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峰
初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思考
海東峰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老師在對初中階段的語文進行自主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各項要求。可是,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許多語文老師采用的還是應試教學,對自主閱讀這種教學方式未予以高度重視,最終使得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積極性不夠等現象。而即使在開展了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教師群體中,也存在著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過程中缺乏重點,流于形式化,教學活動偏離實際等問題。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去甚遠。本文旨在討論如何改進閱讀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的效率,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適當的參考。
自主化的閱讀,指的是學生進行讀書完全是出于對自身的考慮,學生不再出于被動的位置,而是自己主動的想去學習。自主閱讀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不再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以及功利性,學生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會更加的輕松與愉快;將學生傳統的閱讀范圍予以突破,學生的閱讀面得以擴大,閱讀空間更加廣闊;學生逐漸進行自主化的思考,形成具有自身閱讀特色的閱讀感悟。
傳統語文教學過于注重老師的直接教授和教材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必然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語文的學習能力發展緩慢。實施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有助于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提高他們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
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提高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就需要老師在開展教學時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教學進行設計、進行考慮時,要更多的圍繞學生,要對學生開展自主化閱讀這一教學模式。
現在的中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量嚴重不足的問題,導致學生在下筆寫作文時思路枯竭,語言蒼白無力等。一提到寫作文,就是令許多學生頭痛的老大難問題。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學生在平時都沒有播種下閱讀的種子,進行足夠的閱讀積累,最后又怎么能收獲甜美的作文果實呢。而且現在的作文教學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講解主題分析,文章結構,寫作修辭等部分,占據了大量時間,這種教學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實際效果依然不理想,實乃本末倒置的緣故。
自古以來,閱讀便是文章寫作之“本”。古人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見的多了,想的多了,會自然而然的學習到許多作文的寫作技巧,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方式顯然在效率和效果上要比由老師灌輸式的直接教給他們更好。可見,閱讀量的提升對語文寫作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進行自主閱讀教學,鼓勵學生對讀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動力,會對學生的作文能力產生極大幫助。
1.在開展自主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時,應該科學合理的對教學目標加以制定,區分主要目標以及次要目標,避免由于對全面性的追求而模糊了教學目標。所以,老師在設計自主閱讀這種教學模式時,要重視文章所蘊含的思想能否有效的讓學生對閱讀形成良好的體驗,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獨立思考,而不是將整個教學過程用來分析一些文章外在的東西,比如,寫作技巧,運用的修辭等。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涵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更好地體會閱讀的樂趣,乃至接受美的熏陶。
2.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閱讀習慣,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在通讀全文后再整體思考,而有的學生喜歡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想。這兩種習慣各有各的好處,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在進行閱讀方法的選擇時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不同的學生,其具備的學習以及理解能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更應該平等的對待,不應存在歧視的現象。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老師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
3.中學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心性上還不太成熟,在能力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要鼓勵其與同學開展合作,共同探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小組內部的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分工協作,提高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學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對閱讀成果加以檢驗,提高閱讀能力,而且對作品文本的理解也得以加深。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應過多干涉,避免影響到學生對作品的獨立判斷。盡量讓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單位:江蘇泗陽致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