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紅
桑葚與少年
楊 紅

楊紅
筆名悉由自然,畢業于沈陽師范學院。遼寧省散文學會會員,昌圖縣作家協會會員,《昌圖教育》特約撰稿人,《東北新聞網》通訊員。任教于鐵嶺市昌圖縣八面城鎮實驗小學,省級優秀課教師,科研課題獲國家級優秀成果一等獎。文學作品曾發表于《遼寧作家網》《遼海散文》《現代作家文學》《遼沈晚報鐵嶺版》《鐵嶺日報》《鐵嶺廣播電視報》《東北新聞網》《鐵嶺教育信息網》《普教研究》等。獲2015年鐵嶺“荷出此言”征文大賽散文類三等獎。
桑葚,小巧的身姿,籽粒飽滿,似一穗穗紫色的火焰。酸酸甜甜的滋味,淡紫色的汁水,讓人難忘。更有桑葚故事,永存記憶。
打開抽屜,一張四寸黑白照片出現在眼前。照片中是四個笑意盎然,青春洋溢的少年,一個男孩,三個女孩。陽光般燦爛的笑臉,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感染著看過照片的每個人。
那是30年前,我們正當少年。初三,同班,同學。他叫小宇,上學比較早,比別的同學都小兩三歲,是我們大家的小弟弟。他個子不高,圓圓的臉蛋兒,胖乎乎兒的,眼睛又黑又亮,很惹人喜愛。雖小卻愛學習,重情意。
一次下課,他來到我跟前,說:“你給我講講這道題,行不?”因為當時我是班里的學霸,又喜歡幫助同學,別人有問題,都愿意問我。看著這個小不點兒。我說:“不要對我叫名字,叫我姐姐,以后有不會的題,我都給你講。”他笑了,點點頭,露出一臉的真誠,看來是很愿意我做他姐姐。從那以后,我就有了小宇這個弟弟。他倒是不常問我題,但是卻挺關心我這個姐姐的。我們和班里的另外兩名女同學利民和冬麗也是好朋友。在學校,我們一同學習,一道玩耍。
有一次周末,我們齊聚冬麗家,冬麗的父母都去上班了,她家成了我們的樂園。冬麗把我們領到她家后院。哇,那里有一棵大桑樹,樹上結滿了果實,綠綠的葉子,紫紫的桑葚。小宇迫不及待地爬上樹去摘桑葚,他很靈巧,一只手抓著樹,一只手摘桑葚,摘一顆,向下扔一顆,我拿著一個小盆兒在下面接著,利民和冬麗撿著掉在地上的。不一會兒,就裝了滿滿一小盆桑葚。小宇跳下樹,用紫色的小手搶過小盆,大聲喊到:“開吃!”我們一同圍過來,你一顆我一顆地吃起來了。等吃完了,大家抬起頭來,都哈哈大笑起來。只見我們的嘴都變成了紫色,牙也變紫了,舌頭變黑了。我們都指著對方,利民笑彎了腰,冬麗笑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乳白色的褲子也染上了紫色。這時,我說:“別笑了,咱們去拍張照片留念吧!”大家都贊同,我們一路說笑去照相館拍了照。四個青春少年,四張美麗笑臉就這樣被定格在桑葚成熟的季節。
中考后,我去了師范院校,另外三個好朋友到高中學習。緊張的學習生活,讓我們漸漸失去了聯系。但心中的友情,誰都不曾忘記。30年后的一天上午,我上完課在辦公室處理業務,突然收到校長發來的短信:“今早有個人找你,電話打到我辦公室!他說是你的初中同學,叫小宇,他的手機號碼是……”
我迫不及待地把電話撥過去。“紅姐,我終于找到你……”電話那邊是小宇激動的聲音。小宇告訴我,他現在有了自己的公司,事業做得不錯。他說,他一直把我們四人的照片,放到小鏡框里珍藏。他還囑咐我:“紅姐,我知道你喜愛寫作,你要邊寫東西邊喝點茶才好……”過了幾天,我收到了小宇從北京寄過來的武夷巖茶——老樅水仙。此時,我們的同學情、姐弟緣,已成為一種濃濃的親情,亦如那紫色的桑葚,酸酸甜甜……
責任編輯 王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