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力,林 茂
(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0)
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經營創新之路
◎蔣 力,林 茂
(貴州省現代農業發展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0)
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對提高農民收入、提升流通效率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農產品電商務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旨在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從業者、管理者提出創新經營意見和建議。
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新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指運用信息技術、電子交易系統進行的網絡農產品交易,交易過程包括線上和線下交易,涉及網絡支付、倉儲、包裝、物流等環節。與實體交易不同的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農產品不再受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農產品經營者與消費者能公平地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進行交易。
據2015年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統計,至2015年,阿里平臺上完成的農產品銷售額達695.5億元,經營農產品的賣家數量超過90萬個,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等經濟發達、農業高效的地區。與2014年相比,不同品目的農產品交易量呈不同的增幅,棗類制品排名銷量第一,金蟬花以超過500倍的增幅量位居單品增幅排行首位[1]。近年來,國家加大力度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國務院出臺了《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意見中要求各級政府要為電子商務營造寬松發展環境,著力解決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重大問題,進一步激發電子商務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創業活力,加速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2]。由此可見,農產品電子商務得到國家大力支持,在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時,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區域、不同時間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要有的放矢,根據自身優勢走出一條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道路。
2.1 產品質量
農產品受自然氣候影響較大,且國內還未出臺細化的農產品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加之國內農業生產經營者對電子商務營銷了解不夠深入,這種分散經營、小規模的生產經營方式所提供的同類農產品的質量、產量參差不一,而消費者在挑選農產品時質量是作為首要考慮因素,平臺經營者難以對產品源頭質量進行統一把控。
2.2 售后服務
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過程除商品交易外,還會涉及農產品售后服務。由于農產品具有易腐壞,不耐貯藏等特點,在運輸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有損耗現象,各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或個人對售后服務的標準參差不齊,僅有少數平臺能夠做到48小時無理由退換貨,更多的平臺仍采用農產品簽收不予退還的規定。由于售后服務標準不統一且無專門法律規定、缺乏市場監管體系,造成農產品電子商務投訴不斷,消費者對農產品電子商務信心不足。
2.3 物流體系
物流是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擔任著連接虛擬交易與實物交易的橋梁。由于農產品品種繁多、數量龐大、受地域性限制較多、不耐貯藏,在運輸過程中容易損壞,尤其是“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要保證農產品運輸質量,就需增加物流成本,造成農產品價格的升高,而網絡銷售有著同類產品低價者勝的特點,既增加了產品銷量,又增加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2.4 交易成本
傳統理論認為,電子商務可極大降低交易成本,與實體交易相比,電子商務不需要實體店鋪,通過網絡可讓生產者直接面對消費者,還可扭轉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由于網絡開店成本較低,截至2015年,僅淘寶平臺上從事農產品交易的商戶就超過90萬戶,消費者在選購農產品時會根據網絡店鋪的產品銷量、用戶評價、綜合評分等進行分析。商家通過競標排位、廣告直通車、流量點擊率等方式吸引消費者,這些附加營銷方式無形中也增加了交易成本,尤其是對經濟附加值較小的農產品,交易成本與農產品價格呈正比,影響農產品電子商務銷量。
3.1 提升品質,注重服務
3.1.1 統一產品標準,源頭把控產品品質
農產品標準化主要體現在生產流程標準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氣候選用相應的種植技術,實現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從口感、色澤、味道、品相等方面對農產品實行嚴格篩選,對農產品進行分級銷售;對農產品外包裝實行統一規格尺寸,通過統一包裝營造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3.1.2 完善網絡銷售服務,營造品牌形象
建立完善的服務系統,制定售前咨詢、售后服務一系列的標準流程,考慮農產品自身特色、物流運輸耗費時間、運輸距離遠近,針對不同產品制定銷售資料,調整銷售方案。積極引入電子商務人才,吸納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加入電子商務運營隊伍,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效率,加速農產品網絡銷售。
3.2 科技支撐,降低成本
引進優質品種,從生產源頭進行科技改造,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經濟附加值。建立人才雙向流通機制,實現電商企業需求與教育機構人才輸出無縫對接,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對企業、農戶進行相關技能培訓,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從業者營運水平。
3.3 完善物流體系,形成完整鏈條
搭建農產品信息交易平臺,對農產品從田間到倉庫,再到消費者手中過程進行有效管控,形成農產品可追溯系統,實現農產品生產、交易、流通一體的網絡體系。對運輸過程中易損壞的農產品,建立冷鏈物流體系把售前倉儲、售中流通、售后退返有機地連接起來,形成完成的物流鏈條,進一步提高物流運行效率。
[1]張瑞東.《阿里農產品電商白皮書》[EB/OL].(2016-04-13)[2016-8-25].http://www.aliresearch.com/ blog/article/detail/id/20897.html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EB/OL].(2015-05-07)[2016-8-25].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07/ content_9707.htm
The Road of Agricultural E-business Innovation
Jiang Li, Lin Mao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Guizhou Province , Guiyang 550000, China)
Agricultural e-business will largely improve circulation efciency as well as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busines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for the road of agricultural e-business innov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business; Innovation
F724.6
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6.16.003
黔農科院自主創新科研專項字(編號:(2014)018)。
蔣 力(1986-),女,貴州畢節人,碩士,實習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產品貯藏保鮮與加工。
林 茂(1979-),女,貴州興義人,博士,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產品貯藏保鮮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