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輝,陳 豪(.順義區醫院,北京0300;.順義區衛生計生委,北京0300)
完善北京市順義區醫療服務體系的SWOT分析
楊 輝1,陳 豪2
(1.順義區醫院,北京101300;2.順義區衛生計生委,北京101300)
【提 要】 通過運用SWOT態勢分析法,對北京市順義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優勢與劣勢及外部環境存在的機會和威脅進行定性分析。結果顯示,順義區在發展醫療服務體系擁有區位、經濟及政府支持優勢,但面臨著醫療布局不均衡、人均醫療資源占有量低、高端人才缺乏等問題,同時首都優質醫療資源的功能疏解及發展健康服務業帶來良好機遇,但人口老齡化、缺乏集群式發展等方面也存在諸多挑戰。順義區在發展醫療服務體系的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
衛生服務; 衛生資源; SWOT; 北京
SWOT分析法即通過對內外部條件各方面進行綜合和概括,進而分析優勢(strengths,S)、劣勢(weaknesses,W)、機遇(opportunities,O)和挑戰(threats,T)的一種方法。通過分析內部和外部因素,將SWOT方法用于分析完善順義區醫療服務體系,有助于全面系統的評價順義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而推動順義區衛生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1.1 一般資料 定量及定性資料主要來源于2013~2015年北京市與順義區相關統計年鑒、各醫療衛生機構統計年報及2014年順義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等材料。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獻研究并搜集、整理與醫療服體系整合的相關資料及數據,運用SWOT分析法對順義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定性分析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2.1 優勢因素(S)
2.1.1 區位優勢 順義區位于北京市東北方向,作為北京東北部發展帶的重要節點、重點發展新城之一,是首都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是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臨空產業中心和現代制造業基地,同時作為中心城區人口與職能疏解的主要載體,是首都新功能區和新增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作為首都國際航空中心核心區及北京東北部面向區域,具有核心輻射帶動作用的現代化綜合新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加快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1.2 經濟優勢 2014年,順義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 339.7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3%左右,經濟總量位居全市第五,排郊區縣首位[1]。同時2014年順義區人均政府衛生支出1 359.75元,在5個城市發展新區中(房山、通州、順義、昌平、大興)政府財政投入力度最大[2]。順義區建立并配備醫療衛生三年提升項目專項資金儲備,共安排資金約14.35億元。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衛生財政支出不斷增加,對于推進衛生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2.1.3 政府重視 順義區按照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結合區域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與群眾醫療服務實際需求,2014年6月5日以區政府名義印發《順義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3]。實施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3年行動計劃的重大戰略部署。同時成立了順義區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各相關單位密切協作、定期溝通協調機制,主管區長通過召開專題議事會,統籌解決制約區域衛生事業發展的難題,在全區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
2.2 劣勢因素(W) 當前順義區衛生事業的發展總體上與經濟社會發展還不相適應,醫療服務體系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2.2.1 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導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現象較為嚴重,這種現象在順義潮白河以東地區尤為明顯,全區共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5家,但僅有1家在潮白河以東地區。除了公辦基層醫療機構按照行政區域規劃設置外,民辦醫療機構選址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區。與此同時順義區也缺乏高水平的三級甲等醫院及專業化、國際化、高水平的醫療服務園區,與同屬北京市城市發展新區的昌平、通州差距比較明顯,昌平的清華長庚醫院、北大國際醫院等三甲綜合醫院已經營業,通州的北京國際醫療園區起步較早,已有北大腫瘤醫院、三博腦科醫院等8家醫療機構進駐,并初步形成“醫、教、研、養、康”五位一體的醫療健康產業平臺和全健康產業鏈。
2.2.2 人均醫療資源占有量低 截止2014年底,順義區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86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2.39人,低于2014年同期北京市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4.16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4.93人平均水平[4]。同時2014年全區各級醫療機構編制床位3 283張,比“十一五”末的2 490張增加了13.5%,但床位的增長遠未跟上人口的增速,按照全區100.4萬常住人口計算,全區千人口床位數為2.51張,比2010年的千人口床位數2.60張略有增長,但與北京市同期4.78張[4]差距仍然顯著。同時衛生系統僅有極少數學科帶頭人在國家級、市級學術團體中擁有學術地位,缺乏高層次領軍型學科帶頭人,在專業領域和學術界的影響力還有待提升。
2.2.3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基層在??平ㄔO和服務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程度改善,但還不能滿足轄區居民的就醫服務需求。2013~2015年年社區門急診量占全區門急診總量分別為29.96%、27.99%、 25.66%,出院人數分別為1 094、800、500人次,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沒能很好地起到分擔上級醫院診療壓力的作用。由于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整體醫療水平有限,缺乏特色診療科室及專業衛生技術人員,使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更偏向于公共衛生服務,整體醫療水平較低,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有序就醫格局尚未形成,基層首診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的發揮。
