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立新 章小勤 朱麗娟 沈順法
基層農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以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為例
聞立新1章小勤2朱麗娟1沈順法3
鄉鎮農機管理部門是宣傳和執行國家農機化發展方針、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最基層機構,承擔著農機管理、安全監理、新機具和新技術的引進示范與推廣等職能,直接面向農民群眾,對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重要基石,是實現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關鍵支點,直接決定著農業現代化推進的工作效果。
王江涇鎮位于嘉興最北部,與江蘇盛澤一橋相通,07省道穿鎮而過,距上海、杭州、蘇州三大城市和乍浦港都在一小時車程內,是一個歷史悠久、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千年古鎮。全鎮區域面積為127.3 km2,擁有耕地6 710 hm2,其中水田6 147 hm2、旱地563 hm2,下轄8個居民社區和3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8萬,外來人口3萬。王江涇鎮積極拓展農機應用領域,不斷創新農機管理工作方式,在農機管理工作中取得一定實效。近年來,在支農惠農政策的激勵下,王江涇鎮加大了對農機化和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全鎮現有農機總動力44 743 kW,各類農機具3 066臺(套),其中耕作拖拉機1 020臺、運輸拖拉機87臺、聯合收割機80臺、排灌機埠1 284座、農副產品加工機械76臺,各類農機操作人員2 854人,翻耕、收割等主要農業作業項目基本實現機械化。2014年全鎮農機化經營單位經營總收入2 453.1萬元,利潤420萬元;農機戶的農機經營總收入2 132萬元,利潤326萬元。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為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發展農村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在發展農業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基層農機管理工作在政策推動、強化服務、安全監管等方面都面臨著新的挑戰。
1.1 農機管理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機推廣扶持力度有待加強
當前基層農機管理與推廣服務體系不完善,相關從業人員少,全鎮僅有水利農機管理站一個部門服務著全鎮的農機化發展。王江涇鎮水利農機管理站共有工作人員12人,因本鎮地勢低洼,水域面積大,站里主要人員均從事水利工作,僅有一人兼職農機管理與推廣工作,并且時常還要服務全鎮中心工作,不能專職從事農機管理工作。同時,由于人事變動仍采用“先出后進”的模式,即工作人員要到退休時,才能招聘或調用新的工作人員。工作交接過渡階段時間太短,新人員沒人帶,要自己摸索,導致農機工作沒有很好銜接,造成“青黃不接”階段工作嚴重斷層。
由于缺乏有力的財政資金扶持和保障機制,投入到農機管理與推廣相關配套措施建設的資金有限,在農機化管理與推廣等方面投入經費不足,難以有效地為農機管理與推廣發展搭建平臺。一是農機推廣示范基地少,新機具、新技術不能快速推廣;二是農機專業維修網點少,維修業務單一、能力低、規模小,導致機具不能很好維護和修理,特別是農忙時節,影響著農機化技術的應用與發揮;三是農機安全檢測設備少,幾乎沒有,很多農機免費實地檢驗基本上靠眼看手摸耳聽,缺乏專業設備;四是公車改革后,一些工作人員自己沒有汽車,而騎著電瓶車全鎮大面積地跑不太現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機技術服務與安全監理檢查力度,嚴重影響農機技術推廣和安全監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1.2 農機操作人員總體素質不高,農機化技術培訓效果有待提升
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年輕勞動力外出轉移就業,目前農機從業操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年紀偏大、文化知識缺乏的中老年人,他們接受新事物、新機具、新技術能力差,缺乏操作技能和維修能力。雖然近年來,農機管理與推廣部門加大了農機操作技能、維修技能等培訓力度,但仍面臨著一些農機操作人員對農機化發展認識不夠的問題,或不積極參加培訓,或參加培訓課堂上又不夠認真和嚴肅,極大地影響了農機化技術的培訓效果,導致農機技術培訓效果大打折扣,很大程度增加了基層農機管理的難度。
1.3 農機管理服務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農機管理隊伍有待加強
當前,基層農機管理與推廣服務人員要么是年紀偏大、文化基礎知識偏低的老同志,缺乏活力與工作激情;要么是近年來新招進或新調用的年輕人,大多又不是農機科班出生,缺乏相應的專業基礎知識,平時又缺少全面系統的業務學習與培訓機會,技術知識更新緩慢,導致業務不精通,造成農機管理與推廣服務人員總體業務素質不高。現階段,在農機化大力發展的情況下,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服務人員和組織,難以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農機化技術的需求,農機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有待建成一支素質過硬、業務熟練的農機管理隊伍。
1.4 農機操作人員缺乏安全生產意識,農機安全監理工作難度大
一是不少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素質低,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安全生產意識淡薄,操作不規范,操作技能差,機具不保養或保養不到位,造成農機安全隱患多,導致農機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二是不少外省籍拖拉機注冊上牌登記地與營運地分開,導致農機安全監管空擋,無牌無證駕駛、超載、超速行駛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影響農機安全監理工作效果。三是農機具分散,導致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繁重,難以有效地進行安全監管。王江涇鎮區域面積大,下轄8個居民社區33個行政村,南北跨度大,因處于平原地帶,村落、農戶住所分散,導致農機具分散,給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帶來極大困難。農機管理部門應依法加強調控與監管,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監理長效機制。
