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清
閃爍著愛情光彩的一大奇跡
陳文清

陳文清
研究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省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省老教授協(xié)會人文協(xié)會會員。自撰和主編《公文寫作教程》《文秘詞典》《外向型經(jīng)濟詞典》《中國共產(chǎn)黨遼寧史》《鄧小平北方談話的認識與實踐》等30余部,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共1000余萬字。獲省精神文明建設(shè)“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5部著作、編著和6篇論文獲省、部級一、二等獎。近年來,相繼出版舊體詩集《游走抒懷》和散文集 《記憶流懷》《尋味昨天》。另在報刊發(fā)表散文數(shù)十篇。
記不得是哪一年間,喜歡獵奇的人們,把眼球焦距全球,七嘴八舌地推選出了世界七大或八大奇跡。而在幾個版本的“奇跡”中,除了人們耳熟能詳?shù)闹袊L城、兵馬俑、埃及胡夫金字塔和意大利古羅馬斗獸場等赫赫在目外,總是少不了印度的泰姬陵。實際上,泰姬陵早就成為了印度對外展示文化傳統(tǒng)時不可或缺的一張靚麗名片,且有“印度明珠”之美譽,是印度人名副其實的驕傲。正是泰姬陵的這一磁吸力,包括我等在內(nèi)的所有“驢友”們,一經(jīng)游進印度后,就有一種巴不得立刻就要一睹它那廬山真面目的迫不及待心情。
還未近身于泰姬陵,通過各種手段描述它的信息便鋪天蓋地涌來。尤其是那位陪同我們一路的導(dǎo)游,更是滿臉流淌著自豪與驕傲的神情,滔滔不絕歷數(shù)泰姬陵的無數(shù)個“之最”,其間,還神秘兮兮夾著不少民間版本。我想,這也很正常,因為越是頂尖的事物,人們往往越會本能地發(fā)揮出無限的想象力,賦予其許許多多神秘靚麗的色彩。不過,在這諸多的色彩中,我倒對這顆明珠所閃爍的那道愛情光彩更感興趣,我覺得,無論這道光彩是來自于正道的,還是旁門左道的,我都寧可信其有,不愿信其無。究其理由正是緣于:愛情,早就被稱之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愛情主題,才創(chuàng)造出了泰姬陵這一人間偉大奇跡。
尤其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閃爍著這一愛情光彩的男主角,既不是寒門學子,也不是紈绔子弟,更不是金榜題名郎君,竟是權(quán)傾朝野的一國之主。
誰都曉得,在封建帝王專制的社會里,無論哪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皇帝,皆是妻妾滿堂,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甚至“后宮佳麗三千人”,每天除了由太監(jiān)干翻牌的事外,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愛情可言。可萬事總有特例,17世紀印度北部的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汗,不知是從哪里傳承來的情種,他所演繹的愛情故事,不僅與梁山伯與祝英臺有別,也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相去甚遠,他竟然是以泰姬陵為舞臺,別出心裁地演繹了一出美妙絕倫的愛的兌現(xiàn)大戲,由此創(chuàng)造出了亙古至今絕世的建筑奇跡。
沙·賈汗是莫臥兒王朝的第五代國王。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帝國分裂后,一個突厥化的軍事貴族帖木兒,建立了帝國。15世紀末帖木兒帝國分裂后,其后裔巴布爾率軍南下占領(lǐng)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建立了莫臥兒帝國(1526--1858)。沙·賈汗原名叫庫拉姆,他與波斯血統(tǒng)的絕世美女阿姬曼·芭奴結(jié)婚后,二人同甘共苦,形影相隨,足跡遍布疆場。1628年,庫拉姆歷經(jīng)血戰(zhàn)繼承王位后,給自己取名沙·賈汗,意為世界之王;其寵妃也得到宮中最高頭銜--泰姬·瑪哈爾,意為皇宮內(nèi)的明珠。可惜的是,自古紅顏多薄命,似乎成了一條鐵律,無論中外,概莫能外,1631年,泰姬·瑪哈爾隨沙·賈汗國王征戰(zhàn)時,不幸在生下第14個孩子時因難產(chǎn)而絕于人世,香消玉殞。
