◆王秋懿
(連云港外國語學校)
來華韓國學生教育培養模式研究
◆王秋懿
(連云港外國語學校)
通過擔任韓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課教師以及班主任,對來華韓國留學生的特征及規模進行較為系統的分析,從來華韓國學生教育培養現狀入手,提出來華韓國學生教育培養策略,以期為來華韓國留學生教育培養提供經驗。
韓國學生 教育培養 對外漢語 管理模式
國外留學生來華求學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目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帶來了我國涌入大批量國外留學生,現今教育國際化已經逐漸成了一股潮流。國外留學生已經成為各大高中國際化教育的體現,留學生的人數已經成為衡量學校國際化程度的重要尺度和標準。越來越多的高中意識到國外留學生教育的重要性,對于一所高影響力的學校,留學生規模的擴大與留學生層次的提升是學校建設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工作。
自1992年中韓建交后,我國與韓國的關系突飛猛進,伴隨我國經濟的發展,韓國學生逐漸將留學的目的地和關注點定在日益強大的鄰國——中國。基于中韓部分文化的重疊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越來越多的韓國學生走進中國國門,對中國的認識也日益加深,同時由于中國已經成為韓國經濟推動的第一大貿易國,“漢語熱”也成為韓國留學生來華留學的重要原因。
(一)人數急劇增加,層次不斷提升
韓國學生作為來華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國,來華韓國學生的規模近年來逐漸增加。但由于全球來華學生總數增多,來華韓國留學生比例由原來的上升趨勢轉變為下降趨勢。而來華韓國留學生中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比例逐漸增多,留學層次逐漸提升。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來華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供118837人,來華韓國留學生中本科、碩士、博士的比例分別為52775人、9530人和2816人。
(二)地區分布多為北方城市
我國有600多所具有招收留學生資格的高校。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來華韓國留學生的主要分布區域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以及東北遼寧、吉林以及黑龍江等省份城市。其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韓國距離北方省份和城市較近;其二,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屬于中國教育水平較為發達地區,教學質量較高,而東北地區朝鮮族分布率較高。
(一)來華韓國學生班級特點
1.學習期限短。一般情況下,對外漢語是留學生留學的基礎課程。留學生的留學期限一般情況下為1年以上,基本以3~4個月語言短期培訓為主。因此,在對來華韓國學生高中教學管理的研究中對外漢語學習班的研究尤為重要。
2.生源簡單。高中接收的留學生源來自各國都有,但是韓國等亞洲國家較多,且多為來國內學習漢語的學生居多,我校的韓國留學生在我校學習三年漢語和其他課程后,通過HSK五級考試,申請在國內大學繼續深造。可見,韓國留學生來我國高中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漢語和部分課程的學習。
3.留學目的明確。來華韓國留學生的求學目的都較為明確,可以分為以下四種:①對中國文化有著強烈的興趣;②學習某些專業知識;③畢業后尋找良好;④因工作需要學習漢語。對外漢語課程學習的目標十分明確,就是為了今后學習工作中的語言使用,對外漢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最重要的就是使留學生在短期內快速的利用語言環境強化中文學習。因此,來華韓國留學生的對外漢語課程需要針對來校留學生的教育需求適時的調整教學內容及手段。
(二)來華韓國留學生對外漢語教學現狀
1.缺乏合理的課程設置和配套的實訓教材。雖然目前我國能夠接受留學生的高中較多,但由于我國教育部門和機構的針對性留學生對外漢語課程項目較少,因此在部分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僅僅使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手段對留學生對外漢語進行教育,并沒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深入中國語言環境中教學,導致大部分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只停留在較為淺顯的階段,不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和語言習慣。實踐證明,來華留學生在短期內掌握較為復雜的中文語音、詞義、語法等均較為困難,容易產生挫敗感和厭學情緒,導致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信心受到打擊,因此,需要設置針對性的實訓教材幫助來華韓國留學生學習漢語,從實踐出發幫助學生創造語言環境。
2.對外漢語教師水平差異較大,缺少高水平教師。顯而易見,對外漢語課程的教師大多數并非對外漢語專業畢業,而是由語文教師甚至部分相關專業教師兼職,這使得對外漢語課程的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課程質量的下降使來華韓國留學生在短期的對外漢語課程中難以學到較為全面和系統的語言。因此,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和水平的學生啟用不同的教師教授對外漢語,提升對外漢語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加強教師團隊的建設。
3.教學管理活動實踐能力不足。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韓國留學生與教師和中國同學的交流較少,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本國學生聚集在一起使用母語交流。這種少交流甚至無交流的情況導致他們的漢語水平提升較為緩慢,同時使用漢語頻次低也不利于他們對外漢語課程的學習。因此,需要通過行之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對來華韓國留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一)重視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力量的建設是對外漢語課程質量提升的首要環節,高中需要通過專業設置以及學習層次對來華韓國學生進行定向培養,實現對外漢語課程中外語水平、文化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學理論和方法上建立較為穩定和清楚的教學層次,使教師充分認識對外漢語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強自身業務學習的重要性。
(二)針對來華韓國學生需求設計課程
中韓教育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使得中外學生的課程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基于保障教學質量的前提,需要依據來華韓國學生的特點,制定相關教學計劃,安排針對性的對外漢語課程,課程教材編寫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通過更貼近生活和現實的教材完善課程教學。
(三)創新課程學習方法和手段
對外漢語教學教師需要盡快摸清班級學生的漢語水平,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講課的速度和內容,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靈活應用課堂討論等方式實現同學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通過情景教學提升學生的漢語水平。
(四)加強語言實踐環節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在教學管理中應通過課堂延伸等方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運動以及時間的機會,能夠提升對外漢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此外,可以通過鼓勵來華韓國學生加強與中國學生的交流,引導他們融入中國人的生活。
(五)構建新型住宿模式
來華韓國學生初到中國,語言、生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礙。這種情況下除了需要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安靜的學習環境,還需要通過人文關懷使來華韓國留學生盡快融入學習生活,宿舍是除課堂外學生所處時間最長的區域,因此,可以通過新的住宿模式創造語言學習環境。
近年來,隨著中韓關系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漢語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深,來華學習的韓國學生越來越多。但是,中韓文化的差異以及漢語的復雜程度對于韓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所以,對于韓國學生的培養模式必須要加以深入研究,以使韓國學生都能提升學習的效率。筆者多年來從事韓國學生的教育研究,詳細介紹了韓國學生的教育特點以及目前教學的現狀,對韓國學生的教育培養模式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期為韓國學生的漢語教學提供參考。
[1]肖銳.在華韓國留學生專業選擇與困境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2,(06):135-139.
[2]黃秀坤.地方高中漢語國際教育模式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14,(10):229-234.
[3]王燕.高職院校韓國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策略探析[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3):65-68.
[4]夏青.對來華學歷留學生實施“趨同教學管理”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0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