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震
戰略性大單品既不是顛覆式創新,也不是冒險,而是對已有的成熟市場最主流產品的重新定義,打造出新的流行。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認為應該先把戰略性大單品和創新、爆款、高頻這些概念做個區分。否則我可以確定,沒人能搞清楚這個詞的真正含義。
戰略性大單品或者說大產品,是在這兩年涌現出來的。
劉春雄老師說戰略性大單品是以最大公約數的客戶為目標,這是對的。戰略性大單品不是搞細分,不是做利基市場,也不是搞定位。戰略性大單品不是創新,至少不是顛覆式創新。最關鍵的是,戰略性大單品在互聯網時代不是產品概念!
那么,我們所談及的戰略性大單品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或者說產業互聯網時代究竟意味著什么?
我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談戰略性大單品,是為了真正實現從產品運營到用戶運營轉變的第一步。
沒有互聯網,“大單品”這個概念就不會再次出現。消費升級和互聯網都是時代的背景,同時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單品在這個新時代是為了獲取用戶的,進而實現從產品運營走向用戶運營,這是鐵定的趨勢。所以,大單品首先要考慮的是獲取用戶的連接成本最低,基數最大,這樣才能依靠大單品站穩腳跟,否則哪有后期的用戶運營?
新一輪正在啟動的消費升級,給了企業對用戶生活方式重新定義的機會。這些都是做戰略性大單品的出發點。
戰略性大單品既不是創新,也不是冒險,而是對已有的成熟市場最主流產品的重新定義,至多是微創新。因為主流,才有足夠的用戶基數,足夠低的連接成本的可能性,所以大單品在技術創新上并不難,在工業設計和運營模式上倒是需要做些改變。
樂視做了智能電視,為什么堅定地去做智能手機?360周鴻祎為什么死活要去做手機?就因為手機是入口型產品,具備戰略性大單品的可能性。
小米進軍智能家居,一直不很順利,因為它一開始做的是打造家庭私有云的智能路由器產品,以為能成為大單品,結果成為第一個失敗的戰略性產品,也終止了小米一貫所向披靡閃電戰的神話。雖然小米后來又做了一系列智能家庭套裝,但銷量都不理想,沒能成為智能家居的大單品。后來小米意識到,不是因為他們的產品不發燒了,也不是小米模式失效了,更不是缺乏創新,而是大單品找錯了。在池塘里面是造不出航空母艦的。
由此可見,戰略性大單品是何等重要!
最后總結一下,大單品不需要新品類的創新,需要的是最契合用戶生活方式的主流成熟產品。只是需要企業重新定義一下,打造出新的流行。基于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要做到低價不掉價。
大單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用戶,然后再通過后期的運營尋找新的增長點。
當然能獲得利潤固然更好,但這不是前提,前提是足夠的用戶數,把傳統商業的客戶群以互聯網精神重新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