沙·賈汗之所以與泰姬·瑪哈爾情愛甚篤,不僅因為她天生麗質(zhì),且性情溫柔,多才多藝,還在于她自入宮后至36歲故去的17年間,用生命見證了沙·賈汗的榮辱征戰(zhàn),并常就宮廷大事向其夫王進言獻策。如此一個善于捭闔內(nèi)外把“三千寵愛”集一身的人轟然離去,怎能不令沙·賈汗悲痛欲絕。沙·賈汗作為縱橫馳騁的一國之君,雖舉手投足即有令萬眾臣服之力,但在愛妻撒手人寰之際,卻脆弱得無能為力,只好一個勁兒哀聲長嘆:“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據(jù)傳說,泰姬·瑪哈爾在臨終前曾向夫君沙·賈汗祈求:一不要再續(xù)娶;二要善待子女;三要給她建一個最美的陵墓,沙·賈汗含著淚水當即一一允諾。于是,這個對亡妻愛之深、痛之切的國君,在下令宮廷為其致哀兩年、禁止一切娛樂活動的同時,立刻著手兌現(xiàn)對愛妻的承諾。他竟竭盡王室的特權(quán),傾舉國之人力、財力和資源,甚至還引進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設(shè)計師、建筑師、裝飾師和大工匠,前后動用了2萬多名役工,耗時長達22年,終于成就了一曲激蕩五洲響徹云霄的絕響,以此告慰九泉之下愛妻的亡靈。
如今,我們所一飽眼福的泰姬陵,雖然已穿越時空370多年了,但它依然不減其氣派、瑰麗、壯觀的容顏。不知道沙·賈汗國王是否請過風水先生,但他把泰姬陵選址在一條叫亞穆納河轉(zhuǎn)彎處的岸邊大花園內(nèi),可堪稱為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從遠處一眼望去,這一坐落在亞穆納河右岸的伊斯蘭風格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渾身上下穿的是白色大理石外衣,并以寶石、瑪瑙等綴滿全身,宛如從天而降的白衣仙使;正中央的陵寢,上罩圓頂,赫然兀立,高達62米;陵寢的兩側(cè),由兩座式樣相同的清真寺,均衡對稱,左右呼應(yīng),附屬拱衛(wèi);陵寢的四方,分別高高聳立著4座尖塔,昂首挺拔,莊嚴肅穆,高達40米的尖塔,內(nèi)設(shè)50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阿訇拾階而上的;陵墓的正前方,是一條清澄的水道,水道兩旁分別種植著象征生命和死亡的果樹與柏樹;水道的兩側(cè),則是用紅石鋪成的寬闊筆直的甬道,工整相應(yīng),平如鏡面。還有,令人驚訝百看不厭的是,泰姬陵在晝夜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自然光線下,竟能顯現(xiàn)出令人想象不到的各種綺麗的色彩,只可惜,我等來去匆匆,未能一飽眼福。盡管如此,包括我們在內(nèi)的各路游客,依然對這座用愛情澆鑄出來宏大而神秘的經(jīng)典杰作,嘖嘖稱奇,贊賞有加啊!
待我們按照慣例脫掉鞋子簇擁著人流涌進寢宮時,則是另一番讓人震驚的景象。以寢宮內(nèi)正中央坐落的白色大理石棺槨為主體,更是顯示了沙·賈汗把對亡妻泰姬·瑪哈爾的愛升華到了極致:棺槨及其底座上面,以各種顏色的寶石,鑲嵌拼綴成美麗的花紋和圖案,猶如沙·賈汗·又給亡妻披上了一副多姿多彩的花環(huán);棺槨的下方,在施工時特意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將地基層層疊起,這是沙·賈汗生怕亡妻遭地震傷害而冥思苦想出來的防震措施。至于為防止燈火對棺槨的污染或傷害,整個寢宮內(nèi)部只靠外部透入的陽光照明,可以說是既環(huán)保又實用;寢宮周遭墻壁,皆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成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門窗也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這可能是沙·賈汗刻意為亡妻營造一個永不敗落的繁花的世界。如此等等,可見沙·賈汗對亡妻之愛細致入微點滴不漏到何等程度,為此所費的匠心又該是何等良苦!
