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芳
提高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劉蘭芳
自主學習,又稱自我調節學習,一般是指個體自覺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監控學習過程、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但在教學實際中,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卻存在很大問題。通過了解發現,很多學生普遍存在課外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成效低下的現象。其原因多種多樣,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能對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
一
學生缺乏自信和自律能力,具體表現為課外學習中,遇到困難就放棄,不愿意多深入思考。此外,在課外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學習幾分鐘就拿出手機上網聊天、看視頻,或者其他同學相約就放棄學習等。對于這些現象,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解決。
第一,對學生多鼓勵,積極闡述思考的重要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后,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賞識的語言進行鼓勵。如學生在作業中解題思路新穎,哪怕是語言粗糙點或者解決不圓滿,都應該對其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增強自信心激發出自主學習的動力。
第二,學生的自律能力差必須從管理方式上采取措施。有的學生打著用手機學習的口號,而實際情況卻非如此,縱然有部分學生通過手機來查找問題的解決方法,也是弊大于利。因為現在的學生通過網絡使用一些搜索引擎和解題軟件,很可能造成學生直接抄襲答案。長期如此,學生不僅對手機產生依賴,更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培訓產生消極影響。
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還需要從管理層面上采取措施。如與學生家長簽訂約定,在校內嚴禁用智能手機。讓學生騰出時間靜心讀書、思考問題。
二
學生對所學課程缺乏興趣,在課外自主學習中具體表現為偏科、不善于跨學科思考、重復難度低的作業、不善于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等。
教師是可以用諸如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興趣的。發散式的思考,能帶給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極大的樂趣,也可以把與自己教學科目相近的其他學科內容融入到課程中。比如在講王安石《游褒禪山記》時,可以結合歷史等學科,對學生提出以下問題:王安石是北宋重要的文學家,但同時也是政治家。大家都學過王安石變法,有人說是政治環境造成變法失敗,有的人說是因為他性格缺陷造成的。請同學們課后收集資料,結合本文談談你的看法?這個做法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在課外查詢了很多資料,并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形成了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認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組成各種興趣小組,指導他們討論,定期上交成果等。但根本還是要激發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們要善于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多角度、多層次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長期重復訓練,形成自己能以某一相同的方式來應對問題的能力。學生會不斷加強自己的習慣,使得在相同環境下能快速進入狀態。怎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習慣呢,特別是課外有計劃的主動學習習慣呢?我覺得還是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勤思考、善質疑。不同的學生有自己的個性,對學科也存在不同的偏好。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教師有著較高的教學素質,融匯貫通不同學科,更需要針對不同學生、充分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平時的作業、成績、言談舉止進行分析,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潛移默化的功夫。筆者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有“標點符號會說話”的意識,認真理解課文,善于發現教材中出現的錯誤。教學必修三,魯迅《祝福》“直到十幾天之后,這才陸續的知道她家里還有嚴厲的婆婆;一個小叔子,十多歲,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沒了丈夫的;他本來也打柴為生,比她小十歲: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這一點。”,引導學生認識當中的“:”起到總結以上寫婆婆、小叔子、她、他四方面的作用,那么“她”“他”分別指祥林嫂、祥林嫂的丈夫。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問難,不被動接受,讓良好習慣形成自然。一旦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就會勤思考、善質疑。思考與質疑是促進學生拓展思維、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思考與質疑的相互作用,把學生帶入一個有效學習的良性循環,讓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四
要提高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能力,教師的綜合素質也有待提高。教師對學生起到指導作用,如果自身都存在不學習、不作為,是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教學改革的。但我們的實際情況是,絕大部分教師都只是在自己的教學科目上下功夫,甚至有的教師對自己的工作也只是應付了事,這樣的教學是沒有多少亮點會引起學生興趣的。
此外,同上一個班,我們各學科教師要加強交流,相互理解,布置作業要通盤考慮,兼顧數量和質量。比如布置語文作業,要知道某個知識點,采用聽說讀寫中的什么方式利于作業鞏固。不能因為我是語文教師我就布置很多的語文作業,造成學生無法兼顧其他學科。掌握好這個度,學生才能利用有限的課余時間完成綜合性的學習。當今社會進步快,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而學生對其的認識把握、理解,是比教師要快的。所以我們不僅要對學科的前沿動態積極了解,更新觀念、方法,還要熟悉生活中出現的新事物,才能接近學生,指導學生,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目的。
★作者單位:云南紅河州屏邊民族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