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中國農資》植保周刊創刊詞
在這里,我們都是田野守望者
□《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未來征程近,笑看云起時。守望田野,護佑農業,走進行業,走向讀者。《中國農資》植保周刊每周五準時出版,我們與您不見不散……
《中國農資》植保周刊經過五期的成功試刊,今天終于正式孕育而生。當您打開這期《中國農資》周報時,一縷油墨的芬芳和清雅的氣息一同撲面而來,4個版的植保周刊如約而至。
近年來,農資行業媒體競爭激烈,不斷尋求創新轉型。新形勢下,以肥料、農藥、種子、農機、農膜為代表的各類農資產業逐漸形成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新局面。同時,一批農資電商以及新媒體的出現,同樣給農資行業以及農資界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考和轉變。2016年,為了適應行業發展的新需要,積極響應報社提出的行業媒體要敢于創新轉型、大力嘗試供給側改革的探索。在植保領域,經過多年醞釀和積累,中國農資傳媒大膽作出創辦《中國農資》植保周刊的決定。
當前,我國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新的形勢、新的任務對植保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牢固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刻不容緩。未來農藥行業將會呈現幾個特點:產品向低毒低殘留轉變,技術向統防統治發展,服務向專業化進步,創新型農藥企業將占據行業生態鏈頂端。
一個好的產業要保持長盛不衰,展現欣欣向榮的精神風貌,其根本就是及時將產業的管理理念、精神、方法、經驗、目標、成果變成產業的文化和精神傳承下去,并且能夠與時俱進、發揚光大。我們的記者將主動出擊,到現場去、到一線去、到讀者身邊去,在那里捕捉鮮活的素材,使新聞客觀真實、貼近產業,走近讀者、可讀可信。
近年來,無論是海南毒豇豆事件、西瓜膨大劑事件、山東毒生姜事件,還是農藥廢渣鹽事件、食品農藥殘留事件,諸多涉及“談藥色變”的新聞報道都讓農藥行業長期處在公眾議論和熱議的風口浪尖之上。如何客觀、真實地認識和評價農藥的價值和風險,媒體的客觀、真實宣傳對于農藥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植保周刊將多多關注農藥行業的發展,及時傳遞行業內發展的正能量。不僅要在行業內加大相關的科普宣傳工作,更要在行業外大力宣傳倡導農藥行業的正面形象。
植保周刊的問世,她載著傳播企業信息,塑造企業形象,展示企業風采,促進內外部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她是展示企業形象的窗口,是傳播信息的使者。我們真誠地希望她在完善企業管理環節、壯大企業發展進程中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效果。
寫企業典型人物,述企業熱點事件,真心真誠真切地為企業、為讀者服務,說實話辦實事,這將是植保周刊未來生存的土壤,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來來,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更為頻繁。為了有效的保證農產品質量,植保技術以其較強的專業性和較高的技術水平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使農作物產量有所保障,同時也使農產品的安全性得以提高。
根據當前農業生產的特點及需要,植保周刊每周特設綠色植保專版,聯合行業權威植保領域專家,及時、有效、全面地解答經銷商、種植者關注的病蟲草害解決措施和處理方案,及時公布不同作物不同時期的病蟲害測報信息,力求更加全面地為讀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近年來,業內人士對各類農藥價格指導和市場行情資訊的需求十分迫切。
因此,植保周刊攜手業內優秀農藥企業、權威市場分析師,市場專版特設農藥與中間體市場周評、農藥原藥價格市場分析專欄,每周定期推送原藥價格指數、市場行情動態、業內最新資訊等內容,為廣大讀者、企業供應商提供行業最新動態資訊。涵蓋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中間體等各個品種,充分跟蹤行業整體周期性變化,為業內人士提供最準確、即時的信息參考。
植保周刊猶如新生嬰兒,繼續期盼讀者的哺育和培養。您的關注和支持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如果我們采寫的稿件、報道的內容您還有更多、更好的建議,還請您多多批評指教。
未來征程近,笑看云起時。守望田野,護佑農業,走進行業,走向讀者。《中國農資》植保周刊每周五準時出版,我們與您不見不散……
本版編輯:賈然然 電話:010-63744189nzzk2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