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興華
于細微處見精神
周興華

周興華
著名文藝評論家,原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散文學會名譽會長。
關于《紅樓夢》的書,已經出版了許多,不論是研究專著還是讀書隨筆,也不論是名家手筆,還是一般論著,都在不同層面給人以思考。現在我們看到的這部《紅樓夢》隨筆的書,出自一位青年作家之手,讀后你會感到它耳目一新,也看得出作者所具備的學識與寫作姿態。僅就這一點來說,就很值得祝賀。
一個青年人,能夠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敢于獨辟蹊徑,而成一家之言,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真知灼見,這種勇氣,這種見識是很值得欽佩的。
這部關于《紅樓夢》的專著所以值得重視,在于作者所下的功夫。這是作者的十年心血之作。通過作者的文本細讀,精心審視,反復比較,深入辯證,把《紅樓夢》一書中的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形成,從人性的角度進行深刻剖析,從而對作品進行了深層次解讀,引領讀者一起走進“紅樓世界”,徜徉在大觀園,徜徉在榮、寧兩府,進入封建末世的京城,走進中國封建社會的各個角落,幫你領略各種社會風情。《紅樓夢》畢竟被人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讀了青年作家王丹寫的這部隨筆,你會從另一種視角去理解和評價《紅樓夢》,你會對書中的人物的情感世界及由此引起的風波,從人物性格的內在沖突感知人物的思想內涵,會得出些有趣的結論,會體味到特有的快慰。
本書作者在整個行文過程中,可以說是工于細微,成于思索。縮七尺之軀于寸眸之內,于細微處見精神。作者有著很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她才能在閱讀過程中,以自己獨特的審美視角來解讀作品中每個人物身上所表現出的悲劇精神,這些人物疊加起來,構成了全書做為一部封建末世的大悲劇。這些人物都是“無罪之罪”者,他們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作者列舉了許多令人信服的事例,探索人物性格的矛盾統一,和讀者一起細細品讀,可謂取之細矣,思之深矣,情韻別具。這里作者著重以親情、愛情、友情為入手,進而分析人物的性情、性格與情感世界。例如,作者把黛玉“喜散不喜聚”與寶玉的“喜聚不喜散”的性情放在一起比較分析,就很有說服力。他們兩人既有親情、又有友情,更具愛情。雖然表面上性情不一,而在情感深處,人物心靈的東西是相通的。兩人都向往著個人的幸福——愛情的自由,倆人都厭惡所謂“仕途經濟”。由此,構筑了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基礎。但他們的愛情注定是一場悲劇,令人十分惋惜和無奈。
善讀書者眼界寬。多年前,筆者曾在一次學術會議上聽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發言,其中有句話說得語重心長。他說:“有些搞研究的人,書讀得太少,不善比較,或無法比較,所以最終的結論未免失誤。”由此可見,不僅要多讀書,還要善于讀書,就是要多積累,善于比較,然后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論或許更切近事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作者能夠寫出這部書,從源頭上說,是她致力于讀書的結果。書,許多人在讀,但結果各異。我們不能也不可能要求每位讀書人都走同一條路,但至少像王丹這樣用心讀書且以得出此成果,還是應當鼓勵的。
她既有精讀又有泛覽。對多種版本的《紅樓夢》,都接觸過,而且有自己的閱讀積累;對《紅樓夢》研究的書籍以及其他相關的著作,作者也涉獵不少。此外,關于同一時代的詩文,作者也有所接觸,并且能較好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從她書中的旁征博引即可看得清楚。能寫出本書這樣的讀書隨筆,沒有一定的積累和思考,是斷然不可想象的。
本書作者是一位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對專業研究十分專注。她的關于《紅樓夢》的文章幾年前就在網上廣泛流傳,點擊率不斷攀升。這也為她寫這部書提供了有力支持。
祝賀青年作家王丹在創作上所取得的成功。我也真誠向青年朋友們推薦此書,它將帶給你閱讀的快意!
受人之托,盛情難卻,寫了上邊一些文字,算是一個交待代吧。
是為序。
責任編輯 孫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