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創新,須有獨到的視角
曹輝

曹輝
20世紀70年代生人,漢族。筆名清秋。研究生。中華詩詞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音樂家學會會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大石橋市詩詞學會秘書長兼副會長。從事文學創作多年。近年來在《人民文學》《光明日報》《詩刊》《當代小說》《中華詩詞》《鴨綠江》《遼河》《中國紀檢報》《中國監察》等報紙雜志發表作品720多萬字。在全國及各省市征文中多次獲獎。
無意中,讀到上海交大學生、青春少女倪一寧的《賜我理由,再披甲上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感到眼前一亮,一股清風撲面而來。這小妮子的語感和視野那叫一個好,心地慧黠,簡直似極了八三版的黃蓉,極盡古靈精怪,才氣逼人,卻不失善良底色。我從中感覺到文字創新的魅力。讀后最令我拍案叫絕的是,她看問題的視角的卓爾不群,不妨在此道來與文友共享。
才華與年紀無關。即便作者是個沒經歷風吹雨打的家庭優越的年輕女孩兒,即便她寫的多是身邊事,還是得為她字里行間的犀利和霸氣而歡喜。一個人的好,以文字的方式投射于書中的方方面面每個角落,全是精彩。竟然連目錄都倍有時代感,彰顯出的活力與激情,令人愛煞。《賜我理由,再披甲上陣》這本書的亮點還在于章節的安排上,編排有趣,顯然用了十二分的心,更在云淡風輕中就把作者的才氣一覽無余,是以老少通吃,味道好極了。第一章的題目是《世界剛虛晃一槍,你別掉頭就跑》,我發現年輕人的寫作真的是一種創新,貼近生活的詼諧與才美外現的打眼,誰能抗拒?包括第二章的題目《和生活的陰影面來一次對談》,第三章《清醒地看著世事旋轉》,第四章《愿你的內心同時擁有雀躍與安寧》,怎么說呢,帶著著少女明媚氣息的文字撲面而來,有種春天蓬勃的架勢,更有種意氣風發的俊朗。
恍然倪一寧是帶著笑意在寫作的俏模樣,她在序首大咧咧地彰顯她的內心,不矯揉造作,她說她恍惚覺著自己身處東亞文學論壇現場,莫言盛情邀她上臺做報告。懷著寵愛與欣賞開卷展讀,伴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怡然和喜悅,似乎這小丫頭是我的女兒一般,令我驕傲了。年輕的心那種年少輕狂赫然可見,像只凌空的雛鷹,展翅的雄偉,帶著股不討人嫌的盛氣凌人,但是頗得人緣。滿含寵溺地笑看倪一寧的二十年小結,她說完全出于自己意愿,少有外力干涉而堅持至今的兩件事,一是寫作,一是減肥,也笑她真誠地吐露心聲說自己為別人而活;笑她說不喜歡人到中年的老師,仍然活成一只憤怒的小鳥。年輕真好,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說輕說重,都可愛得很;笑她說自己的青春不夠放肆,從描繪的甜膩未來中跳到這個五毒俱全卻又清澈見底的世界的率性。
在《被提前的和被推延的》中,感動于一顆心的早熟和睿智,還有意念繁花層出不窮的綻放。能把尋常寫出滋味,能在平淡中挖掘出厘頭,這就是小姑娘的大能耐,一些寫了一輩子的所謂作家,也不見得有她的本事。而我,失笑于她說自己的感覺,在把15歲、25歲、35歲混著過。要真是如此,我們豈不是把而立、不惑和知天命也攪成一鍋粥,過成溫吞樣了嗎?是還不是,也不想深究,此時的我,樂于做一個讀者,一個看客,同時也是滾滾紅塵的過客一枚。所有的因果,計較何必?牽懷何必?從她的寫作水平和知識含量來看,顯然她讀了很多的書,古今中外的,這些書成為她精神的外衣和碼字的神器,下筆如有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春天里讀倪一寧的《賜我理由,再披甲上陣》,很有種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快感。