2.1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健全農機管理服務保障機制
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財政政策扶持力度,保障農機管理與推廣服務各項經費。應高度重視基層農機管理工作,加大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服務主體,確保農機保險補貼、農機服務網點建設、農機購置追加補貼、農機推廣等方面強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財政支持,同時強化配套政策的落實。
二是健全和完善農機管理服務體系,搭建好基層農機管理平臺。基層農機管理部門要努力構建服務于農機經營組織、農機戶和農戶的農機信息服務網絡,打造鎮、村、戶網格化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培植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等服務主體,積極引進高性能先進適用農機,做好引進、示范與推廣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工作,使農機化投入持續增長、裝備結構更趨合理。加強農機維修服務體系建設,解決農機“看病”難的問題。此外,農機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主導、引導和推動作用,聯系高校、科研單位、龍頭企業、示范基地等單位組織為基層農機發展提供平臺,探索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服務隊等服務組織的發展,提高農機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2.2 提升農機化技術培訓效果,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一是常態化開展農機化技術培訓,創新農機化技術培訓內容和形式。基層農機部門可根據農時季節不定期開展相關培訓,既要重視農機化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能教育,又要加強農機法律、法規的培訓和教育。可通過集中培訓、科教下鄉、科技趕集、遠程教育等形式,開展農機化技術教育培訓工作,促使農機化技術培訓效果得到有效提升,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現農民素質與先進設施裝備同步發展。二是注重農機農藝融合的培訓,提升培訓的實用性和效益性。農機化技術培訓可結合地方重點作物,組織開展農機農藝融合和先進適用技術專項培訓活動,使農機操作人員、農藝人員掌握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相配套、相促進的技術,提高農民群眾培訓意愿和積極性,確保農戶經培訓后能出效益。
2.3 抓好農機管理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基層農機管理隊伍的建設,要穩定及擴大基層農機管理隊伍,加大基層農機管理服務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力度,促進基層農機管理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一是保證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崗位穩定性,專人專職負責農機化工作,同時加大引進專業技術人才的力度,擴大基層農機管理隊伍。二是建立健全農機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體系,使繼續教育工作制度化,并注重農機與農藝融合,以及管理、推廣等新知識、新技術的培訓,建立相關培訓考核制度,不斷提升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
2.4 嚴格依法開展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建立健全農
機安全生產管理長效機制
在認真貫徹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和《浙江省農業機械化促進條例》等農機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的同時,扎實做好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工作,全面落實基層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執法監控與常態化專項安全整治行動,確保農業機械作業安全。一是落實安全責任,健全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監理工作機制,進一步量化農機安全生產考核指標,確保責任到人、領導到位,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二是嚴格執法,強化協調。加強執法監控與常態化專項整治行動,不定期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道路拖拉機駕駛員無牌無證駕駛、違法載人、酒駕、超速、超載等違規違法行為,主動與公安交警部門聯合執法,充分發揮農機警務聯絡站的功能。三是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活動,提高農機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積極做好農機安全宣傳工作,提高農機操作人員安全生產關注度,要充分利用廣播、農民信箱、公開信等宣傳載體,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力度與廣度,增強農機操作人員法律法規意識,充分凸顯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機化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基層農機管理與推廣工作愈顯重要。地方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基層農機管理工作,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和保障機制,確保農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全面提高基層農機管理與推廣服務水平。同時,緊密圍繞本地農業產業發展,積極拓展農機應用領域,以滿足“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的需要,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保障,助推農機化、農業產業的發展。
作者信息:1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水利農機管理站,314016;2嘉興市秀洲區農業信息服務中心,314001;3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水利農機管理站,314015,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