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瑤
四川蠶桑行業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和區域優勢,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背景下,四川蠶桑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目前蠶桑行業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繭絲價格走低的問題。四川蠶桑行業要擺脫目前的發展困境,必須走規模化、集約化、多元化、機械化、信息化的發展道路,這樣才能促進四川蠶桑行業的轉型升級,并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四川作為僅次于廣西的全國第二大蠶區,現有桑園185萬畝,是“東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更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既有發展蠶桑產業的根基與條件,也具有發展的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土地優勢及勞動力優勢。
但近年來,傳統蠶業發展舉步維艱。為此,四川蠶桑產業必須立足實際,借助“一帶一路”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東風,尋求新的效益增長點,在轉型陣痛中實現新的突破與健康可持續發展。
——規模化發展,提升戶營規模和區域規模。自然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加快使傳統蠶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缺乏生命力,要想在現代農業中占有一席之地,蠶桑產業也必須走規模化發展道路。
規模化是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建立產品品牌、實現規模收益的重要手段,引導技術能手通過土地流轉、代管、托管等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逐漸取代淘汰零星種養殖戶,因地制宜地發展龍頭企業帶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農戶、家庭農場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于蠶桑產業的帶頭作用。
加快川中北、川南、攀西三大優勢蠶區的轉型升級發展,通過科技、資金、土地、勞動力的更加合理配置來實現區域規模的擴大,用規模要質量,用質量要效益,讓蠶桑產業成為烏蒙山區和秦巴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成為平原地區農民居家就業的特色產業。
——集約化發展,提升要素投入回報效率。四川栽桑方式經歷了從房前屋后、四邊桑再到桑園的發展過程,飼養地點和方式也從人蠶共處、箔箔、草籠到專養蠶房、蠶臺、方格蔟。顯然,在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需求由量轉質、農業勞動力不斷轉移的進程中,傳統粗放的蠶業發展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精細化種養、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
在桑園管理中,要進一步將現代機械、優良品種、統防統消、好水好肥的思想貫穿其中,促進桑葉的量質同升;在飼養過程中,提升精細度,通過好桑好設施、好溫好消毒等措施,在飼養的關鍵環節加大人力、資金、技術的投入,并充分掌握運用邊際替代率遞減的規律尋求要素的最佳投入比例,提高勞動生產率。走集約化發展道路,通過全過程控制實現蠶桑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從而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產業的競爭力。
——多元化發展,進行全產業鏈開發。在國內外絲綢消費萎靡,生絲價格逐漸走低和養蠶成本逐漸走高的雙重壓力下,單一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亟待產業走多元化發展道路。
桑樹全身都是寶,桑葉可做茶,降三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桑枝粉碎后做底料可生產食用菌,擁有獨特的風味,營養價值高;桑果可鮮食、可烘干、可榨汁、可釀酒、可做醋,都可滿足現代消費者對“新奇特”和保健價值的追求。除了桑樹可挖掘的產品本身,蠶農還可以通過間套作方式發展糧經復合,馬鈴薯、紅薯、榨菜等都是適宜間作在桑園中的。此外,桑園林下養雞、發展飼料桑都是現經對桑園多元化發展的有益探索。
通過多元化發展,不斷提升桑園的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從而讓蠶農的收益提高,愿意而且能夠留在桑園發展栽桑養蠶,穩固蠶桑行業發展的群眾基礎。
——機械化發展,提升科技貢獻率。蠶桑行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機械化程度低,特別是桑葉采摘,一直沒有較大的突破。但是,相比較于傳統蠶桑業,現在已經有很多環節有所改變,普及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蠶臺替代了以前的箔箔養,提升了蠶房空間利用率的同時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方格蔟替代了塑料折蔟,自動上蔟替代了人工捉蠶上蔟,節約勞動力的同時提升了蠶繭的質量;共育蠶替代了毛毛蠶,克服個人養小蠶存在的技術不過關的問題,保證了蠶的整齊度與健康性;儀評收繭逐漸替代了眼看手摸口喊價,以質論價倒逼蠶農不斷提升蠶繭質量。另外,切桑機、伐條機、旋耕機、小蠶共育機、溫濕度自動控制設備正在進入現代蠶農中。蠶桑行業不再是一個毫無科技含量的產業。
通過培育現代蠶農、蠶桑合作社、家庭農場才能進一步加大蠶業機械化推廣,只有科技成為了核心競爭力,才能讓蠶桑行業在現代農業中立足。
——信息化發展,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蠶桑發展領域。探索將信息化引入到蠶桑發展的各個環節,利用短信、微信、手機報等方式向蠶農傳遞實時的技術、市場信息,建立蠶桑行業專家庫,構建蠶農與專家互通平臺,一個電話或者一條短信就能使蠶農在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得以解決。
探索建立主要蠶區蠶農的基本資料信息庫,將小蠶共育、大蠶飼養、儀評收繭等重要環節進行記載,跟蹤蠶農飼養過程,為蠶農的生產布局進行量身定制,對蠶農提供精準的服務。
引導蠶農充分借助淘寶、網上直營、微信等多種方式,拓寬蠶桑產品的銷售渠道,契合現代消費者的購買模式,提升市場占有率。
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提是因地制宜,區域農業經濟的發展更是如此,四川栽桑養蠶有數千年的歷史,如今在全國的蠶區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一人兩畝桑,脫貧奔小康”正好與現階段的精準扶貧相結合,在“一帶一路”的良好政策背景下,蠶桑行業應該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其特有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成為四川“十三五”期間消除絕對貧困的重要抓手。
推進蠶桑產業現代化發展是一個多部門聯合的系統工程,首先需要的就是蠶桑系統的工作人員從思想上樹立轉型升級發展的理念,經得住轉型的陣痛,行業主管部門要引導、促成政產學研的合作,注重產業基礎研究與科學推廣,為現代蠶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還應該充分借鑒其他農業產業的成熟經驗與模式,讓蠶桑行業充滿現代化氣息,繼續作為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