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生忠
酒中豪情:再論李白名作《將進酒》
杜生忠
酒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現象的一個部分,在文學藝術中具有無限的意趣和能量,酒中詩情永遠表達的都是快樂或失意的忠義豪情,成為文人表達不可或缺的精神之一而引人入勝。這其中,李白詠酒的詩篇最能說明這一問題,深沉博大的思想內涵享譽千年不衰。現以高中語文必修課《將進酒》為例作一下論述。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譯為“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的說法。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是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和另一好友聚會時所作,登高飲宴,對酒思我,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懷才不遇之際,于是滿腔冤情加豪情借酒興詩,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詩篇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隱喻世間萬物時間與生命在漲消中一去不再復返。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悲嘆人生短促的普遍關懷,朝暮之間的瞬間變化和黃河的永恒之勢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說這是李白詩歌個性的常用表達,也是創造詩歌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的最好體現。兩句“君不見”的呼告一下子把讀者的心震撼,并帶入一個廣闊的思量空間,任其思考想象。可李白悲嘆但不悲觀,筆意隨之一轉,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立馬結束了人生短暫的遺憾,甚至鼓勵人生得意時縱情歡樂。于是他的豪情就在這次聚會當中以勸酒的形式開始展放。“杯莫停,”不醉不罷休的快意,行樂不可無酒一下子成為了主題,更將飲酒勸酒詩意化了。酒中詩人用樂觀得意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價值。“天生我材必有用”流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這是酒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也是深蘊在作者骨子里的豪情體現。緊接著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以豐富的想象和大氣的場面,“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罷休的盛大場景,演繹給讀者,演繹給自古以來的所有才子佳人,任豪情發揮到淋漓盡致。
行文至此,詩人的狂放甚至使他忘記了這是在寫詩,而是在勸酒,這是在勸告人生,活在世上應該有怎樣一個活法,即人生的心態問題。這種心態大致在詩歌中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一、人生不應該在悲愁苦嘆中消磨時光,正因為苦短才應該及時行樂。這種行樂不是指那些達官顯貴沉溺于聲色犬馬的生活,而是率性地表達在得意中應該更加進取,更加負責任;這不是碌碌無為,而是正義的有為方式。所以勸告短暫的人生歷程不能在政治抱負中實現自己的價值,那么千萬不能在精神上也失去了快樂,白白浪費了自己一去不復返的大好年華,不管身在何處,追求快樂和自由才是活著的本質目的。從另一方面來看,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簡單八個字,蘊含著豐富的內容。“人生苦短”,揭示了人生原本就注定寫滿了苦痛和滄桑,寫滿了短暫的匆忙,這是不可能回避的現實。而“及時行樂”,召示著一生積極的態度,一種自信的快樂,一種把苦難看淡,把生命看重的一種精神。抱著這種思想行走一生,即使生命短暫,它也會閃爍著燦爛的光芒,即使人生最苦,它也會飄著令人回味的芬芳。
二、表達詩人雖然失意到寂寞,但蔑視權貴的憤懣情懷,勸誡人生不能因為權力而失去自由,更不能因為自己的理想而委曲求全甚至低頭哈腰。他就是“古來圣賢皆寂寞”中的圣賢之人。從他個人游歷和其它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出,李白一生志向遠大,希望為國立功,他這一腔愛國之情,從不掩抑收斂,一瀉千里,噴薄而出。憂傷也好愁悶也罷,都不只為自己。可寂寞的境遇,錯綜復雜、利益交錯的官場容不下他狂放不羈、天真爛漫的靈魂,容不下他不能摧眉折腰、不能卑躬屈膝。所以,他不得不寂寞,不得不苦中作樂,甚至是自找寂寞。但無論是不得不的寂寞,還是主動尋找的寂寞,我都看到了一種偉大卻又自信的人格操守。這樣的選擇,顯示了圣賢對自己的人生的定位,生活作風雖然很放誕,但并不頹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他人生的一種風格。
三、顯示了作者當時雖然迷茫,但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自信心態,可以說告訴我們人生不管處在何種境地,不能失意了就消沉一發不可收拾,要有自信,要在自信的精神狀態下面對未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喚起了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感。天生我才,必然會派個用場,不必為它煩擾不安,金錢散盡還會再聚,更不必顧惜。反映出他極度自信,豁達的性格,但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為自信者,就不能消極要去努力,面對社會環境,我們每一個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勢、自信的言語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養起我們的自信。正所謂“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未來才是人生的方向。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詩歌整體上他更加珍重友誼,與朋友歡飲,即使是千金散盡了,也在所不惜,更不為金錢所奴役,一句“鐘鼓饌玉不足貴,”形象地反映了聲色犬馬式的富貴生活不是他留戀的。“但愿長醉不復醒,與爾同銷萬古愁。”正好表現出醉中的自由去消解自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理想苦悶。該詩的真正意義,就在于表現了以自負、自信、自由為內容的自我肯定。“惟有飲者留其名,”不僅寫出了喝酒的文化意義,還表達出在縱酒尋歡中擺脫世俗的羈絆,獲得精神自由,狂放不羈中實際上也有它深刻的思想。
★作者單位:甘肅文縣梨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