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政王獻民
(1.遂平縣農技站,河南 遂平 463100;2.遂平縣能源站,河南 遂平 463100)
遂平縣晚播小麥應變栽培技術
徐學政1王獻民2
(1.遂平縣農技站,河南 遂平 463100;2.遂平縣能源站,河南 遂平 463100)
晚播小麥生長發育情況與正常播期小麥存在較大差異,依據生育特點,通過以肥補晚、以種補晚、以密補晚、以好補晚、以快補晚及以優補晚,最終達到多成穗、奪高產。
小麥;晚播;應變栽培技術
由于前茬作物成熟、收獲偏晚,而延期播種,從而形成晚播小麥;由于墑情不足等雨播種或降雨過多遲播而形成晚播小麥;嚴重缺苗重種形成晚播小麥。
冬前麥苗因積溫少,一般只有350~450℃,生長慢,根系少,分蘗少,甚至不分孽,抗逆性差。11月上中旬播種的小麥,多數年份只有二三片葉出土,11月下旬播種的小麥冬前一般一片葉出土,更晚播種的小麥冬前可能不出土。返青后隨著氣溫回升,生長發育進程加快,主要依靠主莖成穗,小花發育數目少,但小花結實率較高,總葉片數較正常播種的小麥少一兩個,生物產量相對較低,成熟期比適期播種的小麥推遲3~5 d,部分年份在灌漿期(乳熟期后)易受干熱風的危害,導致千粒重降低。
3.1 適當增施肥料,以肥補晚
對晚播小麥必須適當增加肥量,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含量,為小麥盡早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尤其是要增施有機肥。一般667 m2產350~500 kg晚播小麥,可667 m2施有機肥3 000~4 000 kg,氮∶磷∶鉀=15∶15∶15的復合肥40~45 kg,尿素10 kg左右。對于缺苗斷壟嚴重的需要重種的麥田,根據施肥情況,酌情增補肥料。
3.2 調整品種,以種補晚
晚播小麥種植弱春性品種,階段發育進程較快,營養生長時間較短,很快能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后期灌漿強度高,能達到穗大、粒多、粒重、早熟豐產的目的。因此,應合理選用弱春性品種。
3.3 增加基本苗,以密補晚
晚播小麥由于冬前積溫少,春季時間短,分蘗顯著減少,用常規播種量必然造成穗數不足,影響產量。因此,應根據播期和品種的分蘗成穗特性,確定合適的播種量。建議每晚播3 d 667 m2播量增加0.5 kg,一般不超過15 kg;保持基本苗25萬~30萬/667 m2為宜。
3.4 提高整地播種質量,以好補晚
3.4.1 晚茬麥田要搶時早播。要在不影響秋作物產量的情況下,盡可能做到騰茬早、整地早、播種早,并加快播種進度,充分利用越冬前有限積溫,促使小麥個體盡快生長。
3.4.2 精細整地,足墑下種。前茬作物收獲后,要抓緊時間深耕細耙、精細整平,秸稈還田的地塊必須深耕25~30 cm,旋耕的地塊必須耙好踏實,對墑情不足的地塊要造足底墑,力爭小麥一播全苗。
3.4.3 精細播種,適當淺播。在足墑的前提下,適當淺播是出苗早、分蘗早的有效措施,一般播種深度以3~4 cm為宜。播后適當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緊密,更利于出苗,同時起到保墑作用。
3.5 采取種肥一體化免(少)耕栽培技術,以快補晚??s短種植過程,實現早播種、早出苗、早分蘗;必須注意播種深度,播后及時鎮壓,有利于出苗,減少深播弱苗發生。
3.6 加強田間管理,以管補晚
3.6.1 搞好中耕、鎮壓、保墑工作。越冬期應及時中耕鎮壓,提高地溫,抓住小麥“越冬不?!钡姆痔Y特點,促使生長,盡可能分蘗。返青期管理的重點是增溫保墑,促進根系發育,抓住小麥“第二個分蘗盛期”,對壯苗形成、春分蘗增加具有明顯的作用,主要是搞好中耕、鎮壓、保墑工作。
3.6.2 實施化學除草。根據雜草類別選用針對性的除草劑實施化學除草。麥苗拔節之前化學除草結束,避免對麥苗產生藥害。
3.6.3 搞好倒春寒的預防與補救。寒潮低溫來臨前,要進行田間灌溉,保持土壤適宜的墑情,增強小麥的抗寒能力,避免或減輕“倒春寒”的發生與危害。若發生冷(凍)害要及時搞好以澆水、病蟲害防治和葉面追肥為主的田間管理,減輕不利氣象因素帶來的影響。
3.6.4 防治病蟲害。返青至拔節初期,重點防治紋枯病,控制黃花葉病和苗蚜、麥蜘蛛。拔節至抽穗初期,嚴密監控小麥條銹病。抽穗至成熟落實“一噴三防”技術,即將防病、治蟲藥劑與葉面肥混合一次性噴灑,綜合控制白粉病、銹病、赤霉病、葉枯病和蚜蟲等多種病蟲危害,并起到補充營養、預防早衰等作用,達到改善品質的目的。
S512.1
B
1674-7909(2016)24-08-1
徐學政(1965-),男,大專,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