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福榮
逝去的童年
余福榮

余福榮
出生并成長在詩情畫意人文蔚起的鄱陽湖畔,自小接觸并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平時用喝茶讀書打發時光,從書中找尋快樂。得空會作短線或長線旅行,腳丈天涯,心馭人生。平時所想、外出所悟均記于《榮再隨筆》。
樂安,素有“小臺灣”的美譽,鄱陽湖畔的明珠,便是我的故鄉。她不僅環境優美,風貌獨特,還承載了我童年的歡樂。
浪擊岸邊,風過樹梢,鳥兒鳴唱,早早喚醒沉睡的村莊。東方剛剛泛出魚肚白,大人競相劃著小船,在河道湖中,三五成群,或唱歌或交談。這時朝霞升起,映紅了湖水,微風拂過的水面甚是熱鬧。魚蝦滿艙后,大家高唱漁歌返程。假寐的小孩,待大人走后,定會按昨日約定,三五同伴,或穿上高筒長靴,或干脆赤腳,竄出村莊,趟過豐美的草地,走到水漫膝蓋的湖邊,或光靠雙腳探測,或躬身用雙手摸索,不出個把小時,定會收獲數十斤比乒乓球還大的田螺。運氣好的,還會捎帶數條鲇魚,甚至甲魚。無論收獲多少,返程時都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追逐奔跑。
如是暑假,吃罷早飯,孩子們都會遵照大人安排,用長柳條或竹竿,驅趕著自家不喂食的母豬來到湖邊,任它們盛享水草、貝殼、魚蝦。完成趕豬任務的小孩,便又在廣袤的草地上纏上了自家或別家的水牛,競相攀爬牛背,或仰天或俯臥,膽子大的干脆站在牛背上炫耀。騎牛比賽奔跑是免不了的,危險莫過于被牛顛下來,危險帶著刺激,這不正是孩子需要的快樂嗎?
村莊呈圓弧形,坐落在樂安河畔,村中圍成半天然半人工的小湖,我的家又是村頭第一戶,夏秋兩季的豐水期,后門湖水滿滿,打開前門,眼前是一望無際的湖水,風平浪靜如鏡,風高浪急如狂,均有魚船行駛,魚鳥掠過。你可在水面蕩舟嬉戲。冬春兩季的枯水期,后門小湖竭澤而漁,打開前門,眼前是一望無垠的草原,遠處人頭高的綠草隨風一吹,蕩起草浪,煞是壯觀;近處的草雖不長,同樣綠油油一片。無論遠近的草地上,盡是成群的牛和懶洋洋的豬,當然還有玩耍的小頑童。你可在上面騎自行車,即便是在草地上打幾個滾,也會其樂無窮。
自小我就特愛清靜,最愜意的莫過于晚上獨自劃著小船到湖中央,落錨將小船固定,用湖水把甲板洗凈風干,然后找個最舒適的姿勢躺下,仰望天空,數著星星,耳邊傳來收音機播放的歌聲。望星空,天人合一之際,天邊有流星劃過。就這樣,和著湖面吹來的風,雙腳吊在水中蕩漾,不期然會進入夢鄉。半夜一輾轉,小船向一邊傾斜,整個人會落入水中,驚醒過后,索性在水中夢游一番,重又上船入睡。那心愛的收音機被網兜系在船幫上,陪我度過了無數個以水為床、以天為被的愜意夜晚。
如今,兒時生活的村莊已隨著我的童年漸行漸遠??膳惆槲覀兡谴顺砷L的故鄉,在夢里,卻越來越近。
責任編輯 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