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薈
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對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知識水平及疾病防控效果的影響
周 薈
目的:探討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對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知識水平及疾病防控效果的影響。方法:選擇因需擇時教育實施前(2015年7月~2015年9月)和實施后(2015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各53例做為研究對象,實施前病例組設為對照組,實施后病例組設為試驗組,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試驗組接受因需擇時健康教育干預,對兩組病例干預后的各觀察指標進行比較。結果:試驗組患兒家長干預后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并發癥發生率和1年內復發率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將因需擇時教育模式引入至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實踐之中,有利于提高該類患兒家長的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水平和疾病防控效果。
因需擇時健康教育;高熱;驚厥;防控
高熱驚厥為常見于兒科的急危重癥病種類型[1],嚴重者可能導致患兒智力發育受損[2],面對患兒突然發作的異常狀態,患兒家長常處于驚慌失措狀態, 加之相關防護知識的缺乏,使患兒家長無力為患兒提供有效的應急處理,致使病情延誤加重患兒腦損傷[3],除此之外,患兒家長在高熱驚厥復發預防能力方面的低水平現狀,常導致患兒因疾病控制不佳而反復遭受腦部損傷,對患兒及其家庭健康質量形成巨大威脅[4]。現代教育理論指出,在教育對象最需要的時刻(擇時),授以其最迫切渴望了解的學習內容(因需),教育效果最好,即采用因需擇時的教育方式最有利于實現教育行為的最大化效應。而本研究通過對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臨床觀察,發現其在患兒疾病進展的不同階段存在著不同的健康知識需求,故而,本研究嘗試將因需擇時教育模式引入至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實踐之中,取得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12月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家長106名為研究對象,男55例,女51例;患兒家長大學及以上、中學、小學及以下教育經歷者數量分別為44例、56例和6例;平均年齡為(35.68±9.32)歲。2015年10月實施因需擇時教育,實施前后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各53名,實施前設為對照組,實施后收治的高熱驚厥患兒家長53名設為試驗組。兩組患兒家長在教育經歷、年齡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健康教育,試驗組接受因需擇時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2.1 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方案的形成 由護士長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對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調查,發現患兒家長在患兒入院期、發熱持續期及出院期這三個不同疾病轉歸階段存在著不同的的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確認患兒家長在上述三個時期的具體健康教育需求內容,制訂針對性的教育需求滿足方案。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因需擇時教育方案見表1。
1.2.2 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方案的實施 護理人員按照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因需擇時教育方案,分別于患兒入院期、發熱持續期及出院期針對家長的不同健康知識需求,實施相對應的健康教育內容。

表1 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因需擇時教育方案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 家長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水平的評價指標 參考張小紅[5]的相關研究成果,自行設計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度調查問卷,對兩組入選家長實施高熱驚厥臨床特點(癥狀、體征)、常用退熱藥物知識(藥物劑量、用法、注意事項)、高熱驚厥預防知識、發作時自我急救及專業求助知識等4個方面的調查,各項目評分值范圍在0~25分之間,分值越高,提示患兒家長在該項目的健康知識掌握度越高。
1.3.2 疾病防控效果的評價指標 選擇高熱驚厥并發癥發生率和出院后1年內復發率做為本研究疾病防控效果的評價指標。觀察與記錄兩組患兒干預后發生窒息、外傷及舌咬傷等并高熱驚厥并發癥的情況與例次,并發癥發生率以發生上述并發癥的病例數占總入選病例數的比例計算[6];對兩組入選患兒均給予為期1年的出院后隨訪,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高熱驚厥的再發生例次與情況,復發率以高熱驚厥復發的例次占總觀察病例數的比例計算[7]。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或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患兒家長干預后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長干預后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的比較(分
注:1)為t’值,2)為t值
2.2 兩組患兒干預后疾病防控效果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患兒干預后疾病防控效果的比較 例(%)
患兒出現高熱驚厥之后,如未能獲得及時控制,或雖經及時控制但反復復發,均可能對患兒腦部功能造成不利影響,阻礙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和降低家庭生活質量。患兒家長做為患兒的貼身照護者,其對高熱驚厥相關疾病防控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度與患兒能否獲得良好的疾病控制結果密切相關。本研究將因需擇時教育模式引入至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實踐之中,干預效果較好,現分析討論如下:
3.1 因需擇時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兒家長對疾病相關健康知識的掌握 從表1可以看出,接受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干預的試驗組患兒家長,其干預后的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提示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適用于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有效教育方式。在高熱驚厥常規教育模式中,護理人員通常一次性將所有疾病防控知識灌輸給患兒家長,存在著一次教育信息量過大、教育內容與教育對象實時知識需求不相匹配、教育無重點、無針對性的缺陷,導致教育效果不佳。為了克服常規教育模式上的不足,本研究以現代教育理念為依據,在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健康教育實踐中引入了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通過調查分析,確認患兒家長在入院期、發熱持續期及出院期三個關鍵時間點學習需求的階段化差異性,梳理出上述三個時期患兒家長的具體健康教育需求項目,并就各需求條目制訂出詳細的針對性策略,護理人員在教育方案的形成過程中,全程參與教育對象的需求分析、教育內容的編制、教育方式的選擇,使自身的健康教育能力獲得逐步提高,由具備高水平健康教育能力的護理人員,在患兒家長最需要的時刻授以其最迫切渴望了解和掌握的健康知識,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完善契合,自然易于實現較為理想的教育效果。正如表1所示,接受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干預的試驗組患兒家長,其干預后的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顯著高于接受常規健康教育的對照組,提示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種適用于高熱驚厥患兒家長的有效教育方式。
