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坤
(盤縣丹霞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貴州 盤縣 553502)
農業種植中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陳明坤
(盤縣丹霞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貴州 盤縣 553502)
對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多樣化種植、強化管護、提高種植戶技術水平以及生物物理防治等措施,來增強農業種植中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及效果,以供參考。
病蟲害;問題;防治措施
1.1 大量使有農藥
當前,農業種植中存在大量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的問題,一方面導致了生物種類的減少和失衡導致生態失衡,另一方面由于長期使用農藥必然增強相關致病物種的抗病能力,為病蟲害的防治增加了難度。
1.2 綜合防治意識差
由于諸多原因農業技術在鄉鎮的普及推廣難度較大,農民對病蟲害的識別和防治能力較匱乏,防治意識較差,也是導致病蟲害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2.1 多樣化種植,平衡生態
單種作物種植由于資源和生態條件都沒有明顯的差別,很容易給病蟲提供滋生條件,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容易迅速發展,從而使益蟲的生長空間縮減而不利其生長及繁殖。所以,多樣化種植是利用創造生態平衡防治病蟲害的有效措施。重點把握好時間的多樣性,主要側重于對種植和收獲時間的把握。其次是把握好空間,主要體現在品種、地理空間和土壤的多樣性。
2.2 強化管護,減少發病率
優先選擇抗病品種,并及時對種子進行處理。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充分晾曬和溫水浸泡。結合病蟲害發生規律因地制宜地調整和制定栽培制度,不在病蟲高峰期播種,選擇在蟲害與益蟲同步生長的時候播種,最好是在不利于病蟲而利于益蟲生長時播種。同時,根據苗木生長的高度適時進行修剪、定花定果,以利于清除含有蟲害的枝條,搞好田園衛生管理工作,保證作物種植場所的清潔和衛生。此外,制定好防治病蟲害的預警措施,發現達到預警值時及時預警;初期發病及時采取生態防治,盡可能少使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以保證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2.3 加強科技宣傳,提高技術含量
農業技術人員必須真真實實地深入群眾、深入田間和深入研究,做好做實調查研究和技術指導。要真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技術來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自己放到群眾基層去,展開定期和不定期的農業問卷調查。根據農業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再根據自己所撐握的專業知識并結合農戶和相關種植業主的實際情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編寫相關防治知識的宣傳冊,進行發放宣傳和講解,以從根本上增強對農業病蟲害的防治思想和綜合防治水平,從源頭做起,真正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則。農業科技人員不僅只對種植業主作理論上的培訓,更重要的是教他們實操能力。因此,一旦發現病情,必須親撲現場組織種植戶實地查觀查和防治,并說明病害的癥狀特點和防治方法,用實例來增強老百姓的認識和記憶。只有實施好具體的技術指導,才能真正促進農業種植人員掌握病蟲害防治方法。
2.4 注重生物物理防治,盡量減少農藥使用量
通常對出現病蟲害的農作物,種植者一般以化學農藥防治為主。這樣對已得病蟲害的農作物和生產地塊直接施用化學農藥,長時間反復應用,不僅會破壞生態平衡,提高疾病的發生率和治療難度,還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和產生一系列的危害。用農藥防治的農作物所殘留的農藥,對人和其他食用農作物的動物的健康會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長期大量使用還會對土壤和河水等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并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導致生態失衡,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因此,盡量減少農藥防治,最大程度地采取農業防治措施才是防治農業病蟲害和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線。例如,可利用家禽類食蟲的特點,在種植地進行定期散放;定點放燈吸引昆蟲,并在燈周邊布置紗網,防治效果極佳。
總之,農業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更是提高農民生活的一大著眼點。而要做好農業病蟲害的防治,不僅需要農業科技人員盡心盡力地做好技術宣傳工作,更要相關部門和組織大力配合,綜合各方面力量盡最大努力提高種植戶的防治意識和“防重于治、未病先防”的思想,以及以農業防治為主體,在發展農業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的理念來引導農業發展。
S43
B
1674-7909(2016)2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