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荔
(山西傳媒學院 山西 太原 030619)
從真實的照片走出的動畫場景
——觀新海誠《你的名字》有感
賈 荔
(山西傳媒學院 山西 太原 030619)
新海誠的作品,以嫻熟的數字繪畫技術、獨特的風格、詩意般的故事內容,一經問世,給日本乃至全球動畫界帶來了巨大震撼,被譽為“數字時代的影像文學”,新海誠本人也被推崇為日本繼宮崎駿之后最具潛力的新生代動畫制作人。其最近問世的作品《你的名字》更是把他個人創作風格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成為其創作生涯中的問鼎之作,是藝術性和商業性的一次完美結合。
新海誠;動畫電影;創作風格;技術特點
新海誠,作為日本新生代動漫電影的領軍人物之一,有“小宮崎駿”之稱,他憑借濃郁的畫風特點,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動畫效果,并將CG技術巧妙合理運用在動畫制作中,一躍成為當代日本最具個人特色的動畫制片人。他在短短時間內相繼推出《星之聲》《追逐繁星的孩子》《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等代表作品,這些作品一經問世就帶來業界及動畫市場的強烈反響,取得了不俗成績。繼這些作品之后,新海誠繼續延續其獨特的個人風格,并彌補之前作品情節簡單、敘事單薄的不足,全新推出力作《你的名字》。這部影片上映之前就已經取得了不俗的關注度,上映之后的票房成績更是以令人驚嘆的速度節節走高,確立了近年來最成功動畫電影作品的地位,并被業界譽為新海誠最高杰作,就連新海誠本人也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一)新海誠作品的創作風格。在畫風創作上,新海誠一貫以其優美細膩的畫面著稱,細節處理精益求精;在內容設置上,情節設置往往簡單,不追求強烈的戲劇沖突,并善用音樂和旁白,大多營造一種孤獨、成長、哀傷的詩意情調。在他的作品中,富有真實感的場景、精致的細節描繪,晨昏光影的映照與挪移不停誘喚著觀者的人文感性。
(二)新海誠作品的技術應用。新海誠作品的一個典型特點就是在傳統動畫繪畫技術的基礎上,有效融合計算機圖形技術,即CG技術,充分利用2D技術和3D技術,并把傳統的有紙動畫和無紙技術相結合,注重前期腳本和素材的收集,一般都以現實的照片背景為藍本,因此他的作品極富現實美感。在光線應用方面,他也獨樹一幟,尤為擅長運用反光和陰影,背景畫面往往移動緩慢或接近靜止,聲音進出與畫面中局部的細微變化顯得格外扣人心弦。
(三)新海誠作品的制作特點。新海誠是首位以獨立動畫制片人身份躋身頂尖行列的動畫家,CG技術的有效運用使得獨立創作動畫變為現實,只需個人電腦和專業軟件就能完成一部動畫制作,適合于個人或小型團隊創作,這種新型的動畫創作模式更促進了作者獨立風格的自由表現,為傳統動畫和商業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技術的前衛性與情調的懷舊性相結合。在這部新作中,新海誠依然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更加注重分鏡頭的使用,盡可能簡化人物動作,用敘述技巧、旁白、音樂來彌補動作場面的空缺,CG技術的應用更加嫻熟。與技術前衛性不同的是,《你的名字》繼續延續其懷舊舒緩的敘事風格,故事情節依然是青春、幻想,背景依然是觀眾熟悉的日本傳統景色,伴隨著舒緩懷舊的音樂,和人物孤獨哀傷的心境,營造出一幕幕懷舊、自然、田園的氛圍。
(二)畫面的寫實性與意境的夢幻性相結合。新海誠作品中對于背景畫面的創作,大多借助于現實影像和照片。他在腳本創作時,會花大量時間去采風和選景,實地拍攝大量照片,然后根據創作需要,再通過圖像制作技術制作成動畫背景,因此,畫面的仿真度極高,細節豐富、色彩絢麗。在《你的名字》中,依然能感受到背景世界極大地現實性,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感。但又會感到這種畫面并不真實,因為它比真實場景更干凈、更簡潔,加之光線的巧妙運用,產生了一種亦真亦幻,虛實結合的審美效果,帶領觀眾進入到一個既虛無縹緲又真實呈現的奇妙境界。
(三)動靜協調中向靜的回歸。這是新海誠作品與當代動漫電影一個最顯著的區別。目前市場上的動畫電影大多以內容夸張、大量的動作場景、科幻巨制為賣點,而新海誠另辟蹊徑,在靜態背景上大做文章,動靜完美結合,并在動靜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總體而言,是向靜的回歸。《你的名字》依然如此,憑借唯美的畫面,悠遠的意境取勝,為現代嘈雜的動畫片市場注入了一股靜謐、舒緩的暖流。
《你的名字》是新海誠迄今為止的巔峰之作,也是他自身風格表達最為成熟、最為濃烈的一次嘗試,它是動畫、文學、繪畫、攝影、音樂、現代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為日本及全球動畫創作和動畫產業帶來了新的靈感和源泉,希望以新海誠為代表的新一代動畫電影人能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1]新海誠作品:《星之聲》《追逐繁星的孩子》《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你的名字》
[2]趙昆.新海誠動畫作品的創作理念和技術分析[J].老區建設,2012.
[3]苗鵬,句磊.試論秒速5厘米對我國動漫產業的幾點啟示[J].電影評介,2008.
[4]付元.新海誠動畫電影的詩意性[J].青年記者,2014.
J905
A
1007-0125(2016)12-01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