3.2 因需擇時教育模式可明顯著提高高熱驚厥患兒疾病防控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和1年內復發率分別為3.77%和7.55%,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8.87%和22.64%,顯示了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在高熱驚厥患兒疾病防控中的積極效應。高熱驚厥患兒良好疾病防控效果的獲得,一方面離不開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與精心照護,另一方面也與患兒家長的治療依從性和自護知識能力水平息息相關。本研究應用因需擇時健康教育模式,在適宜的時間,以適宜的方式,將適宜的知識內容傳授給患兒家長,幫助患兒家長降低擔憂焦慮水平,提高其對治療方案的認知與理解水平,知曉應如何對醫護方案加以配合,從而以高度的治療依從性接受醫護干預措施,醫護患三方的緊密配合與協調合作,為患兒及時獲得癥狀控制與疾病良好轉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降低了患兒因疾病控制不力或延遲而出現并發癥的風險;家長是患兒居家康復環境中與患兒接觸最頻繁、關系最為穩定可靠的照護者,家長所能提供的居家照護水平,決定了患兒高熱驚厥的復發頻次與程度,故而本研究對患兒家長出院后的居家照護知識教育給予了重點關注,選擇患兒出院期這一關鍵時期對家長進行教育,此期患兒已安全度過病情危險期,家長在放松心情的同時,又對居家照護過程中高熱驚厥的預防、護理、急救、求助等健康內容產生了迫切的學習需求,為了滿足和適應這種需求,我們對上述教育內容做了盡可能齊全詳備、具體細化的教材準備,護理人員不僅逐條做出講解,而且將上述內容制作成專項紙質教材發放給患兒家長,方便其反復多次學習和參照執行,提高家庭照護知識與技能水平,從而有能力為患兒提供高水平的疾病預防和控制照護,降低復發率。由此可見,因需擇時教育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高熱驚厥患兒家長健康教育方式,值得推廣應用。
[1] 應桂芬 ,章曉軍,健康教育對小兒高熱驚厥后再復發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7):98-99.
[2] 劉學英.58 例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與護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2):205-206.
[3] 高惠萍.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護理及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1,9(27):2531-2532.
[4] 季東平,侯鄭丹,郭惠玲.對熱性驚厥患兒家長進行系統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0):58-59.
[5] 張小紅. 階段性健康指導在高熱驚厥患兒家屬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3):139-140.
[6] 鐘友娣 ,吳梅嬌 ,何妙貞,等.系統健康教育在高熱驚厥患兒家長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1):129-131.
[7] 鄭云舫.健康教育路徑在小兒高熱驚厥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2):5039-5040.
(本文編輯 馮曉倩)
Influence of demand-based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ffect of the families of the child patients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ZHOU Hui
(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3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demand-based health education model o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ffect of the families of the child patients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Methods: The families of 53 cases of child patients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respectively before (July 2015 to September 2015) and after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5)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mand-based educ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cas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while thos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as test group, in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test group received the demand-based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various observational indexe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tes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ing in families’ disease-related health knowledge mastering level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ithin one yea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mand-based health education model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practice of the families of the child patients with febrile convulsion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se families’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mastering level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effect.
Demand-based health education; Ardent fever;Convuls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33
430030 武漢市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
周薈:女,本科,護師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