2.2.4 衛生人才層次較低與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突出 近年來隨著順義區對衛生事業的大力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2014年順義區衛生人才隊伍建設調查中發現,衛生人才分布與專業結構不盡合理,結構性短缺現象仍然十分突出。衛生人才層次較低,二級以上醫院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僅占13.3%;基層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僅占45.9%。衛生人才中具有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人數僅占8.5%,同時衛生管理、公共衛生、社區衛生、醫技、護理等專業的高級職稱人才也較為缺乏。
2.3 機遇因素(O)
2.3.1 承接市級優質醫療資源向郊區的功能疏解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月26日的重要講話精神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都明確提出,北京將對涉及醫療等公共服務功能領域進行有序功能疏解[5]。因此順義區要在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上進行多種積極嘗試,通過辦分院、引專家、建??频确绞街鸩綄崿F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向順義轉移疏解,為承接中心城區優質醫療資源、提升區域醫療衛生發展水平提供了重大機遇。
2.3.2 區域衛生規劃有利于不斷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6]進一步確定,吸引社會資本,著力調整現有醫療資源布局,改變三級甲等醫院和專家“擠”在中心城區的現狀。通過引導大醫院遷建,名院辦分院,在郊區縣現有二級醫院基礎上建設區域醫療中心,鼓勵社會資本建設高水平綜合醫院等四條途徑,引導優質醫療資源跟隨人口轉移,向新城和郊區縣“疏散”。
2.3.3 健康服務業協同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增長點隨著人民群眾的衛生服務需求向多元化、多層次的方向發展,整個醫療服務產業將從單一的疾病治療擴大為健康養生、保健護理等方面。與此同時2013年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7],將健康服務業的發展提升到國家層面,并預計在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以上[8]。因此大力發展醫療、保健、養老等健康服務業,推動醫療服務的范疇從單純的疾病治療向養生、保健護理等領域拓展并實現健康服務業對區域經濟的拉動[9]。
2.4 挑戰因素(T)
2.4.1 老齡化和流動人口涌入導致健康風險形勢更加嚴峻 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新標準對老齡化社會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的7%,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2014年末,順義區65歲及以上人口為7.9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為7.8%[3],順義區已正式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同時因區域人口的老齡化勢必伴隨著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加重,成為嚴重制約順義區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威脅。與此同時順義區流動人口占常住人口的總體比重從2000年的16.35%上升到2014年的38.70%,隨著流動人口大量進入,傳染病風險日益嚴峻,新老傳染病的雙重威脅、疾病模式的轉變和健康危險因素擴大,使得居民健康風險形勢更為復雜。
2.4.2 新型醫療健康產業集群式發展尚未成型 從北京范圍來看,通州、昌平的健康服務業都起步較早,并已打造成具有一定水平的醫療園區或健康服務產業園區,擁有發展健康服務業的先天優勢,這都使得順義區在發展健康服務業領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此同時,順義區健康服務業發展尚未明確市場定位,缺乏明確的支持政策及專業的人力資源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健康服務業的規?;l展。
3.1 積極承擔疏解,支持三級甲等醫院舉辦分院 積極推進北京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建設,按照北京市政府提出的邊建設邊解決機制體制指示精神,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北京友誼醫院順義院區,逐步提升順義河西地區醫療資源配置水平和服務能力,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的專項工作小組,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和要求,加快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全力推進項目建設實施。同時大力支持北京地壇醫院順義院區業務擴展,實現該院區10個門診科室、2個綜合病區共60張病床對外開放,累計接診患者3萬余人次。
3.2 實施托管共建,改革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 啟動實施順義區中醫醫院與北京中醫醫院、順義區婦幼保健院與北京兒童醫院合作共建,通過開展公立醫院的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建立健全以理事會為決策核心的現代醫院治理體系。
順義區中醫醫院與北京中醫醫院的托管合作是北京市首批公立醫院托管改革試點項目,自2013年11月啟動托管合作以來,實施了“六個不變、三個統一”為基礎的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探索了管辦分開、統籌整合的新思路,2015年6月10日正式掛牌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通過開展兩院之間的大科聯合建設、引進北京中醫醫院專家團隊,實現36名北京中醫醫院知名專家到順義區中醫醫院出診、查房、講課,市級重點??圃黾拥?個;同時加強中醫人才傳承和培養,高才達、崔德成2個名醫工作室分別獲批國家級名老中醫經驗傳承工作室。
順義區婦幼保健院與北京兒童醫院借鑒中醫院改革經驗,于2015年3月2日正式啟動托管合作,統籌整合院內業務用房,重新梳理完善醫院管理結構,醫院服務水平和管理績效得到顯著提升。通過參照北京兒童醫院的管理方式,啟動北京兒童醫院知名專家診區,??圃\療能力大幅度提升,共計26個不同專業140余名專家出診、查房示教和手術達1 300余次,累計服務順義區和周邊市縣患者達2.7萬人次。