捷才的倪一寧以棱角言:我們書讀得不少,吸納的也挺多,只是聰明到不敢試錯。你佩服一個20歲女孩子的神思維嗎?你領略到她那種舍我其誰的氣場了嗎?你曉得現實嶙峋得一塌糊涂理想主義者必定粉身碎骨是因沒能堅持初心嗎?如若不知,那就讓這個20芳齡的女孩子充當一下人生的老師吧。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人生分成兩截,前半段為生計打拼為物質賣命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地為稻糧謀做著原始積累,后半段愛咋咋地高興了也能順手支持一把高喊口號的年輕人,至于具體要多少錢才能切換人生主旋律,誰能確定呢?然,你以為這是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主流嗎?文字一轉,倪一寧在文章結尾認真地問: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真的必須以經濟發展為條件嗎?年輕人的憂國憂民憂天下,透著種復雜到不能理清的陷入。但旋即,倪一寧就笑了,她總結說:退一萬步,就算現實真的步步緊逼,你也先勉強交手幾個回合吧。這世界才剛虛晃一槍,你別掉頭就跑。夠機靈吧,夠慧黠吧,這樣的倪一寧于寫作,真是個難得的天才,其未來更令人期待。
我不喜歡束縛,當然有些約定俗成的現實生活的規矩,也是人生的套兒,不敢輕易摘下。但年輕人則不同,他們仗著青春年少,敢說敢為。這種潑辣的個性,也是倪一寧的文如其人的一個方面。她過早地懂得了是非和社會的軟肋,她似乎用自己的野性把生活這匹野馬馴服了。好手段!哪怕她并不是個四平八穩的女孩子,哪怕她并不是個靠譜的小女生,要是她真的做到對生活俯首帖耳,她也就不是她了,更不可能寫出如此美好的文字。她的快樂,她的自信,帶給她于自己人生開疆拓土的能量和新天地,她輕易就做到了“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的成功。她更懂得,這社會除了很多溫軟的“好”之外,還有許多堅硬的“惡”。可貴的是這個女孩子,她明白人生不能一味沖鋒陷陣,爭取改變而不是抱怨,嘗試懂得而不是教訓。必要時,她會活成一只有權利縮回殼里的蝸牛,只要自己覺得有必要。這份灑脫與鎮定,遠遠超出一個20歲女孩的胸襟和見識。
人生的輕重之取舍是個多項選擇題。做人當然不能為了瑣碎而波瀾壯闊著,要擅于給情緒以光明正大的名分,如同給自己一個沐浴陽光的理由。一代人不可能是同一份性格簡歷,但彼此的互相滲透卻客觀存在。人生是有許多假想敵,也有不得不面對的潛規則,卻要堅信,所有的付出,到了一定程度,都有回報。有時候呢,姿態婉轉地與現實接軌,并不是占現實的便宜,它是一種折衷,一種不失棱角的妥協。而我,比較贊同倪家小姑娘說的人們對某些人遭際的興趣,遠遠蓋過了對作品本身的關注,對疾病對窮困的反復渲染也等于間接削弱了對才華的關注。他們作為專業行列中的插隊者,社會秩序的叛逆者的存在意義,遠比其創作者的身份更為深遠和深刻。這種見地,更令我對倪一寧刮目。深邃的思想,少女的才氣,家國天下的情懷,成為一種全方位的體現。她要的,不過是讓藝術擺脫苦情。看見了吧,倪一寧鳳眼一瞪,手持人生濾鏡抓拍的瞬間,繃著俏生生的小臉厲聲問:誰不想活出現實里不存在的風生水起?生活中每一個敷衍,每一次低眉,都是向命運的妥協。現實,我是說,殘酷的現實真的是足以讓人失語的。
人在旅途,與流年搭訕,挺值得玩味的,用多少比例的愛補償自己,不虧待自己,抵達有計劃的快樂,這是需要衡量的。倪一寧在《我只告訴你》中有段話,把我逗樂了,小丫頭用與年紀不相稱的成熟說秘密,說它是剛來月經的小姑娘跟好朋友分享內心的膽戰心驚,是喜歡上非單身男士時的悲壯和忍耐,是對著某個看不慣的嫉妒的人放出的一枝枝冷箭……見地何其深也!何其真也!而人當然會隨著年紀的原因,送走發育期,送走發情期,也會于情于理在適當的時候送走更年期。
