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仲省
愛跳舞,磨壞膝蓋骨
今年60歲的鄧女士跳廣場舞有10多年了,用她的話來說:“每天不跳幾下,渾身不舒服?!?/p>
50歲的時候,鄧女士和一群愛好相同的姐妹湊在一起,開始跳廣場舞。每天晚上都會扛著音箱去跳廣場舞,一跳就是兩三個小時,有時還組織大家參加各種比賽、表演等。
55歲的時候,鄧女士突然發覺膝關節有點疼,起初沒有放在心上,仍然去跳廣場舞。58歲時,她的膝關節疼痛加劇,嚴重時走不了路,鄧女士于是來到醫院檢查。
拍片檢查后,醫生的一席話,把鄧女士嚇了一大跳?!跋リP節磨損嚴重,里面有碎骨,需要手術清理,建議今后不要跳廣場舞了,再跳的話,就會加速膝關節磨損,到時就走不了路了?!?/p>
本想跳廣場舞來鍛煉身體,沒想到反而把膝關節跳壞了。為此,鄧女士采取了保守治療。
專家分析
鄭州黃河中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李林稱,從目前就診的患者情況來看,老年人運動損傷以慢性的居多,急性受損的比較少。廣場舞有很多身體旋轉、下肢扭轉的動作,這些動作對身體重心控制、下肢的力量和穩定性都有較高的要求。如果跳上一兩個小時,意味著過長時間連續性使用關節,容易引發損傷。
愛爬山,患上關節炎
70歲的陳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平時運動就是在小區或到公園里散散步。兩個星期前,陳先生看到鄰居一大早就出門晨練,不是在小區,也不是去公園,而是騎著單車去近郊爬山,熱熱鬧鬧的挺好。于是陳先生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隨后,每天他和鄰居一大早就出門,騎著自行車來到近郊爬山。
這樣的晨練方式進行了兩個星期,陳先生感覺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后來發展到走路時都感覺到疼痛,而且還腫了,于是來到了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后診斷為膝關節炎,要求陳先生立即停止運動,同時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
專家分析
老年人的骨關節本身就在退化,關節軟骨逐漸變薄。爬山時,地面不平有坡度,行走時對髕骨和股骨壓力較大,反復摩擦容易造成膝關節滑膜損傷、脂肪墊充血等。尤其是在下山時,全身的重量輪替加在一側膝關節上,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是正常站立時的數倍,更容易導致膝關節受損。
愛健走,走出膝蓋積液
今年65歲的李女士聽說運動有益于關節靈活,于是,常到附近公園里散步。散步時穿什么鞋子,她有自己的理論:什么鞋子穿著輕便穿著舒服,就穿什么鞋子。天氣炎熱運動鞋太悶,涼鞋感覺又有點兒不適合走路,家里的一雙軟底布鞋就成了她的首選。半年下來,張阿姨感覺膝蓋越來越不舒服,開始時偶爾會痛,后來痛起來幾步路都沒法走。
經醫生拍片膝蓋產生了損傷,關節內有不少積液,這就是她經常膝蓋痛的原因。最后,經休息、中西醫結合治療后,其疼痛才緩解。
專家分析
很多老人有膝關節疼痛的毛病,其實就是關節軟骨老化磨損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退行性病變和骨質疏松,像鵝卵石路這樣不平的路面,會使力量的傳導通過足部時方向發生改變,易造成足部及膝關節的損傷,嚴重者更會影響髖關節的健康。穿著軟底鞋走路,本來就讓膝蓋承受力量達到體重的5~6倍,再加上沒有準備活動和緩坡行走,讓膝蓋軟骨的磨損程度越來越重。
不暴練不等于不鍛煉
膝關節在人體中負重量大,活動頻繁。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減退,膝關節囊萎縮、變性和纖維化,關節腔黏液分泌減少,關節軟骨干燥,逐漸磨損、變薄,關節骨質增生;加之關節周圍的肌肉生理性萎縮,韌帶彈性減弱,膝關節的活動能力逐漸減退,可逐漸出現不同情況的疼痛,伴有關節活動障礙,關節活動時有響聲、有摩擦感等。這就像一個使用多年的軸承,已經磨損嚴重,要使它繼續運轉,必須加強保養,而不是加速運轉、疲勞應用,造成過度損耗。因此,一旦確診膝關節炎,就要限制劇烈運動,要做到“五少”即少上下樓梯、少久站、少提重物,少長時間下蹲,少腿部強力活動。
但是,醫生同時提醒,減少膝關節劇烈活動并非不活動,也不是不需要鍛煉。久坐不動,容易增加體重,膝關節缺少輕微活動,關節軟骨和周圍肌肉更易退化,因此對膝關節炎的治療和康復是不利的。
膝關節炎患者適宜的運動
膝關節炎患者要避免完全靜養和劇烈鍛煉,在其中找一個平衡點,那就是要選擇適當的運動鍛煉方式。當然要考慮病情輕重、患者體質等具體情況,聽從專業醫生指導。一股情況,可以選擇室外散步、做輕微的蹬腿、膝關節屈曲伸展活動,在床上進行仰臥起坐、俯臥撐、橋形拱身等活動。如較長時間坐著或站著時,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過分用力。
游泳是膝關節炎患者適合的運動方式之一,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有條件的患者可以選擇。
體操、打拳也不是完全不能參加,但要有所選擇、取舍。如下蹲過低、彈跳劇烈的動作就要舍棄,時間也要有所節制,可先行退場,以防止膝關節負擔過重或發生損傷。
騎單車也是運動方式之一,但只限于體質較好、癥狀較輕者選擇。而且注意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是不利的。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