3.3 轉變運行機制,創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 順義區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與順義區第三醫院實施一體化緊密型合作模式,通過將區三院由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調整為差額撥款單位,打破了全額撥款單位工資總額的限制和約束。同時堅持“行政管理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財務薪酬統一、保留社區衛生服務職能、保留社區居民報銷政策、財務核算分開和患者就診分開”的原則,區三院醫護人員與區中醫醫院打通使用、采取同樣的績效考核管理機制,根據醫務人員的業務工作量和患者滿意度來發放績效工資,真正體現多勞多得的理念,既實現了“社區衛生服務職能不降低”的建設目標,又實現了患者、醫生及政府的三方受益。
3.4 探索公私合營,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基層改革 2015年5月28日順義區政府與鳳凰醫療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共建新型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協議》,通過公私合營(PPP)的合作方式,選取空港醫院和區二院為試點單位,探索實施新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運營管理權移交給理事會,實施管辦分開,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和資源使用效率。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在確保現有社區衛生服務站“六位一體”職能不削弱的前提下,參考發達國家基層全科診所設置標準和服務職能,對試點單位下設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優化設計、能力提升和業務拓展,使之既符合國際規范,又適應中國國情,建設快捷診療中心連鎖網絡。
合作以來,順義區政府通過購買鳳凰醫療集團管理團隊服務的方式,創新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基層單位運行機制。一是編制試點單位發展規劃,根據區域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結合試點醫院實際情況,完成了空港醫院和區二院五年建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為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二是啟動首批3個快捷診療中心改造建設,實現后沙峪祥云東方苑社區和楊鎮張家務兩個站點完工投入使用,通過借助民營資本的管理手段和運行機制,組建全科醫師團隊,轉變運行機制,提高服務標準,探索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效率的新路徑。
3.5 注重區域協調,構建新型整合性醫療服務體系 順義區引導鼓勵各區級醫院錯位發展和協同提升,借助區域信息平臺的支撐作用,深化各種形式的醫聯體和對口幫扶,啟動重點??坪桶偃斯こ?,加快構建新型整合性醫療服務體系。
3.5.1 開展“市區鎮村四級一體化”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 2014年11月啟動實施“市區鎮村一體化”中醫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由北京中醫醫院、北京市順義區中醫醫院及牛欄山鎮、北石槽鎮、南彩鎮、龍灣屯鎮等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北京中醫醫院順義區中醫醫聯體”,建立了聯席會管理機制,開展市級支援區級、區級支援鄉鎮、鄉鎮支援村級的逐級下沉的醫療服務模式及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專家出診、遠程會診、雙向轉診、遠程教學、共建專科、醫技科室一體化管理、建設基層中醫標準服務站等多種形式,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初步形成醫療分級診療、有序就醫的格局。
3.5.2 加快推進區級臨床重點??平ㄔO與百人工程 研究制訂了《順義區臨床重點??平ㄔO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及《順義區衛生局外聘醫療專家“百人工程”管理辦法(試行)》,由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4 800萬,啟動第一批47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并實現平均每個工作日50名專家入區提供服務,穩步帶動提升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3.5.3 開展區域信息化平臺的建設 自2012年7月起,順義區啟動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分階段、逐步完善統籌全區的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區域醫療衛生的數據整合和資源共享。第一期已于2013年7月完成,重點完成了區域電子健康檔案中心建設;第二期已于2014年10月完成,重點實施了區域電子病歷中心的建設;第三期自2015年初啟動以來,重點做好區域協同和資源整合,已經建成了區域影像中心、區域檢驗中心、雙向轉診平臺,實現了醫學影像和臨床檢驗數據的跨機構共享,醫學影像的遠程診斷與遠程會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集中存儲與共享等功能。
[1]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2014年北京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4:16-25.
[2]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衛生發展綜合評價報告(2014年)[EB/OL].(2016-02-25)[2016-03-11].http://www.bjhb.gov.cn/wsxw/201602/t20160225_ 132628.html.
[3]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北京衛生年鑒》編輯委員會.2011年北京衛生年鑒[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55-86.
[4]谷樹忠.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J].北京觀察,2014(6):10-13.
[5]北京市政府.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健康北京“十二五”發展建設規劃的通知[J].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2011(18):33-47.
[6]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Z].2013-09-28.
[7]肖海峰.中國醫療產業發展狀況及未來趨勢[J].中國科技產業,2015(8):52-53.
[8]馬偉杭.發展健康服務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J].衛生經濟研究,2013(10):3-5.
[9]張拓紅.人口老齡化對健康服務體系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47(3):380-383.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6.073
C
1009-5519(2016)16-2612-04
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