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祁陽縣畜牧水產局,湖南 祁陽 426100)
魚用疫苗免疫效果評價的研究進展
劉群
(祁陽縣畜牧水產局,湖南 祁陽 426100)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飛速發展,寄生蟲、病毒成為了影響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威脅著人們的飲食安全。魚用疫苗作為目前控制魚類病害的主要方法,為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本文就魚用疫苗免疫效果評價的發展進行研究,以期對控制魚類病害,促進水產養殖業發展具有影響作用。
魚用疫苗;免疫效果;評價指標
病害是影響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我國水產養殖業因病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巨大。疫苗免疫是控制病害發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截至目前我國還沒有完善的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體系。本文就魚用疫苗免疫效果評價的發展進行探討,希望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準確判定魚苗在接受免疫之后的應答情況,除了使用活菌病毒來檢測以外,還可以通過測定受免魚血清里的抗體等方法來判定。對于結構較為簡單的疫苗,可以通過測定血清中被中和的抗體,準確判定疫苗的免疫水平以及受免魚的防御水平。但對于一些結構復雜、利用致病機制的細菌性疫苗來說,僅僅觀察一兩項檢測指標是很難判定受免魚免疫防御水平的。這關鍵在于盡管研究者可以檢測血清中中和抗體、調理抗體的情況,但是由于受免魚在接受免疫之后應答情況較為復雜,是多種免疫細胞及其細胞因子共同完成的生理學過程。所以,僅僅依據一兩項指標是很難反映受免魚免疫應答情況的。但是,通過對以上指標的檢測可以判定受免魚某項特異性或非特異性應答的變化程度。
2.1 特異性免疫效果評價指標
2.1.1 血清抗體效果評價。特異性免疫主要包括由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分別介導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因為魚類屬于低等的脊椎動物,具有特異性免疫功能但不完善。目前,我國對魚類細胞免疫的研究還比較少,大多是通過體液免疫來評定受免魚的免疫效果。通過了解諸多研究結果可知,受免魚血清的抗體效價可以很好地反映免疫應答的水平。受免魚接種之后,其血清抗體的效價就會明顯提高,這代表受免魚得到了較好的免疫效果。所以,經常將血清抗體效價作為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關鍵指標。但經過一些研究專家的深入研究發現,僅僅依據血清抗體效價有時也無法體現受免魚免疫效果。這就代表著對于一些疫苗,體液免疫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是無法準確反映疫苗的免疫情況的,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還有其他影響因子。
2.1.2 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基因變化。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是產生免疫效應的關鍵成分,由其編碼的蛋白附著于細胞的表面位置,能夠將抗原物質傳遞給T淋巴細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Ⅰ將抗原傳遞給CD8和T細胞,而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Ⅱ將外源性抗原傳遞給CD4和T細胞。斑馬魚在接種魯氏耶爾森菌弱毒之后,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的Ⅰ和Ⅱ指標會呈現上升的趨勢,而給斑馬魚接種愛德華氏菌弱毒以后,卻發現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的Ⅰ的指標上升,而Ⅱ的指標下調,并且此疫苗呈現出較好的免疫效果。
2.2 非特異性免疫效果評價指標
非特異性免疫系統是魚類抵抗外來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通過凝集沉淀、細胞溶解、酶抑制、微生物抑制4種方法來發揮效果。魚類在接種疫苗以后,非特異性免疫就可以產生應答。
2.2.1 溶菌酶活動。溶菌酶主要存在于魚類的組織細胞、黏液及血清當中,是反映魚類非特異性免疫的一項重要指標。溶菌酶經過水解可以產生病菌黏多糖,以此來抵抗外來病菌的侵入,并且還對寄生蟲、真菌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研究發現魚類體表的溶菌酶對外來病原體沒有明顯的抗菌效果,這一研究得到了Magarinos等的證實。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溶菌酶作為評價免疫魚免疫效果的重要指標要非常慎重,因為溶菌酶不是影響魚類免疫效果的唯一因素。
