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 崑
(韶關學院 音樂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我國戲曲中的男旦演唱形態美學分析
束 崑
(韶關學院 音樂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戲曲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之一,她包括京劇、評劇、豫劇、越劇以及黃梅戲等360多個種類,而男旦則是我國戲曲表演中別具一格的角色。我國戲曲中的男旦演唱,既能夠使角色充分發揮“男兒本色”,突破女旦在戲曲演唱中的發聲局限,又能夠通過男旦對旦角演唱形態魅力惟妙惟肖的展示而使中國戲曲別有一番滋味,使我國戲曲在演唱形態上更具美學欣賞價值。
中國戲曲;男旦;演唱形態;美學
所謂“男旦”,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常講的“男扮女角”的一種戲曲形式。由于封建思想的禁錮,封建時代女子無權登臺演出,而戲曲中又不能缺少女性角色,因此出現了男扮女裝、男唱女腔的男旦一角,但男旦并不屬于反串,著名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和程硯秋先生就是名噪一時并至今仍受到萬人稱頌的男旦扮演者。
首先,在嗓音方面,男旦因為中氣充足的生理原因,擁有更具厚度的低音,能夠唱出更加結實的假音,與女性假音相比,具有嗓音厚重的優勢。其次,在扮相方面,男旦具有身高和體型上的優勢,尤其是年齡較小的男旦,身材更加修長,具有更強的可塑性。同時,與更加講究表面扮相的坤旦相比,男旦更加注重在唱念做打上的實力,通過細節刻畫來彌補其與女性角色在生理上的差異,以更好地展現女性角色的魅力。此外,男旦在對武功把式的興趣、理解和力度把握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使其在飾演武旦或刀馬旦時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美學原理》告訴我們,美的存在,需要一個完整的審美關系作為載體,它既不能缺少審美主體,也不能缺少審美客體,美是精神領域抽象物的再現,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在我國戲曲的男旦演唱形態中,美主要體現在“唱”和“演”之中。
(一)從戲曲“唱”的角度來講,“唱”首先要讓唱者知曲味,聽者明曲意,也就是說,唱曲的人要深切體味戲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其次,要讓聽曲的人能夠聽清曲詞,感受戲曲所要講述的故事情節。在唱曲中,氣息的穩定性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氣息運動對聲音的音色、音量、音準都有非常重要的制約作用[1]。正確地運用氣息,可以使演唱者的聲音更加洪亮、持久且富有穿透力,更能夠表達出戲曲的內涵,使戲曲擁有更強的感染力。在這一方面,男旦因為具有更加結實的假聲和更強的中氣,能夠做到完美的發聲、清晰的吐字、掌控行腔、流暢用氣,并運用適當的唱法技巧而使所唱曲目更具感染力,給聽曲之人得到更高層次的聽覺享受。
(二)從戲曲“演”的角度來講,“演”不僅要通過肢體形態來展示,還需要表情、情緒的輔助。不同的曲目在戲曲表演中都有其特定的體態動作要求和造型要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2]。但也存在一定的共同點,即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要給人視覺上和心理上以美的享受。其次,表演要具有風度儀表美。風度儀表美是體型體態美的升華[3]。演員在舞臺上的形象風韻,表情姿勢,儀容笑貌,談吐舉止,身段扮相,裝束服飾,乃至演唱的運字行腔等等,構成了演員總的藝術風度與儀表的美。此外,是性格氣質美。在戲曲的表演中,男旦,尤其是年輕的男旦,因為在身形體態上的優勢,使其更能夠突破時間及空間的限制,根據戲曲內容的變換進行舞蹈動作的變換。男旦的戲曲演繹,或輕柔,或強烈,或緊張,或舒緩,能夠使觀者得到更好的視覺享受。
我國戲曲中的男旦角色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學的具象化,它是對我國傳統戲劇藝術的美學傳承的一種表現。男旦不僅是對京劇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對其它地方劇種也有著推動與影響,其功績不可磨滅[4]。同時,京劇的改革和發展不能丟掉傳統的繼承。男旦的存在使我國傳統戲曲在形式上和表演方法上呈現出嶄新的一面,男旦是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繼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男旦對京劇藝術的發展貢獻了許多力量,另一方面,放棄發展男旦也就意味著在某些方面放棄了對京劇藝術的繼承和發展,放棄了我國戲曲發展的突破機會。
在我國戲曲中的男旦演唱形態美學分析讓我們對男旦一角或男旦這一戲劇表現形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們更加感受到中國戲曲的魅力,男旦不同于反串,是在保留角色“男兒本色”基礎上而產生的,能夠讓表演者藝術潛能得到開發,藝術境界得以升華的表演形式,具有跨時代的美學欣賞價值,我國戲曲界的未來發展也必定離不開對男旦藝術的傳承。
[1]李嗚鏑.中國戲曲中男旦演唱形態的聲樂美學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6):265-266.
[2]孫蘭蘭.中國古典戲劇中的男旦藝術[J].內蒙古民族大學,2013.
[3]曾令霞.戲臺上與文學中的另類——“男旦”史鉤沉[J].四川戲劇,2012,(5):18-20.
[4]李莉紅.即將消失的京劇男旦[J].戲劇之家,2015, (8):62.
J812.2
A
1007-0125(2016)12-0048-01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基金項目“基于藝術發生學的戲曲男旦與歐洲閹人歌手聲樂比較研究”(GD13XYS1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