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爾平
收銀女孩
康爾平

康爾平
1955年12月出生,滿族,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遼寧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委員會委員,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90年代至今有50余篇有關公共文化建設的論文、綜述、調研報告、課題報告、征文發表和獲獎。近年有散文隨筆發表于《中國文化報》《香港日報》《鴨綠江》《遼海散文》《遼海記憶》《遼寧群眾文藝》《遼寧文明網》。2014年,榮獲首屆“遼寧省最佳讀書人”稱號。
去年年初,我家樓下開了一家永和豆漿店,主要經營早點。我每逢周六或是周日去單位加班時,總會先去那里買油條或筋餅和一盒豆腐腦。收銀員是一個身材小巧、形象可人的女孩,去過幾次之后我是在不經意中留意她的。
女孩看上去二十五六歲模樣,生著一張橢圓、耐看的鵝蛋臉,微微泛著紅暈的雙頰中間,是高高隆起的鼻梁;那對水汪汪的大眼睛,在修長睫毛的忽閃下,似乎不停地在默默訴說著什么;一捧油烏烏的披肩長發,用一只紫花絨松緊套束成一根簡約而又大方的馬尾辮,柔柔順順地垂落在背后,天成的灑脫大方;那稚嫩清純、泛著紅暈的臉上,芬芳的喜氣似化雨的春風,給人暖意融融的感覺。我每次站隊開票時都會像欣賞一束淡雅清新的小花一樣,情不自禁地多看上她幾眼,心中自是多了一番愜意。
無疑,在這豆漿店里,就崗位和工作而言,收銀是最重要的環節,屬于半腦力勞動,自是出人頭地,遠比和面、磨豆漿、炸油條、烙筋餅、蒸包子、煮茶蛋、做豆腐腦的師傅和那些忙前忙后、汗流浹背為顧客付餐的大姐大媽們以及那幾個雖說同齡卻系著圍裙拾掇碗筷的男孩兒女孩兒要悠然、清高得多。顧客進門后都要先在她這里排隊開票,因此這收銀女孩儼然成了豆漿店的門面、窗口;更有那些身穿白大褂,頭著工作帽的大姐大媽們的襯托,就越顯得風景這邊獨好了。我暗自贊許豆漿店老板的眼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女孩能做上收銀員,恐怕與她的形象、氣質不無關系吧。
幾次接觸,加深了印象。這女孩不僅秀在外表,而且慧在內中。收銀開票這攤業務于她的聰穎而言早已是熟中生巧。無論怎樣忙亂,她都會泰然自若,以甜甜的微笑和著輕柔的聲音應對著每一位顧客,雙手暢行自如地敲著鍵盤、打著小票、找著零錢。她面前那長長的隊伍,總是井井有條,有秩有序地向前移動著;十五六人排隊,也只需等七八分鐘的工夫。
我對女孩的好感還不僅僅因為她長得秀氣、業務熟練,而是覺得女孩很有心計,也很善良。一次,排到我時,油條已經沒有了,她告訴我還有筋餅,并問我要多少。頭一次買筋餅,她這一問倒把我問住了,是呀,買多少呢?猶豫之中我試探著把球踢給了她:“你看我應該買多少?”她認真看了看我,笑了。或許從我的表情中確認了我是真誠的,便柔柔說了句:“4塊錢的。”嘴上說著,也不等我表態,手上已然替我做了主。我接過了小票,心里甜甜暖暖的。還有一次,我付款時差了5毛錢,湊巧她也沒有零錢找我,便爽快地說了句:“算了,下次來時想著就行。”一句話讓我從心里感動,好像是得到了莫大的關照和理解,其實誰會差這5毛錢呢。我經常出差,喜歡在機場買書,常遇到差幾毛錢收銀員就不找的情況,還從沒有遇到過先欠著、下次來時想著的情況;盡管錢不多,但以小見大,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為店家拉了主顧,著實讓人心存感激。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習總書記在給鞍鋼郭明義愛心團隊回信時寫的話:“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女孩這樣做不正是在不知不覺中“積小善”碼?一個星期后的一個周六,我再去買早餐,付款時提醒了她一句:“上次欠了你5毛錢。”她微微一笑,加上了這5毛錢。我用自己的誠實守信,回應了她的善良,心中自是美滋滋的。
責任編輯 劉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