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采用獨特的創作風格展現美學特點,大膽的想象力成就了他。在欣賞彼得·格林納威創作的電影時,會很容易發現其中與眾不同之處,每一個細節都能體現出格林納威式電影美學。在他的世界觀中,他認為任何事物都可以通過電影形式表達出來,他用創造性的思維去創作電影,并堅定地認為電影是“萬能書籍”,也正是這種獨特的理念,讓他成為電影界的風向標。
[關鍵詞]電影美學;關聯點;“萬能書籍”;歷史
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采用獨特的敘事手段,為人們創作出了眾多具有新意的影片。在這些影片中,格林納威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創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事物,體現了電影美學的特點。本文將通過分析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內容,理解格林納威式的電影美學。
一、關聯點和故事情節中的美學體現
電影美學作為一種獨特的形式而存在,對于它的解釋有多種,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通過多種多樣的敘事方法,將文章中的矛盾展現出來,讓人感覺到復雜多變的劇情及結構,將著重描寫故事情節的影片敘述方式打亂,改變文章原有的固定模式。”除此之外,由于現如今電影制作技術的飛快發展以及高科技技術日益廣泛的應用,影片在經過后期制作等步驟之后,電影美學也就更容易被表現出來。這同時也為影片創作者的新型創作思路提供了技術方面的保障,使影片更好地體現敘事方式的多樣性,讓觀眾感受到不一樣的風情。
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主營影片內在的細節,通過對細節的刻畫表現電影美學。他也是首批利用現代化技術改變影片固有的敘事風格,用新型技術方法展示影片內在的美學思想的電影導演之一。格林納威在影片后期的制作過程中,采用多次獨立曝光和增添場景等方法,進而將影片以一種更加完美的視角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達到將深刻含義展現給觀眾的目的。故事情節在構造中,采用關聯點的形式進行敘述。這里的關聯點指的是影片將各個部分通過不同的點使其體現出整體性,用點的形式將各個部分串聯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點可以聯系起多個部分。也就是說,不管劇情在哪一部分發生了中斷,都可以在其他的分支上彌補缺陷。這種關聯點式的創作在影片中凸顯出其靈活性的特點,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換不同的位置,同時可以將各個部分在某一程度上用關聯點連接起來。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關聯點可以任意地運用在兩個或者多個情節之間,沒有固定的核心點。在電影《枕邊書》中,創作者在劇情發展的過程中巧妙地采用關聯點式的方式,用各個點將影片的部分聯系成一個整體,使影片從整體角度看敘事明了,層次清晰,展現出一種新的敘事方式。通過此種方式展現電影美學,同時也提升了電影美學的欣賞價值。
這種關聯點式的敘事方式,主要有如下幾點特征:
第一,由部分到整體,兩者緊密相連,拋棄了原始電影中僅按照時間這一主線敘事的方法。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這些關聯點將網狀圖大致分為幾個主要部分,這些部分之間以關聯點相連接,在具體內容上都體現了連續性與關聯性。同時,關聯點在網狀圖中代表了劇情的不同時期,成為時間及空間方面的代表物。以某一個具體的關聯點為例,在不同的部分中同一個點的作用大相徑庭,這就可以使影片在同一時間段內敘述多件事情,使敘事愈加多元化,受眾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對影片進行解讀,挖掘其內在的電影美學藝術。
第二,彰顯影片魅力,突出深刻主旨。它將各個點的作用并列開來,對傳統的敘事方式及在情節的構造方面進行創新,突出敘事多元化的特點。由關聯點引出故事情節的發展,在引出的同時給觀眾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其去思考。與此同時,關聯點多元化的性質亦使得多個畫面共同發展,有效地解決原單一化的敘事方法。
