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良
(江蘇省響水縣土壤肥料管理站,江蘇響水224600)
2種農用微生物菌劑在小麥上的應用試驗
周才良
(江蘇省響水縣土壤肥料管理站,江蘇響水224600)
通過研究農用微生物菌劑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為肥料登記和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對噴施2個農用微生物菌劑的淮麥33農藝性狀和產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小麥噴施2種微生物菌劑均能增加小麥每穗粒數,提高千粒質量,增加小麥產量,較常規對照(CK0)分別增產28.89、22.23 kg/667 m2,增產率分別為8.12%、6.25%,且分別達極顯著水平(P<0.01)和顯著水平(P<0.05);小麥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1較清水對照(CK1)增產22.22 kg/667 m2,增6.13%,達顯著水平(P<0.05);小麥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2較清水對照(CK2)增產20.0 kg/667 m2,增5.59%,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
農用微生物菌劑;小麥;應用;產量
農用微生物菌劑作為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活菌制劑(接種劑),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農作物種植業、畜禽飼養業、水產養殖業等產業部門,其推廣應用可以減少化肥、農藥及抗菌素的使用,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與保障食品安全[1]。農用微生物菌劑在農作物種植業上應用較多的主要有芽孢桿菌菌劑、根瘤菌菌劑、放線菌菌劑、酵母菌菌劑等,其中除含有多種有益促生菌群外,還可能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腐殖質及生物酶類等,可改善作物營養,增強抗性,促進植物生長[2]。農用微生物菌劑用于玉米、油菜、蔬菜等作物已多有報道,但用于小麥上的較少[1-4]。本試驗對小麥進行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田間試驗,為其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1 供試土壤基本性狀
供試土壤為鹽土類潮鹽土亞類沙性潮鹽土,土屬沙質脫鹽土土種,土壤有機質為12.35 g/kg、全氮1.01 g/kg、有效磷10.8 mg/kg、速效鉀71 mg/kg、pH值8.0。
1.2 供試材料
農用微生物菌劑1:有效活菌數(枯草芽孢桿菌+乳酸菌+啤酒酵母菌)≥2億/mL,產品形態為水劑;農用微生物菌劑1滅活基質,產品形態為水劑。由南京楚天生物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農用微生物菌劑2:有效活菌數(沼澤紅假單胞菌+嗜硫紅假單胞菌)≥2億/mL,產品形態為水劑; 農用微生物菌劑2滅活基質,產品形態為水劑。由蘇州寰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供試作物為冬小麥品種淮麥33,由江蘇明天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
處理1:常規對照(CK0),基、追肥按當地常規使用情況進行,不使用葉面肥、菌劑與調節劑等。
處理2:清水對照(CK1),每次以同處理4等量清水同時期噴施,施肥措施同處理1。
處理3:清水對照(CK2)。每次以同處理6等量清水同時期噴施,施肥措施同處理1。
處理4:農用微生物菌劑1。每次100 g/667 m2對水20 kg/667 m2(稀釋200倍)葉面噴施,于小麥播種后每隔15 d噴施1次,整個生育期噴施3次,其他施肥措施同處理1。
處理5:農用微生物菌劑1滅活基質。每次100 g/667 m2對水20 kg/667 m2(稀釋200倍)葉面噴施,于小麥播種后每隔15 d噴施1次,整個生育期噴施3次,其他施肥措施同處理1。
處理6:農用微生物菌劑2。每次1 kg/667 m2對水30 kg/667 m2葉面噴施,于小麥孕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整個生育期噴施2次,其他施肥措施同處理1。
處理7:農用微生物菌劑2滅活基質。每次1 kg/667 m2對水30 kg/667 m2葉面噴施,于小麥孕穗期、灌漿期各噴施1次,整個生育期噴施2次,其他施肥措施同處理1。
試驗設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區組沿著土壤肥力遞變的方向設置,土壤肥力均勻一致。小區面積26.66 m2(長8.33 m、寬3.20 m),小區間以墑溝隔離。
1.4 試驗過程
試驗田前茬為水稻,水稻收獲后小麥于2015年12月5日用大型機械條播,播種時施用復合肥(25-14-6)40 kg/667 m2,種肥分開同時播下。2016年2月16日施用返青平衡肥尿素10 kg/667 m2。基部第1節間定長后施用拔節孕穗肥尿素10 kg/667 m2。小麥生長期間的病蟲草害防治方法相同且一致。
試驗田于2016年3月16日按設計做小區,并第1次按試驗設計噴施清水和農用微生物菌劑及菌劑滅活基質,以后每隔15 d,于小麥孕穗期、灌漿期按試驗設計要求分期噴施清水、微生物菌劑和菌劑滅活基質。于2016年6月13日收獲,每小區收6.67 m2,單收單打、揚凈曬干計產。
2.1 不同處理對淮麥33農藝性狀和產量結構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小麥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和菌劑滅活基質對株高影響不明顯,有效穗數處理4較常規對照(CK0)多0.8萬穗/667 m2,其他處理之間有效穗數相差不大。每穗粒數中,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的處理4與處理6分別較處理2與處理3增加0.8、0.1粒/穗。對于千粒質量,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的處理4與處理6分別較處理2與處理3增加0.9、1.3 g/667 m2,從而導致相應理論產量增加;而各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滅活基質的處理則分別比相應菌劑的處理要低,與相應的對照處理相當。