2.2.2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這一活性酶廣泛存在于各種需養生物體中,是需養生物機體當中抗氧化系統的重要成分,其能夠清除或抑制超養陰離子自由基,以避免機體遭受氧化損傷。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與生物機體當中的免疫水平有著緊密的聯系,能夠提高巨噬細胞活性,增強機體的免疫水平。劉秋鳳等[1]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在生物機體注入疫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會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水平也會明顯增強,因此可以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作為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指標之一。
2.2.3 血清抑菌活性。血清抑菌活性是由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共同作用的效果,其體現的是對機體外來的病原體的抵御能力,同時也是衡量機體免疫水平的關鍵指標。許增輝等[2]也證實了注入疫苗的魚體血清抑菌的活性會明顯高出未注入疫苗的魚體。由此可以看出,血清抑菌活性也是影響免疫魚免疫效果的指標之一[3]。
2.2.4 外周血細胞的變化。因為外周血細胞是重要的免疫細胞,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量免疫魚體中的各種外周血細胞的數量變化,來了解機體的免疫水平。接種疫苗的魚體外周血細胞的數量會明顯增加。白細胞當中的嗜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是魚體當中的主要吞噬細胞,起到防御外來病原體入侵的作用,是反映魚體非特異性免疫能力的關鍵指標。如果在魚體中接種疫苗,那么其白細胞的吞噬活性會與接種疫苗的免疫能力呈正比例關系。另外,張波等[4]在對青魚注入嗜水氣單胞菌疫苗之后,發現外周血細胞中的紅細胞存在一定的吞噬能力,對免疫魚的免疫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2.2.5 測定一些免疫基因的表達量。因為魚體在接種疫苗后其非特異性免疫的相關基因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以此來增強魚體的免疫水平,所以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測定一些免疫基因的表達量,來評價疫苗的免疫水平。
首先是對補體C3、補體C4基因表達量的測定。在魚類的非特異性免疫系統中,補體系統占據重要地位,通過經典、凝聚、激活3條途徑來抵御外來病原體的入侵,其中的補體C3是這三條途徑的匯合點,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而補體C4則是凝聚與經典途徑的起點,在補體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如果補體C3、C4的基因表達量提高,代表著生物機體的免疫能力增強。
其次是測定細胞因子的基因表達量。白細胞介素1β屬于促炎癥細胞因子,是由巨噬細胞等多種細胞共同產生的,經過研究者發現給魚體注入弱毒疫苗時能夠很好地激活魚體脾臟中的巨噬細胞,進而使得提高白細胞介素1β的基因表達量。但是,當注入沒有生物活性的疫苗時,采取浸浴的方式接種以后,無法刺激白細胞介素1β的數量上升。另外,白細胞介素8和白細胞介素10分別是CXC趨化因子和抗炎癥細胞因子,再給魚體接種疫苗后,這兩項指標都會出現上調,從而增強免疫魚的免疫水平。
最后是測定其他非特異性免疫相關基因表達量,比如α趨化因子、細胞分化簇8、轉化生長因子等,這些相關基因的表達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魚體在接種疫苗后的免疫水平。但將這些影響因素作為評價免疫效果的研究試驗還比較少,因此未完全將這樣因素作為評價免疫效果的指標。
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無公害健康養殖逐步占據養殖業主流。免疫預防是魚類病蟲控制的主要發展方向,做好研究工作,研究出副作用小的高效疫苗已是養殖業發展重點關注的內容。采取有效的方法來評價疫苗的免疫效果越發顯得重要。因此,不斷改進評價疫苗免疫效果的方法,完善評價指標,對疫苗及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1]劉秋鳳.草魚呼腸孤病毒微載體培養技術與滅活疫苗浸泡免疫效果研究[D].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3.
[2]徐增輝,陳漢忠,陳明,等.海豚鏈球菌疫苗對羅非魚免疫功能的影響[J].大連水產學院學報,2008(6):413-418.
[3]梁海鷹,陳永新,簡紀常,等.溶藻弧菌鞭毛蛋自flac基因DNA疫苗對紅笛鯛的免疫保護[J].水產學報,2013(1):125-131.
[4]張波,曾令兵,羅曉松,等.嗜水氣單胞菌3種疫苗免疫的青魚外周血免疫指標的變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00-105.
S948
A
1674-7909(2016)3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