第三,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并體現了自由發展的情景。它在敘事的過程中可以與任意部分進行聯系,但是在不經意間又回到電影發展的方向上。每一部分都可以由關聯點展開敘述,使這種方式更具有隨機性,在時間與空間上隨時都可以變化,給觀眾一種出乎意料的感受。新型創作模式的開始同時也開啟了電影發展的新篇章,讓觀眾感悟其中的美學思想。
二、別致符號與萬能書籍中的美學體現
通過觀看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尋找另類的事物,人們不難在其中尋找到特殊的符號與其代表的影片的文化價值,它們均使美學文化得以展現。格林納威認為:世界的特征是多元化的,在電影界中他對于電影的創作充滿了創新意識,他敢于與傳統的思想相抗衡,用不尋常的思路展示電影美學。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來審視格林納威的電影,可以說其是前所未有的另類影片。它被人們稱作“萬能書籍”,讓觀眾在別致的語言符號中探尋影片的內涵,去追尋電影的美學。這種在常人看來十分可笑的創作思路,實際上是一種新型主義對美學的探索。格林納威在影片的創作中增添了多元化的元素,對未來的塑造也充滿神奇色彩,并對美學文化進行全新地闡述。格林納威曾經說:“在現實生活中一切的事物都存在不被人知曉的一面,沒有被人們研究透徹,可以對這些未知方面進行自我意識的塑造。”這些多元化的因素塑造了格林納威式電影美學。
這些別致的符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構成一本“萬能書籍”,應當在各個部分中挖掘特殊的一面。這些符號不僅巧妙地將各個部分聯系在一起,還能夠散發出影片的美學魅力,使受眾更易對影片展開自由的論述。格林納威采用的符號并不是單一的象征,而是具有他自己想要表達的含義,也可以用數字作為代表。例如,在電影《親愛的電話》中,運用具體的數字描繪出故事情節,將影片美學蘊藏在情節之中表達出來;在電影《崩潰》中,用92名生還者的親身體驗,描繪了殘忍的暴力行為;在電影《逐個淹死》中,格林納威以一百個數字為主要符號,開創了自己的新思想,進行多元化的創作,通過數字凸顯出影片的主旨;電影《畫師的合約》則是把十幾幅畫作為影片的初始點,對此展開具體的描述。這些數字可能是為了體現劇情而設計的,但是在這些數字中蘊含著先人更深刻的含義,即符號的象征,同時這些符號也存在不確定性,影片中的符號變得模糊不清。在電影《崩潰》中,92可以是生還者的數量,也可以代表不同的語言;同樣,在《塔斯魯波的手提箱》中也出現了“92”,它可以代表的是92件不同的具體事物,或是化學元素符號中數字的代表,也可以是不同的人生目標,等等。即使再小的細節也能透露出電影美學的特征。在現實生活中,“萬能書籍”可以通過放縮來體現社會價值,但是就其自身而言,存在“某一部分被約束”的缺陷。此缺陷說明“萬能書籍”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社會生活情景,是將現實情況縮小刻畫出來的。格林納威在“萬能書籍”的基礎之上加入自己創作的想法,把一些符號加入影片適當的位置,通過多元化的創作,在思維上進行創新,從而形成了格林納威的電影美學風格。在電影《崩潰》中,故事情節的開始以92個故事為基礎,在每個故事開始之前都會用數字標出順序,再加上每一段都用相同的音樂作為背景,使影片給人一種整齊的感覺,讓各個部分達成一致。在這整齊劃一的設計背后,這些神奇的人生經歷,讓人們無法查證其中故事的真偽,同時一些自然社會規律更使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多種特征的相互結合構建了格林納威式的電影美學,不僅說明了格林納威對傳統創作模式的顛覆,還表現出格林納威對美學獨特的闡釋與通過不斷創新探索得出的不易被外人理解的表達模式,他通過自己的創造,將多元化融入電影中,并將毫無順序的故事情節聯系在一起,使影片更加流暢,更能凸顯美學性質。
三、傳媒特征與歷史中的美學體現