生活中有鮮花,也有沼澤和陰霾,這是不可避免的,月兒不是也有陰晴圓缺嗎?世事從來以不圓滿為功課,太圓滿的話,活著會沒意思的。倪一寧以一顆敏感的少女心,和生活的陰影面來一次對談,這是她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她性格里那種文人天性的細膩捕捉于文字外放的輻射。一如她的《用餐請安靜》中的表現,有善良,也有隔岸觀火的小自私剎那,這才是煙火女子,有動容,也有憐憫,她到底想沒想通“窮是一種原罪”的枝節呢,這一點我不想饒舌多說,我想讓有興趣的人自己去尋求答案,自然比我這廂道來活泛得多。
“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這種東晉士大夫的倜儻,有宏大的歷史背景為襯托,成為一幕后人向往的畫面。而世間的飲食男女,真有能力有才情有權勢的畢竟少數。倪一寧的眼睛是具有殺傷力的,像x光透視那樣,具有穿透性。現實社會的泥沙俱下是事實,當基數太小時,再微薄的利潤,都變得可觀起來。說到底,規則是上層社會定的,事關貴族士大夫階層,于凡夫除了約束之外,在制定上并無關系。話說回來,這世上沒人愿意往自己身上貼“勢利”的標簽,但你不得不承認,它是不爭的事實。能安然于平凡人的平常生活,不去打擾,這已然是種美德了,最好別做無聊之事以遣有生之涯,也不要讓一些沒有意義的閑花野草阻撓通往夢想的路并插手你的人生。天將愁味釀多情,小紅骨賤一身輕,試問,我們對自己的言行是否全部滿意?
文字的吉光片羽沒能淹沒思想的內涵,這是作者凌駕于同齡人之上的成就和本事,就算她真的驕傲。語如春花,馥郁中帶著強烈的動感,渲染歡樂,令閱讀成為一種彌漫身心的愉悅。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孩子,一個生活在優越條件中的女孩子,能清醒地看世事旋轉,看紅塵百態,真是難得。她以《你往獨處去》中的八十老太為藍本,說明一個人為自己而活的難能可貴,向生活和世俗挑戰的勇氣,把規矩踏成門檻的強悍。倪一寧對老太的理解是,她不屑與共枕人一生一世將就自己的人生,委屈自己的生活,她想為自己好好活一次最后的流年,她想對得起自己,是以不顧兒女的議論眼光,她不需要平凡人那種淺嘗輒止的恬淡,所以,她決然放棄了給人生一個虛假的圓滿。這敢于八十離婚的老太,成為一條閃著人性光輝的河流!她知道原本現實的生活根本不是她要的岸,于是掉頭往苦海里去。這是倪一寧的這篇之結,我的看法與她迥異,在我,離婚后的老太,才是得到了新生,怎知世人眼中的苦海,不是老太的福潭!
一個有思想的人最大的好處,是能于生活中有所思。倪一寧的所思,還有于她凝聚的思想深度廣度和厚度。她說,做女神是需要提著一口氣的,不能松懈。然,女神的打造,不可能離開錢。要怎么洗掉一個人身上的銅臭味?辦法自然只能是——用更多的錢!我贊同倪一寧的這個論調。貧賤中討生活的人,怎么可能煉成女神呢!愛得剔透,愛得晶瑩,這樣的蘭心女子,在物質保駕護航中,才有機會更接近于于女神。但是,就算用錢堆出的女神,也得接受規則的鉗制,否則,不會是女神。可愛的是,小妮子雖未談過戀愛,卻有一套套的戀愛經。而愛情中的追求者,經歷過苦難,“兩個摸爬滾打過污濁塵世,犯過錯誤挨過打受過騙的人,用不再干凈的手捧出真心的剎那,最動人”,這是觸動我心的一句話,也是倪一寧的心靈之美于文字的打人之處,欣然于這樣清新犀利的文字能把真心道破。
笑著想,人如何哄自己開心,如何以力量澆灌驕傲的花蕊,去擺脫季節的差遣,完成自己的化繭為蝶,真是千人千面,各不相同。我用不惑想明白的,倪一寧用我一半的年紀就想通了。搖搖頭,深深的喜歡涌上心頭。對性甘微苦人生的詮釋,需要慧眼慧心。我們理應看到倪一寧的努力和她努力后的收成。見證過更多不堪的眼,這花花世界中的我們,總算知道了,一個人如果付出的努力夠多,她就配擁有更好的。一如此刻,這些鮮花和掌聲,是倪一寧該得的,因她為此的付出,所有的榮譽便在情理中。
責任編輯 孫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