表1 不同處理對淮麥33農藝性狀和產量結構的影響

表2 不同處理對淮麥33實測產量的影響
2.2 不同處理對小麥淮麥33實測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小麥淮麥33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均較不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CK0、CK1、CK2)增產。處理4(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1)較CK0和CK1分別增產28.89、22.22 kg/667 m2,分別增加8.12%、6.13%;處理6(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2)較CK0和CK2分別增產22.23、20.0 kg/667 m2,分別增加6.25%、5.59%;而噴施微生物菌劑1、2滅活基質均與CK0、CK1、CK2產量相差不大。
產量結果方差分析表明,處理間產量差異極顯著(P<0.01)。對各處理平均產量進行多重比較,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均較不噴施(CK0)及噴清水的(CK1、CK2)顯著增產(P<0.05),其中,農用微生物菌劑處理4較CK1增產顯著(P<0.05),較其滅活菌劑處理5與處理1(常規對照CK0)增產極顯著(P<0.01); 農用微生物菌劑處理6較常規對照CK0和CK2增產顯著(P<0.05);不同農用微生物菌劑處理間(處理4、處理6)產量差異不顯著(表3、表4)。

表3 淮麥33實測產量結果方差分析表

表4 淮麥33實測產量的差異顯著性測定(LSR法)
本試驗初步說明:小麥噴施2種農用微生物菌劑均能增加小麥每穗粒數,提高千粒質量,從而提高小麥產量。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1較常規對照CK0和清水對照CK1分別增產28.89、22.22 kg/667 m2,增產率分別為8.12%、6.13%,分別達極顯著水平(P<0.01)和顯著水平(P<0.05);小麥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2較清水對照CK2增產20.0 kg/667 m2,增5.59%,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P<0.05)。表明農用微生物菌劑是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而不是其基質,來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促進小麥生長與產量提升的。
農用微生物菌劑種類較多,可具有固氮、解磷、解鉀等功能,具有直接或間接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維護根際微生物區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質等作用[2-6]。農用微生物菌劑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可增加植物營養供應,刺激植物生長,并改善農產品品質與農業生態環境,但其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龔 方,房保海,雷質文,等. 農用微生物菌劑與白色農業發展[C]//2011食品安全技術與標準國際研討會暨AOAC中國區年會論文集,青島: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
[2]李 娟,王文麗,盧秉林. 解磷微生物菌劑對油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2010(3):67-69.
[3]李志忠. 農用微生物菌劑在玉米上的應用效果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4(11):32,35.
[4]羅 峰,杭中橋,焦玉霞,等. 農用微生物菌劑在蔬菜上的應用試驗[J]. 中國園藝文摘,2009,25(8):39-40.
[5]王美英,曹錦梅.迪爾樂微生物菌劑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J].甘肅農業,2003(10):52-52.
[6]孫福來,王文鳳,張金元,等.硅酸鹽菌劑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J].中國土壤與肥料,2002(3):31-32.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icrobial Agents on Wheat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ZHOU Cai-liang
(Xiangshui Soil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Station, Xiangshui 224600,China)
The current research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icrobial agents on wheat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registr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microbial fertilizers.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Huai Wheat 33, which were applied with two different agricultural microbial agents (No. 1 and 2) as foliar spray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liar spray applications of the two agents increased the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1000-grain weight, and yield of the tested wheat variety.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ntrol CK0, microbial agents No. 1 and No. 2 increased wheat yield by 28.89 and 22.23 kg/acre, respectively, whose increase percentages stood at 8.12 and 6.25, respectively, reaching a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P<0.01) and a significant level (P<0.05), respectively. Microbial agent No. 1 elevated wheat yield by 22.22kg (6.13%) compared with the water control group CK1, reaching a significant level (P<0.05); microbial agent No. 2 improved the yield by 20.0kg (5.59%) relative to the water control group CK2, reaching a significant level (P<0.01). These agents could provide wheat with nutrition and thus increased its yield.
Agricultural microbial agents;Wheat;Application effect.
2016-09-07
周才良(1966—),男,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技術推廣和研究。E-mail:546194926@qq.com。
S144;S512.1
A
1673-6486-20160255
周才良.2種農用微生物菌劑在小麥上的應用試驗[J/OL].大麥與谷類科學,2016,33(4):56-58[2016-12-19].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61219.172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