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安亞
(利川市元堡農業服務中心,湖北 利川 445424)
利川市元堡鄉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肖安亞
(利川市元堡農業服務中心,湖北 利川 445424)
立足湖北省利川市元堡鄉實際,通過走訪調查,全面地分析元堡鄉中藥材產業發展存在問題及其產生的根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促進元堡鄉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壯大。
中藥材;問題;原因;對策
湖北省利川市元堡鄉復興村遍地是野生中藥材,已探明有中藥材700多種,估計品種達1 500種以上,成為全國少有的“藥材村”。這表明元堡鄉中藥材產業極具發展潛力。
1.1 規范化種植不足
據統計,元堡鄉有近千種可利用中藥材植株,其品種十分豐富,中藥材種植未形成統一規范,各自成家,百花齊放,各自按照自己的標準種植。據統計,成規模統一標準種植的不足6.67 hm2。
1.2 整體配套服務滯后
1.2.1 產業種植市場信息的發布十分滯后。目前元堡鄉還沒有一個統一集中發布中藥材種植信息官方機構及平臺,導致個別種植戶依舊按照傳統習慣進行中藥材的種植。
1.2.2 關于中藥材種植技術的培訓較少。農民雖然希望獲取一些信息,掌握相關技術和分析、預測的方法,進而做到計劃種植。但是,元堡鄉官方或社會開展的培訓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面對個別對象,未普及化,造成大部分有需要的種植戶得不到學習幾乎。
1.3 資源整合力度不夠
盡管政府對此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各個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和擔當精神,給統一管理和宏觀調控帶來了困難,沒有形成支持中藥材發展的“拳頭”效應。基礎薄弱,條塊分割,政府部門“各自為政”,組織管理混亂,不能很好地優化整合中藥材產業資源,將會制約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2.1 市場開拓滯后
近年來,元堡鄉雖然積極爭取國家、省級中藥材發展扶持項目,積極引進外資,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該地區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但元堡鄉的很多企業對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缺乏信心,認為中藥材市場開拓困難,投入大、產出少,且經營效益在短期內不顯著。其次,元堡鄉的中藥材產業缺乏較為成熟的體系,各個企業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協調和溝通。這使得企業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當地成規模的中藥材基地甚少,發展缺乏一定的原料基礎。
2.2 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和技術人才缺乏
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由于當地較多的人們生活水平未得到相應的提高,大量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選擇了外出打工,這導致所留下來的農民勞動力、學習能力較差,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僅與外地工資待遇較高有關,而且對于本地的務農、從業收入也有著莫大的聯系,本地廉價的待遇造成勞動力的流動,從而使中藥材企業缺少生產活力。
2.3 政府重視力度不夠
由于元堡鄉政府的重視度不夠,很多政策、招商引資、資金投入、資源整合和市場配套服務等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并且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所以造成元堡鄉中藥材產業出現資源整合不夠,市場配套服務滯后等問題。
3.1 積極成立中藥材產業發展協會
針對該問題,筆者認為急需成立相應的產業協會,進而規范市場,引導產業的健康發展,這包括對企業間有效的溝通協調與行為規范,引導中藥材企業間的競爭從無序到有序,從單純競爭到合作共贏,打造元堡鄉中藥材品牌,提高行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推介與宣傳平臺。
3.2 加大技術培訓和人才引進培養力度
元堡鄉應重視中藥材開發與管理的技術人才,譬如出臺一些能夠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策略方針,包括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等。在人才培養上,還應采取流動的培養方法,以求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從老技術員中選拔出有潛力的人員加強進修學習,并時常邀請有關方面的專家來元堡鄉進行指導。
3.3 深入挖掘中藥材產業文化
元堡鄉擁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為發展中醫藥產業需要該地區的企業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本著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及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路線,重視對地區及其他地區藥材文化的引入,并將文化與商品融合,讓消費者對產品有更多的精神感知。
F326.12
A
1674-7909(2016)24-16-1
肖安亞(1978-),男,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太陽能,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