不同的創作者對于美學持不同的態度,有人曾經說:“要想在現如今對歷史有所改變,那就應該重塑社會。”格林納威認為:“歷史將一去不復返,對歷史人們可以任意地進行評價。”格林納威在創作電影的過程中,更具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巧妙地將史實轉化為故事,并以電影的形式拍攝出來,通過對歷史的整合,創造出一個多元化的歷史背景。從某一特征出發,在不違背史實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創造性的思維,將電影的美學完美地展現出來。在創作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想法難免會與史實發生沖突,這就需要權衡好這個矛盾。格林納威創作出來的電影帶有歷史色彩,一些被人們公認的史實毫無修飾地展現在銀幕上,讓觀眾在歷史的氣息中欣賞影片。與此同時,人們也就愿意相信創作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刻畫出來的歷史。格林納威借用傳媒特征對歷史進行描述,不乏帶有對歷史的批判,想要告訴人們現如今對歷史的闡述都是經過修飾后的表達,也想說出對歷史的刻畫都是虛擬的。格林納威的創造方式在初期時不被人理解,很多人認為他這種創作方式是荒謬的,沒有事實依據。隨著發展的逐漸成熟,其影片走向了正規,體現出的美學特征也深受人們的喜愛。
影片在創作的過程中,采用一些詳細的史實資料展開描寫,通過一些外在的內容進而探尋出本質上的內容。格林納威在創作電影的過程中,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歷史先進行構造,在框架之上再融入歷史事實,使原本枯燥的歷史在細致刻畫之后變得更為生動形象,好像還原了歷史場面一樣。所以,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的大多數作品在制作等方面盡可能地還原歷史場景,例如在電影顏色的設計方面等。在此基礎之上對歷史影片再次進行渲染,對歷史的名稱進行創新,并重新構建完整的歷史背景,也就是說對傳媒完整性的創造。導演彼得·格林納威曾這樣論述道:“要想真正地了解歷史的事件,探尋歷史真正意義所在,不要單一地去追尋歷史遺留下來的足跡,而是在于特征方面的創造。”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不是對史實進行簡單的塑造,應該是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之上,依據創造性思維對歷史進行巧妙的重組,最終呈現出完美的故事。
導演彼得·格林納威創作的電影一波三折,但是最終取得了成功,同時也開創了電影發展的新篇章。在曲折之路上,他依靠創造力與想象力取得成功。格林納威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有他的計劃,他嘗試著在歷史背景下創造多元化的影片,同樣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計劃。這個計劃的內容涉及面廣泛,包括很多內容,這無疑增加了創作的難度。從20世紀20年代末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格林納威的多部電影是以主角塔斯魯波的人生經歷為背景展開描寫的。這個計劃也是根據傳媒的特征,是一套以全新的視角并包含創作新意的影片。影片通過跨年代的描述,也體現了導演彼得·格林納威對人類的見解。將主人公這一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不乏濃重的歷史氣息。導演彼得·格林納威將真實的歷史與自己的構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將歷史描繪得更具有新意且加入了多種元素,形成個人的創作風格,也就是電影美學的體現。格林納威不管對現實生活還是對歷史事實都抱有質疑的態度,通過種種創新事物體現出個人主義。獨特的創作理念使他成為電影界的領軍人物。
四、結語
因獨特的創作理念、獨特的表現形式,彼得·格林納威導演最終創作出獨特的電影美學。格林納威式電影美學創作的成功激勵了人們創作電影的新潮,在此之后衍生出形態各異的電影美學,但是都沒有超越格林納威式的電影美學。同時,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也讓觀眾對新型電影滿懷期待,觀眾通過影片對形象的刻畫、對細節的描寫,進而感悟電影美學。
[參考文獻]
[1] 王珺.后現代電影先行者的魔法寶典——論彼得·格林納威的電影美學[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5(01).
[2] 王濤.意由境生——淺議電影畫面的美學訴求[J].美術觀察,2013(01).
[3] 孔小溪.當代英國電影產業之電視支柱[J].當代電影,2013(02).
[4] 徐亮.絢爛奪目的印象派畫卷——論電影《情欲色香味》的色彩風格[J].新西部(理論版),2012(03).
[作者簡介] 于解放(1977—),男,河南開封人,碩士,黃河科技學院工藝美術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