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里
追憶汶川
陳萬里

陳萬里
廣東東軟學院副校長,教授、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國際注冊高級職業經理人、國際注冊管理咨詢師(CMC),佛山市首批社會科學入庫專家。畢業于東北大學,曾任東北大學科技產業管理處處長、校團委書記、計算機系副主任,北商技術股份公司(上市)副總裁、西東控制集團公司副總裁、東軟成都培訓基地總經理等職務。
自從親身經歷了震驚中外的汶川大地震,每年的5月份,我都會想起驚心動魄的那一天……
2008年5月12日14時,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腳下的東軟軟件園A6樓內,江西省地稅局網絡安全高級研修班的學員首次開班上課。我作為東軟集團成都培訓基地負責人,正在辦公室處理業務郵件。突然,類似“悶雷”的巨響,排山倒海般梯次而來,整個9000平方米的培訓樓像人發病似的激烈顫抖,四周一下子變得漆黑,到處是嗆人的煙塵。我下意識地想抓住桌子,但忽地被摔到地上,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閃過——“世界末日來了嗎?”
說不清是上下還是左右,周圍的一切都在波浪般晃動……不知過了多久,煙塵開始稀薄,恍惚之中看到墻壁的多處大裂縫,就像人嚴重變形的臉,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地震!”我脫口而出。樓外開始出現人們驚恐的叫喊聲,“趕快出去!”我大聲呼喚著建筑物里的人們。
一沖出扭歪的培訓樓正門,現代而清秀的園區已經慘不忍睹!一棟棟樓宇像泥捏的一樣扭曲、變形,四周瓦礫遍地。有的建筑物由于沒有墻壁的遮擋,可以直接從外面看到樓內的一片狼藉。我這時才第一次體會到什么叫“觸目驚心”!
驚愕、混亂的人群中,有個女同事在號啕大哭。她在首次地震發生后,感到身邊的墻似乎在傾斜,就下意識地向前一跳,頃刻間,原來的位置被倒塌的斷壁殘墻覆蓋,實在是生死一線啊!后來大家才知道,位于震中的汶川縣映秀鎮,距我們都江堰軟件園直線距離僅19公里,園區當時的震感和破壞程度可想而知!
滿院子的嘈雜聲,到處惶惶不安,一切都亂了套。回過神來的我立即布置能找到的幾名員工,將研修班學員轉移到高處空曠地帶。另一些員工生死未卜,我的心像著火一樣焦灼。
走在園區的路上,我看見遠處一瘸一拐過來一個人,是成都東軟信息發展公司總經理劉曉光。“你受傷了?”我一看,他的腿磕得露出了白色的骨頭。曉光說:“陳老師,真險哪!我剛離開座位,后面墻就塌了。”各種通信已經處于不正常狀態,劉總堅持用手機與沈陽東軟集團總部聯系,兩邊斷斷續續溝通了些許信息,集團CEO劉積仁要求我們組織自救,盡量不給當地政府添麻煩。
地震發生僅1小時,以成都東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應輝博士為組長,學院其他領導、東軟信息發展公司總經理劉曉光和我參加的園區應急領導小組建立。正是由于強有力的組織手段和園區6000多師生、員工的團結一心,為后來度過漫長的抗震、重建時期鋪墊了運行準備和思想基礎。
黑夜來了,小雨也來了,并且逐漸加大。供水、供電、口糧、通信均無,身著短袖衫的我感到身上陣陣發冷。我預感到這將是一個難熬的夜晚,于是要求成都東軟培訓部員工對江西地稅局50名客戶寸步不離,全力保證其人身安全。此次培訓的聯系人,東軟集團電力事業部的王祎老師,始終陪伴在學員身邊。校園內所有的草坪上,前后左右到處是點燃的篝火,迷蒙的夜色中,衣著單薄的學生有的圍在篝火邊,有的擠在一起取暖,一些學生還唱著歌、喊著口號相互鼓勵……夜深了,雨越下越大,這些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哪遭過這樣的罪啊!王雷老師和我邊走邊不停地鼓勵和安慰身邊的學生們。
