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麗萍
優化設計,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品質
代麗萍
高中文言文整體閱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師教得無趣,學生學得無味,教學效果始終在低位徘徊。為提升文言文閱讀教學品質,教師展開多重教學設計優化活動勢在必然。精心備課,體現個性創新意識,為學生創設全新學習認知環境;巧妙導入,創設多元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熱情;科學引導,從教法升級開始,強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合理訓練,體現分層教學意識,歷練學生學習認知能力。優化教法,升級學法,改變認知途徑,為文言文閱讀教學探索可行之路。
課堂教學設計之前,教師要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對教材展開深入細致研讀,對教學輔助手段進行認真準備,對學生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等展開學情調查,為課堂教學設計提供豐富信息支持,以提升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設計時,教師常常受常規教學模式制約,固化教學程序,教法學法應用陳舊低效,難以成功激活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思維顯得乏力。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課堂教學設計有跨越式發展,但教師教學設計依然存在許多短板,引入創新改革意識,展開個性創新設計,符合現代文言文閱讀教學現實需要。文言文閱讀教學設計可以采用明確目標、巧妙導入、優化引導、提升互動、合理訓練思路,形成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意識、以教師引導為輔助手段的教學基本體系。
在學習《六國論》時,教師并沒有遵循一般教學設計,檢查預習、導入、初讀感知、文本分析、課堂訓練、小結,而是先讓學生課前搜集《六國論》相關資料資源信息,包括背景材料、作者簡介、文本賞析等內容。上課之初,讓學生展示材料搜集情況,教師針對學生材料提供,進行簡單分類,由材料引入文本閱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仿讀,了解文本大意,解決相關字詞,介入文言現象的學習探究。課堂教學沒有明顯的教學環節轉換,學生自然進入到文本學習之中,課堂教學呈現和諧氣氛。
教師摒棄常規設計,由學生搜集材料展開教學,教師對學生準備材料進行分析整合,篩選價值度較高信息,由信息展示進入文本閱讀,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朗讀訓練,促使學生展開學習思維,對文本形成初步認知,然后結合文本語境學習相關字詞。這與常規教學順序不一致。因為有足夠學習感知鋪墊,學生再來學習生字生詞,掌握難度降低,理解記憶更順利。最后是學習文言現象,這也是考慮認知鋪墊的問題。文言現象是文言文閱讀重要內容,將文言現象融入解讀文本學習之中,學生感知會更貼近。
課堂導入是教學重要環節,教師巧妙設計導入方式,能夠順利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課堂教學積極因素。文言文閱讀教學時,教師介入歷史故事、播放相關視頻、展開課堂演繹、進行多元朗讀、設置懸疑問題等,都能夠增加學習激發點,對學生形成多元信息沖擊,引發學生主動學習文言文的熱情。特別是多媒體介入文言文閱讀教學之后,給教師教學設計創造更多選項。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展示功能,將豐富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文字等信息傳遞到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學習思維,為課堂教學提供重要內驅動力。
《阿房宮賦》學習時,教師這樣設計導語:孟子曾說:“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荀子又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些至理名言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呢?國富才能民強,老百姓是勝利之本,秦王實行暴政,不愛惜人民導致亡國,這應該引起人們的警醒。唐代的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這個問題展開深度剖析,我們對文本展開學習,能夠獲得哪些有價值信息呢?學生快速介入自主閱讀學習中,課堂教學順利展開。
教師列舉哲理性名言,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這篇賦不是單純寫景抒懷,而是對歷史進行深刻總結,給人們帶來一些啟迪。教師從這個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學生探索興趣被成功激活,順利介入課堂學習之中,課堂學習氣氛漸濃。
高中文言文內容普遍難度較大,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比較吃力,大量文言實詞虛詞需要掌握,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眾多,學生學習存在諸多困難。教師在具體引導時,要注意優化引導方法。首先是引導學生通讀文本,在了解基本意思之后學習相關字詞和文言現象;其次是指導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文言文尤為如此,不能熟練朗讀文本,深層次理解文本要義是難以做到的,教師可以設計多種朗讀訓練形式,激發學生朗讀主動性,如示范朗讀、朗讀競賽等;再者是優化合作學習形式,小組討論是重要合作學習,但并不是唯一合作形式,教師要對學生互動合作學習展開創新設計,小組檢查、小組演繹、小組辯論、小組競賽、小組操作、小組評價等,都屬于合作學習可以選擇的形式。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學習,需要關注不同群體學生學習實際。在介入《諫太宗十思疏》閱讀引導時,教師先從題解開始,和學生一起探索題目內涵,然后是介紹文本作者和背景,在學生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進行朗讀指導,最后讓學生梳理文言現象,并在小組內展示學習成果。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展開多種形式的自主閱讀和朗讀訓練,小組合作進行文言現象的梳理歸類。成果展示時,教師對學生表現進行個性專業評價,肯定其優良表現,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
教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展開個性引導,符合學生學習成長規律。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文言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總結文言現象,體現的正是分層教學意識。教師針對不同群體學生展開個別指導,就是為全體學生提供自我學習成長的環境。教師不對學生提出統一要求,針對學習實際進行客觀評價和激勵,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文言文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戒除照搬照抄做法。教輔資料、網絡相關資源豐富多樣,如果教師不能針對學生學習實際展開設計,而是照抄現成的訓練內容,勢必造成訓練的高耗低能現象出現。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選擇課堂訓練內容時,要有分層教學思想,為不同群體學生設計不同訓練內容,對不同能力學生提出不同訓練要求,這正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文言文閱讀訓練分為課內和課外,教師要有拓展意識,注意延伸課堂長度,拓展學生思維寬度,督促學生展開自覺課外訓練活動,以提升文言文閱讀綜合素質。
《融會貫通》中《秋水》課堂訓練設計時,教師給出片段習作訓練任務:《秋水》是原文的開頭的一小段,讀過《秋水》,我們能夠更形象、更理性認知自我,只有不斷反省自己,開闊視野,讓自己成為一座山,才能獲得最為充實的感覺,人生價值才能體現出來。寫一個片段,以“你眼中的莊子”為題。因為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學生快速介入習作訓練中。成果展示時,有學生這樣寫道:莊子是思想家,其哲理性語言給人帶來更多啟迪。“山外青山樓外樓”,我原本理解是人外有人,高手都在世外。現在回想起來感覺有些淺薄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不斷升華自己,實現自我成長,這才是本真理性追求,追求更高更強自我,做“山外青山”、“樓外之樓”,體現的是人生價值。
從學生書寫文字可以看出,課堂訓練設計卓有成效,學生不僅對文本有了深刻認知,而且能夠聯系自身實際展開自省,這是活用文言哲理。文言文閱讀訓練注重文言現象沒有錯,但單純追求文言語用價值顯得有些偏頗,促使學生獲得更豐富思想歷練,對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有重要現實意義。
高中文言文比較枯燥,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教師要全面展開教情學情調查,根據教學實際優化教學設計,增加更多教學激趣點,關注學生學習思維啟動方向,組織學生展開多元互動交流。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教學活力,贏得課堂教學的主動權。
★作者單位:江蘇常熟市梅李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