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標準歷
由于《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首先公映的是正傳第一部,愛好者們習慣以第一部的雅汶戰役作為星戰計時坐標原點,即O Year。發生在雅汶戰役前的事件紀年標注為BBY(Before Battle Yavin),之后的則標為ABY(After Battle Yavin)。同時,由于這個紀年的基點依據就是正傳第一部電影,也有人把略嫌冷僻的雅汶戰役換成“星球大戰”本身,用BSW(星戰前)和ASW(星戰后)作為標注方式,或簡單地用+、-號來標注。
銀河共和國
銀河共和國是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虛構國家,定都于科洛桑(Coruscant)。以銀河帝國為界,共和國分為了舊共和和新共和。舊共和出現在《星球大戰》前三部曲中。在殘忍和無情的帝國取代它之前,舊共和國是統治銀河系數千年之久的民主聯盟。新共和就是在推翻西斯尊主之后成立的,主要加盟國都是反抗軍地區。
銀河帝國
由銀河參議院的最高議長帕爾帕廷化身為皇帝所建立起來的,這是一個試圖取代銀河共和國的政權。對銀河人民來說,這是一個殘暴的政體,《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4、5、6部)就是描寫了盧克·天行者加入反抗軍,如何與邪惡帝國斗爭的故事。
絕地武士
絕地武士是銀河共和國的保衛者,他們在《星球大戰》中以維持銀河光明勢力為己任,代表著正義的力量。這支正義的隊伍精通原力(the Force)相關的知識與技巧,并使用光劍作為自己的武器。絕地武士由絕地議會領導,由12位絕地大師組成,整個“星戰”六部曲中,絕地武士的沒落與復興是影片的一條重要線索。
西斯
西斯武士是絕地武士的宿敵,它代表著原力的黑暗面。因此,他們是一群與絕地一樣使用光劍作為武器并具有黑暗原力信仰的原力使用者。這一組織由絕地武士中的背離者創立,追求的是欲望、權力和殺戮。
原力
原力是在“星戰”作品中一種虛構的、超自然的而又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生物創造的一個能量場。它可以看做心智上的一種力量,或者說是一種超能力,一個人的原力越強,他的戰斗力就越強。
死星
這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的虛構太空要塞。在電影劇情中,死星擁有能夠摧毀一顆行星的能力,成為了恐怖行動的工具,意味著用殲滅的恐嚇來威脅叛逆的星球。帝國建造死星以作為終極武器。
帝國暴風軍
也譯為帝國沖鋒隊,又稱白兵,是隸屬于銀河帝國精銳的突擊部隊,是最早在“星戰”世界出現的部隊之一。同時,暴風軍作為銀河帝國的象征之一,只效忠于銀河帝國皇帝帕爾帕廷,并受其直接指揮。
光劍
在《星球大戰》的世界觀中,光劍是一種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武器,在有關“星戰”的電影、小說或是游戲中都經常可以見到。光劍是原力使用者的象征,對于每一個絕地而言,打造一把自己的光劍可以算是一種儀式,同時也是絕地訓練的一部分。
貿易聯盟/貿易聯邦
這是《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又一虛構組織,是一個商人和運輸服務提供者的財團。擁有貿易特權,同時擁有比當時的銀河共和國各加盟國的軍隊還要強的機器人軍團。總督紐特·岡雷帶領貿易聯盟參加了獨立邦聯的分離共和國活動,后來其成員被安納全·天行者殺光,貿易聯盟滅亡。
企業同盟
企業同盟是銀河系許多最大商業公司間的協調機構。在共和國日漸衰落的歲月里,這家巨型商業企業擁有相當可觀的影響力。隨著杜庫伯爵領導的分離主義運動掀起克隆人戰爭,企業同盟獲得了在新政府內能獲利無限的許諾,于是站到了分離主義者一邊。獻出了其企業軍事力量和戰斗機器人軍隊。
獨立邦聯
獨立邦聯是由杜庫伯爵所建立起來的集合共和國分離勢力的組織,它囊括了數千個意欲脫離銀河共和國的星球,并在后來組建克隆人軍隊,發動了與共和國間的克隆人戰爭。
義軍同盟
也被稱作反抗軍同盟,隨著殘暴帝國的誕生,一群試圖挑戰帝國勁敵,但武器卻少得可憐的底層自由戰士出現了,這就是為了對抗邪惡帝國勢力而誕生的義軍同盟。這一組織在克隆人戰爭期間就開始醞釀,籌備著讓銀河恢復民主的計劃,最終在萊婭公主等人的領導下推翻了帝國。
銀河議會/參議院
銀河議會是共和國的立法機關,它是共和國民主政治的基石。共和國的加盟國派議員到議會,進行議會政治,保護加盟國的利益,幫助共和國議長管治共和國,對共和國的司法有一定的干涉權。到克隆人戰爭時,議會的權力開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