終于在指揮部與成都東軟學院幾位負責人碰面了。胡景德副院長、汪琛副院長和黎明副院長冒著不斷發生的余震,第一時間從校外趕回。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黨委副書記張憲民,一直奔走在學生們中間,鼓勵大家要堅強。為解決數千人的吃喝問題,我們只能去求助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盡管都江堰市區距東軟軟件園只有12公里左右,可當時的汽車每走10米都十分艱難。在遭受強震蹂躪的時刻,周圍的一切面目全非了。
在匆匆聽了東軟學院的緊急匯報后,盡管十分困難,都江堰市的許興國市長還是決定臨時調配六七噸食品、飲料給東軟軟件園。當張應輝院長、汪琛副院長和易勝華主任冒雨返回東軟園區時,臉上流淌的已經說不清是雨水還是淚水。東軟軟件園學院師生和公司的員工們,可以挺上一兩天了。
在張應輝院長的組織下,第二天傍晚,近6000名師生開始疏散,東軟園區留下200多人,每天由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輪班負責,每班帶領幾十人,在園區重要位置布置13個崗哨點晝夜守護。后來的日子里,我們陸續得到了四川省教委、四川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政府部門及高校的救助。還有不少人不知來自哪里,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把緊缺的食物、飲水和生活必需品送到校門口,要我們收下,東軟人將永遠銘記在最艱難的時刻無私伸出援手,救助過我們的至今不知姓名、不知來自何方的好人們!
大災期間,東軟軟件園對江西省地稅局網絡安全高級研修班的學員給予了最大可能的照顧。我帶人冒著余震不斷的危險幫他們搶出必需品,極度緊缺的食品、飲用水先可學員使用。后來有條件撤往成都市區時,最先讓他們離開。臨走前,研修班領隊、地稅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紅忠和我們依依不舍,在那山崩地裂的日子里,我們一起忍饑挨餓、相互理解、相互攙扶,大家沒有一句抱怨,共同度過了多少個苦難的日日夜夜,這是同生死共患難的“兄弟之情”啊。他們平安返回江西后,特意向東軟集團發出感謝信,對集團員工直面危險、挺身保護客戶的態度與敬業精神表示由衷的欽佩和贊賞。2009年,江西省地稅局決定續辦那期研修班,領導為安全起見,已經選擇了其他地點復學。但當年研修班的領隊和學員們一再要求,還回都江堰東軟軟件園完成培訓計劃,在江西省地稅局高級研修班重新開班儀式上,我再次致歡迎詞,眼睛卻不知不覺濕潤了。
2011年9月,在青城山麓,東軟集團進行了成立20周年慶祝活動。有時,我也在思索,在中國,一個軟件企業能活過七八年就算很成功了,而東軟集團存活了20年并且還在加速發展,這是為什么?當都江堰東軟軟件園被震得七零八落時,師生、員工們卻在大災面前那么堅毅和頑強,這種動力又來自何方?一定是信念!是東軟集團的核心價值觀——以人為本,追求個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這信念是屬于全體東軟員工的,已經深深地融入我們的血液,反映在行動上。我們的愿景還沒達到,我們的事業還在前面,地動山搖也不可能擊垮久經考驗的東軟人!
后來的都江堰東軟軟件園,經過重建者三年的勞動,完全恢復了她原有的容貌。經過地震的洗禮和災后重建,顯得更加秀美和亮麗。來自全國各地的東軟員工,已逐漸融入腳下這片神奇的土地。為了中華民族的軟件事業,為了振興都江堰市的地方經濟和教育事業,大家無怨無悔地戰斗在青城山腳下,那里,有東軟集團全體員工的崇高榮譽和畢生追求。
責任編輯 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