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升民

今年是第十三屆中國營銷盛典,我給大會十三句話:
第一,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劇變,這個變可能是類似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大變,也可能是一百年未有的大變。
第二,從空間的角度去理解這個變,我們的國家、文化、經濟正向“大國”的目標邁進,這可能會形成巨大的反轉,這是我們空間的變化,市場也在變。
第三,以“互聯網+”為代表的速度、效率,一個時間的短速也帶來整個社會組織的變化。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構成了第四個:整個社會市場都處于碎片化的狀態,這個碎片化引發了我們商業模式、組織體系的裂變。
碎片化的同時,使得我們整個運營處在平臺化的運營,這是第五句話,平臺化使得我們曾經的稀缺資源變得不再稀缺,而是豐裕,但這種豐裕只是虛擬的豐裕,并不是真實的豐裕。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社會的重聚和集合,以數據化為代表這是第六句話。如果說海量數據叫作大數據,應該沿著科學信息的判斷和視角——大數據所代表的是一種數據的貨幣化。
正因為這樣,我們的時代并不是科學穩定的時代,而是急速變化的時代,迭代的時代,那么就形成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一個是我們整個文化“狗血化”,為了吸睛,為了使得在信息洪水中得到大家的注意,不惜把我們很多創意文化表現得非常狗血,這是第七點。
第八,營銷本來是科學化的體系往前邁進,但是到了今天,事實上極度巫師化,無論是BAT大佬還是底下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是表現得非常巫師,而不是科學謹慎,這就是面臨變局的大環境。
那么怎么辦?2016年怎么辦?在營銷界開始大反思的時候,有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是重歸常態,這句話叫新常態,事實上是回歸常態,我們速度降下來了,我們資源耗盡的模式也必須降下來,必須回到常態,符合生態的發展,這是第九。
在這樣的一個極速變化的過程中,回歸常態的時候,引發了第十點,營銷策略的邏輯起點,是戰略和再平衡。我們要考慮不只是有銷售,品牌,不只是有硬的傳播,有軟的傳播,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我們要重新回到一個戰略再平衡的問題。這種時候,給品牌,給營銷有下面三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第十一個,品牌是什么?講好的故事,一個完整的、有邏輯起點、邏輯關系的故事,而不是碎片的故事。企業在做品牌,事實上在編織一個故事,故事背后的目標是什么?
在座的各位,我們說品牌從標識開始,我們考慮品牌的溢價,到了今天真正關系著維護和建構。一句話,一個行為,一樣的東西,可能就破壞了我們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而關系成為最為重要的價值,這是第十二句話。
第十三,社會的發展不是在破壞性地創造,也不是顛覆重構。應該回到生態的角度看發展,應該說萬物互聯,一切的連接,關系的重構,這才是營銷的根本!
十三句話,獻給第十三屆中國營銷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