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G·古德曼

睡覺的貓
古希臘先賢亞里士多德在《動物志》里寫道:“似乎并不只有人會做夢,馬也會,狗也會,牛也會;沒錯,綿羊和山羊同樣如此,所有胎生四足動物都會做夢;狗還會在入睡后吠叫,表明它們在做夢?!?很顯然,我們不可能直接問動物,它們會不會做夢。但至少可以觀察一些它們做夢的證據。科學家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完成這種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種是觀察動物在各個睡眠階段的肢體行為。另一種則是觀察它們睡眠時的大腦工作模式是否與人類相似。

做夢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嗎?證據表明并非如此
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們就開始研究如何才能了解動物的夢境。那時,一些醫學期刊零星地報道了人類在夢境中的肢體動作。這是一項頗為有趣的發現,因為在所謂的快速眼動睡眠階段(REM),我們的肌肉通常都處于麻痹狀態。
研究人員意識到,將動物引導至類似的狀態,有助于了解這些動物的夢境。1965年,法國科學家邁克爾·朱維特和J·F·德洛姆發現,從貓的大腦中切除名為“腦橋”的一部分腦干,可以阻止其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變得身體麻痹。研究人員將這種狀態稱作“無張力缺失快速眼動睡眠”,或REM-A。在這種情況下,貓入睡后不會躺著不動,而是會四處走動,并且表現出攻擊性。

斑胸草雀在睡夢中似乎仍在練習唱歌
這暗示它們夢到了清醒時的某些活動。在那之后的一些研究還揭示出類似的行為。獸醫神經學家阿德里安·莫里森曾經針對這項研究撰寫過一篇評論,他認為,處于REM-A狀態的貓會根據刺激轉動頭部。有些貓還會表現出與捕食攻擊時相同的行為,就好像在夢中追逐老鼠一樣。狗也存在類似的夢境活動。
但肢體活動并非唯一研究夢境的方法。研究人員現在可以通過人道的方式在動物入睡時監測其腦細胞的神經和化學活動。2007年,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肯維·路易斯和馬修·威爾森記錄了老鼠大腦中海馬體的神經活動,這個部位與記憶的形成和編碼有關。他們首先在老鼠穿越迷宮時記錄這些腦細胞的活動,然后在老鼠入睡時觀察到相同的神經活動。路易斯和威爾森發現,老鼠在走迷宮過程中和快速眼動睡眠狀態下表現出相同的神經元放電形態。換句話說,老鼠似乎在睡眠時夢見了在迷宮中奔跑的情景。由于結果非常明確,所以研究人員甚至能夠推斷老鼠在夢境迷宮中所處的位置,并與現實中的迷宮位置對應起來。

?研究人員發現老鼠會在夢境中走迷宮
芝加哥大學生物學家阿米什·戴夫和丹尼爾·馬戈利亞什研究了斑胸草雀的大腦后,也發現了一些相似的情況。這種鳥并非生來就會演唱美妙的歌聲,而是需要通過后天學習才能掌握這種技能。當它們醒來時,其前腦的一個名為古紋狀體粗核的部位的放電形態與歌聲的節拍相吻合。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這些神經的放電形態判斷它們唱的究竟是哪個音符。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戴夫和馬戈利亞什便可拼湊出這些神經的所有放電形態,從而從頭到尾還原整首歌曲。
隨后,當這些鳥入睡時,他們再次查看古紋狀體粗核的放電形態,發現這一過程并非完全隨機。相反,從神經放電的順序來看,斑胸草雀似乎在夢中唱歌。這或許說明斑胸草雀在睡夢中仍在練習唱歌。?笏(摘自英國BBC)(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