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永強
?
省國土資源廳15條措施助力脫貧攻堅戰
◎本刊記者 張永強
3月25日,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關于全力支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意見》,從保障用地、資金支持、土地整治、礦業發展、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測繪地理信息支持等六個方面提出15條意見,要求全省國土資源部門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的精神,落實中央和省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及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要求,瞄準全省53個貧困縣,發揮部門職能和行業優勢,全力支持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這15條措施緊密結合國土資源工作實際,每條都實實在在,含金量很高。”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廳長朱長青說。
目前,我省有國定貧困縣38個、省定貧困縣15個。按照要求,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如期摘帽。
省廳要求國土資源部門全力保障脫貧攻堅用地需求,支持貧困地區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布局和時序,調整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促進區域和城鄉協調均衡發展。按照“五規合一”的要求,積極參與、大力支持8103個貧困村制定脫貧規劃,在建設用地規模上給予傾斜,對每個貧困縣每年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600畝,充分保障貧困縣發展空間。同時,積極支持貧困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用地;加大旅游扶貧用地保障力度,支持貧困地區鄉村旅游發展,并將脫貧攻堅用地納入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即時受理、優先辦理、加快辦結,實現精準高效服務。
針對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省廳要求,積極參與“三山”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用地選址,摸清用地位置、數量、權屬、類型和時序,建立用地保障臺賬,實行有針對性的精準保障。
省廳明確,要用好用活增減掛鉤政策,在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38個國定貧困縣和5個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老區縣,允許將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在全省范圍內有償流轉使用,所得收益及時足額返還農村。支持貧困地區探索實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合理確定省級礦業權價款分成比例,適度向貧困地區傾斜。
省廳要求各地,大力促進土地整治重點工程實施和示范區建設向貧困地區傾斜,積極申報爭取國家級扶貧攻堅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加大省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鼓勵農民和基層經濟組織自行開展小規模的土地整理復墾、基本農田保護和建設,并進行適當補貼或獎勵。
對成礦條件優越的貧困地區,省廳提出,要加大貧困地區礦產資源勘查力度,優先設立重點勘查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和重要礦產資源找礦工作。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建設優勢礦產資源開發加工基地,引導礦產資源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貧困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省廳還提出,優先安排貧困地區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搬遷避讓項目;重點支持貧困地區開展地質公園、礦山公園建設,推動貧困地區旅游地質資源開發利用。加大測繪地理信息對扶貧脫貧的支持力度,積極為貧困地區提供地理信息空間數據支撐;充分利用地理國情普查獲取的豐富成果,為省委、省政府決策和實現扶貧脫貧“六個精準”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