據(jù)說在泰姬陵將要竣工時,沙·賈汗曾想在朱穆納河的對岸,也為自己建一座與泰姬陵一個樣式的陵墓,只是他的陵墓要全部選用黑色大理石;另外,在朱穆納河上再架起一座分別用黑白兩色鋪就的大理石橋,以永遠與愛妻不僅能黑白相應(yīng),隔河相望,還可靈魂幽會,永遠廝守。這一傳說,其真實性雖無從考究,但從沙·賈汗演繹愛情故事的角度考慮,也不算是狗尾續(xù)貂,而堪稱得上是相得益彰。
不過,沙·賈汗的如意算盤,在泰姬陵竣工不久便化作了泡影。他的一個兒子殘殺了兄弟后篡位得逞,并把他的父王囚禁在距離泰姬陵不遠的八角宮內(nèi)。此后8年的歲月里,沙·賈汗這個被削了職的國王,便不得不以一個囚徒的方式,續(xù)寫其尚未畫上句號愛情故事。他每天只能透過狹小的窗戶,凄涼地窺望朱穆納河里浮動著的泰姬陵的倒影,后來眼神不佳,僅可憑借一顆寶石折射的微光,模模糊糊地慰藉渴望觀看泰姬陵的那顆干枯的心靈,直至最后凄慘而故。不過還算有幸,沙·賈汗駕崩后,終于可以盡情地欣賞到了自己曾經(jīng)為之付出心血的作品,他被合葬在泰姬陵內(nèi)其愛妻泰姬蔓·芭奴的身旁。
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恒面頰上的一滴眼淚”。我想,如此凄美的比喻,當然包含著沙·賈汗與泰姬·瑪哈爾之間凄涼而撼動人心的愛情故事,應(yīng)當說,這滴眼淚是沙·賈汗國王的,也是他愛妻泰姬·瑪哈爾的,但是否也應(yīng)當包含后來人受他們愛情故事感動而滴落的眼淚呢?其答案,無疑是不言而喻的。不過,這滴眼淚還應(yīng)包含更廣泛、更深刻的層面,這就是沙·賈汗為建泰姬陵所衍生的災(zāi)難。據(jù)估算,建泰姬陵總共耗資4000多萬盧比,這在當時可謂是天文數(shù)據(jù),幾乎竭盡了國庫。后來,沙·賈汗還要想為自己也建一座與泰姬陵一樣的陵墓,之所以未能成為現(xiàn)實,國家財力不支,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眼看著自己的國家要衰落成了個窮光蛋,眾多有識之士,甚至包括沙·賈汗國王的繼承人,能不滴下痛心的眼淚嗎!尤其是還有那兩萬多名役工,以及許許多多給泰姬陵打工的白領(lǐng)人士,他們在長達22年時光中,日日夜夜揮灑汗水,拋家舍業(yè),其間,不知發(fā)生了多少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不知有多少人流出了獻血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怎能不滴下無奈的眼淚啊!所有這些,都應(yīng)當是沙·賈汗為演繹愛情奇跡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馬克·吐溫說過,愛情的力量在這里震撼了所有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似乎更愿意得出這樣一個數(shù)學公式:沙·賈汗為愛情所創(chuàng)造出來奇跡,減掉他為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所付出的代價后,仍然還會持續(xù)不斷地閃亮出它那熠熠生輝的光彩,這是因為,世人心中對愛情的美好向往是永存的。
品味了泰姬陵這一愛情大餐的當天晚上,我們又意猶未盡地觀賞了一場有關(guān)這一愛情故事的舞劇。扮演沙·賈汗和泰姬·瑪哈爾的演員們,又通過藝術(shù)的舞臺,再次讓我們對他們閃亮光彩的愛情美味好一番回味,真的是大有余香繞口三日不絕之感。
說來也怪,當天夜晚我做了個夢,夢見了沙·賈汗和泰姬·瑪哈爾,好像在泰姬陵外面相會了,他們手牽著手,微笑著向泰姬陵里面悠閑走去,最后定格為愛情奇跡的永久符號。
也許,這就是泰姬陵留下的最受世人喜歡的符號——永遠永遠閃亮著愛情光彩的符號。
責任編輯 王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