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強
在馬路上,時常見到這么一些人,他們每走一步,都會發出嘩嘩啦啦的聲響。不用說,那是鑰匙碰撞發出的聲音。再細看,他們的鑰匙有很多,大鑰匙,小鑰匙,長鑰匙,短鑰匙,家里的鑰匙,單位里的鑰匙……這么多鑰匙,五花八門,統統用一副鑰匙鏈串聯起來,掛在身上,每走一步,都有金屬撞擊的聲音伴奏。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他們的脖頸上,只有一條細細的帶子,帶子上系著鑰匙。不同的是,他們只有一把鑰匙,就是家里的鑰匙。他們,是一群快樂無憂的小學生。細細想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鑰匙。然而,究竟有多少鑰匙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呢?又有哪些鑰匙是毫無用處的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靜下心來,悉心盤點自己的鑰匙。驀地發現,有不少鑰匙已經銹跡斑斑,皆因長時間不用所致。于是,果斷取下,棄之。立即感覺自己輕松了不少,心情也好了很多。
丟棄了幾把毫無用處的舊鑰匙,意味著關閉了幾扇無用之門,少了幾許“莫須有”的煩惱。輕輕松松,自自在在,豈不美哉?
漫漫人生路,一程又一程。我們不斷地走出一扇門,而又不斷地走向另一扇門。于是,一把接一把的新鑰匙,不間斷地系到了我們固有的鑰匙鏈上。于是,我們所承受的分量,也在與日俱增,最終心累神疲,難以前行,原本美好的人生,到頭來無趣無味。
“你有多少鑰匙,便有多少勞累,多少痛苦。”一位同事如是說。然而,另一位同事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你有多少鑰匙,便有多少舞臺,多少機遇。”
細細琢磨他們的觀點,我深有感觸。前者所說的“鑰匙”,基本上可以用名利、欲望來概括,這應該屬于“低級的鑰匙”。有了這樣的鑰匙,我們打開的將是庸俗之門,甚至是罪惡之門。而后者所說的“鑰匙”,則是道德的修養,心靈的善良,生活的和諧,皆屬于“高貴的鑰匙”。有了這樣的鑰匙,我們的人生將會燦爛而溫暖。
因而,我們應時常檢視自己的“思想鑰匙鏈”,洗凈心靈,努力追求并珍惜那些有用的、美麗的鑰匙,叩開一扇扇光明的門扉。而對于那些無用的鑰匙,則趁早丟棄,減少負重。唯有如此,方可輕裝上陣,快樂多多。
(潘光賢摘自《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