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庭堅 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 518000
多方參與下城市設計從藍圖到實施的路徑
——深圳北站東側地塊綜合研究實踐
文/明庭堅 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東 深圳 518000
城市設計是落實城市規劃重要的技術手段,由于缺乏具體抓手及路徑,脫離實際和缺乏對使用者需求了解,城市設計的目標意圖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總是難以真正落實。研究以深圳北站東側地塊城市設計的實施為例,提出了多方決策機制,需求導向和精細化管控操作方法的城市設計實施之路,探討城市設計在多方參與下的實施路徑。
城市設計;實施;需求;多方決策
城市設計在城市規劃領域中有著獨特的價值,作為對城市未來空間形態和公共生活的一中預設和演繹,帶有強烈的美學屬性和感性特征,面向實踐的指導思想與注重管控的技術手段都使城市設計在保障規劃落實,塑造城市空間特色,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鎮建設水平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城市設計,提倡城市修補。更是從國家層面上肯定了城市設計的作用。
2.1 城市設計實施缺乏具體抓手和路徑
城市設計在我國城市規劃體系中缺少法律法規的支持,從198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到2006年修訂出臺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和2008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等都未提及城市設計的內容,城市設計變得“無法可依”,導致很難在實施階段強制落實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意圖。而現行的制度又無法為從城市設計角度對城市發展提出的建議提供足夠的支撐。
其二,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城市設計以追求實用有效為目的,沒有統一的研究方法和編制標準,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衡量城市設計的標準多種多樣,缺乏易度量,可操作的管控要素,造成規劃管理部門無法直接對城市建設實施管控。
2.2 城市設計成果脫離實際,難以落地實施操作
城市設計是個綜合性很強的設計類型,涉及規劃、景觀、建筑、工程、經濟、環境、公共管理等,為實現預定統一目標的前提下進行的綜合設計。而一些城市設計往往缺少對當地社會經濟狀況、風貌特征、地域特色、歷史人文的了解,片面追求“求大、求高、求洋”,以嘩眾取寵、奪人眼球為目的。只求圖面表現,不求實際操作,造成城市設計成為不接地氣的“空中樓閣”。
2.3 城市設計缺乏對使用者空間需求的了解
城市設計在實施的過程涉及到多個利益相關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個人等,由于使用者不同,對空間的需求也不同,而城市設計在編制過程往往缺少公眾參與,不能了解空間使用者的真實需求和想法。城市設計質量檢查和會審式的評審工作,對設計深化方案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意義不大。最后形成主管部門不能堅決貫徹原有城市設計空間框架,未來業主的建筑設計又常常不能理解城市設計的意圖,突破或偏離了城市設計確定的整體框架。
深圳北站地區是深圳市的重點發展區域之一。城市設計提倡“站城一體化開發”,將高鐵站與城市進行一體綜合化的規劃建設,促進以軌道交通為導向的公共交通利用,提高城市功能的便利性,形成高鐵經濟圈,構建以樞紐車站為核心的復合型魅力城市空間。
3.1 構建合理完善的“綠色基礎設施”,創造富有變化的多樣化綠地系統。在各節點布局可供人們交流的綠地公園。
3.2 以車站為中心的功能復合化開發。結合市場發展需求整合站前小地塊進行整體開發,圍繞公共空間靈活布置用地功能,并通過豐富的公共空間網絡將公共交通核心帶來的豐富人流資源引向周邊街區及城市設施。
3.3 設置多樣化、暢通無阻的公共交通體系,促進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轉換。并通過地下大街區化提高停車場效率,高效處理大量機動車集散的停車場規劃,減輕干線道路的機動車交通負荷,并鼓勵多樣化的交通方式。
3.4 構建與車站無縫連接的立體化步行網絡。地下及地上的公共交通、通過空中連廊、垂直交通最短距離地連接起來。將空中平臺與地面和地下無縫連接,實現快捷的移動,打造富有活力的連續性空間。
3.5 打造深圳北站地區的標志性空間,通過環境技術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可持續建筑,建設高度復合化的城市核心,共同圍繞站前的城市軸線打造新亮點,形成區別于國內其他高鐵站的獨一無二的站前標志性空間。
4.1 引入多方決策機制,編制可落實的行動規劃
我們在項目開展之初即引入多方決策機制,將企業、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需求與城市設計方案進行綁定,城市設計自然擔當起綜合反饋與決策平臺的職責,在城市設計主要決策環節中均有政府主管部門、有關專家團隊、相關規劃編制單位、企業等共同參與。
4.2 城市綜合運營和需求為導向的創新研究方法
運用城市綜合運營的視角,以求得城市資源的增殖和城市發展效益的最大化。城市設計以產業策劃和城市開發為先導,業態研究、土地開發和規劃設計“三位一體”緊密結合。形成綜合型、協同型的城市設計方案,保證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實施性。
4.3 多樣化、精細化的實施管控操作方法
以“總體概念設計—片區城市設計—開發地塊設計手冊”等脈絡確定工作思路和技術路線,從宏觀的指引、中觀的控制到微觀的落實層層推進。在完成前期的總體概念設計和片區城市設計后對企業開發地塊采用“手冊式”的全程管控。對公共空間廊道、步行通道、街道界面、公共空間設置、與周邊的聯系等規劃控制要素做出控制指導要求。同時也對建筑功能、形式、基座及塔樓形式、風格、色彩、照明等提出原則建議。這樣一來,空間和建筑導控雙管齊下,剛性和彈性靈活搭配,將城市設計控制要素落實到后續的土地出讓條件和建筑設計中去。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設計的發展必將出現新的趨勢和特征。以往大部分城市設計的實施基本上都是從強調固定的“終極藍圖”式設計成果部分轉化成法定規劃的組成部分,是終極的、靜止的狀態。本項目逐步從一張漂亮的“終極藍圖”式的表達轉變為更加注重精細化和實施性的過程探索,雖其科學性和合理性需要時間驗證,但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路徑。
[1]王建國.21世紀初中國城市設計發展再探[J].城市規劃學刊,2012(1):1-8
[2]王建國.城市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