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
今年以來,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發展新理念為指導,以“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為工作主線,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堅定不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好農業結構調整“組合拳”,各項工作推進順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持續平穩向好,呈現“生產形勢穩定、市場供給充裕、農民收入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夏糧豐產、早稻略減、秋糧稍降,全年糧食產量穩中有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夏糧總產2785.2億斤,同比減少1.2%;早稻產量655.5億斤,同比減少2.7%。據農業部調度,全國秋糧已進入收獲高峰期,盡管受結構調整、自然災害等影響,秋糧仍有望獲得好收成。其中,稻谷、小麥口糧品種保持穩定,庫存壓力大的玉米減產較多,市場緊缺的大豆、雜糧產量增加,棉花產量進一步下滑。此外,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茶葉等作物生產基本穩定。
畜禽生產穩中略降,漁業生產形勢向好,養殖業保持平穩。據農業部監測,1~9月生豬出欄同比下降3.2%,但生豬存欄從3月份連續環比上升,產能穩步恢復;肉牛肉羊存欄“雙降”,肉牛存欄同比下降0.3%,肉羊存欄同比下降0.9%;奶牛存欄從5月份環比連續下降,同比減少8.3%;蛋雞生產保持平穩,雞蛋產量累計同比增加0.1%。1~9月國內水產品總產量4278.6萬噸,同比增長3.1%,其中養殖量增長3.4%,捕撈量增長1.8%。前三季度蔬菜、畜禽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6.7%、99.3%和95.9%。全國重大動物疫情繼續保持平穩。
種養結構穩步調整,產業融合勢頭良好,產業結構逐步優化。預計今年全國玉米面積調減3000萬畝左右,大豆、雜糧、飼草及青貯玉米面積分別增加900萬畝、700萬畝和600萬畝左右。南方水網地區生豬存欄調減1600萬頭,生豬養殖逐步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淡水小龍蝦等高質高值水產品規模持續擴大,水產健康養殖比重超過35%。1~8月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成為旅游新亮點,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
玉米價格逐步回歸市場,畜禽產品價格普遍下行,農產品價格總體弱勢運行。據農業部監測,年初以來,稻谷、小麥、玉米價格整體下行,9月均價同比分別上漲0.3%、下降3.2%和下降13.3%;棉花價格從3月份連續環比上漲后,9月份止漲轉跌,同比上漲9.2%;花生油和菜籽油“一增一降”,花生油同比上漲2.9%,菜籽油同比下降0.5%;食糖價格延續上漲態勢,同比上漲16.4%。豬肉價格年初以來高位運行,近3個月逐步回落,同比仍上漲2.4%;牛肉、羊肉、雞蛋價格波動下降,同比分別下降1.5%、8.1%和9.4%;生鮮乳低位運行,同比持平略漲;水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同比上漲6.6%。蔬菜價格季節性波動,同比上漲8.1%;水果價格穩中有升,同比上漲0.7%。
玉米進口大幅減少,農產品貿易逆差繼續收窄,其他各行業保持良好運行。據海關總署統計,1~8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1197.6億美元,同比減少2.7%。其中,出口465.3億美元,同比增長5.3%;進口732.3億美元,同比減少7.2%;貿易逆差267億美元,同比減少23%。其中玉米、棉花、糖料、植物油等大宗產品進口減少,特別是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減少40%以上,食用油籽及肉奶產品進口增加,蔬菜貿易順差增加,水果逆差縮小。全國農機裝備穩步發展,結構持續優化,截至9月底,全國農機總動力預計達11.4億千瓦。(來源:農業部新聞辦公室)
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6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2016年7~9月,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第三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共監測了31個省(區、市)152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4大類產品83個品種94個參數,抽檢樣品11310個,總體合格率為97.6%。其中,蔬菜、水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6.6%、98.8%、99.4%和95.1%,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穩定。
農業部已將監測結果通報各地,對合格率較低的省(區)進行督辦,要求對監測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跟進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單位,深入開展禁限用農藥、“瘦肉精”以及“三魚兩藥”的專項整治行動,持續加強監測預警,不斷創新監管模式,扎實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切實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來源:中國畜牧獸醫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