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玲
(齊齊哈爾大學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芻議樂理在鋼琴初級教學中的作用
李玉玲
(齊齊哈爾大學 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鋼琴初級教育是任何一個鋼琴學習者需要經歷的過程,許多鋼琴初學者對基本樂理知識掌握得不夠,對比較難以理解的、具有客觀性理性主義的樂理知識不感興趣,但是基本樂理掌握不足會影響他們未來鋼琴技術技巧的學習。因此,筆者以自身教學經驗,淺談怎樣把基本樂理知識落到實處,怎樣在鋼琴初級教學中體現樂理知識。
樂理;鋼琴;初級教育
目前,素質教育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學校與教師逐漸把素質教育的目光放在鋼琴音樂教育上。那么,怎樣使學生對鋼琴音樂教育產生濃厚興趣,是每一位一線音樂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筆者從業多年,發現許多鋼琴初學者的學習態度是積極的,不過他們對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還不夠,更有甚者,認為看明白樂譜就可以了,關于理論知識的認知持不在乎、不予理睬的態度。這些人通常喜歡具有情感意義、現實的鋼琴演奏,對比較難以理解的、具有客觀性理性主義的樂理知識不感興趣,但是基本樂理掌握不足會影響到他們未來鋼琴技術技巧的學習。那么,怎樣為鋼琴初學者普及樂理知識?本文將以筆者的自身經驗進行淺析。
樂理是鋼琴初學者首先接觸的、必須掌握的知識,學會基礎的樂理知識,才能把握樂譜上各種演奏記號,學會看譜彈奏。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學習鋼琴之前能熟練把握五線譜的學生,學習鋼琴之后一邊進行基礎練習,一邊學習音樂基本知識,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對學習鋼琴的興趣也會增加。這些人對作品的理解程度、把握技巧、展現力都會遠遠高于一般學生。
樂理是最基本的音樂知識,從宏觀上講,其包含音樂技術理論與音樂學理論;從微觀上講,包含所有的基本理論知識。學習樂理知識是表演藝術及理論課程的首要前提,它為未來學習鋼琴技術技巧打下堅實基礎。大多數鋼琴初學者并未認識到樂理知識和鋼琴演奏的關聯性。事實上,樂理理論與鋼琴的演奏是不可分割的,倘若樂理理論沒有充分掌握,學習者很難進行下一步學習。首先,無法預知作品的旋律走向,對句法了解不通透;其次,一些專業術語無法理解,對作品的寓意理解出現錯誤;最后,對五線譜感到陌生,對作品的結構層次不清楚。這些因素無形中影響了學生對鋼琴的練習。因此,對于鋼琴學習者來說,不僅要掌握音樂基礎知識,還要能熟練運用。盡管樂理理論晦澀難以理解,不過對于鋼琴初學者來說也不是無法掌控的。第一,鋼琴初學者基本是少年兒童以及青年,這一階段的人群思維運轉的相對較快,能夠熟練運用與記憶。第二,鋼琴之所以能引起初學者的注意,得益于鋼琴演奏能表達出多種多樣的音色。面對如此精彩絕倫的音樂器具,初學者對其產生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對鋼琴的熱愛,努力認真學習。第三,社會的發展為我們帶來極其便利的物質條件,鋼琴課上出現了多樣的教學器具,如果老師改變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能動性,就會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論,鋼琴演奏與樂理理論完美演繹鋼琴音樂的韻律美感。
(一)把握好樂理教學原則
初級鋼琴學習者大都是幼兒與青年,他們的思維跳躍快,富有創造性,所以在教學中要盡最大努力把鋼琴樂理理論以游戲的形式教授給他們,不能一味地灌輸,要形成“學中學,學中玩”的教學方法。如在練習聽辨音時值的長短時,把四拍的節奏比作慢慢前行的外公外婆,二拍的節奏比作成熟穩健的父母,一拍的節奏比作蓬勃向上的兄弟,而半拍的節奏則比作活蹦亂跳的小孩子。另外,樂理理論還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歌唱、舞蹈結合在一起學習。
(二)在鋼琴演奏技巧練習中穿插樂理
鋼琴集中授課形式是與“一對一”的授課形式相對立的,在理論的傳播中要注意樂理知識與鋼琴實際操作相結合,使用現代先進教學設備,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如在教授學生樂理理論與重點時,我們可以用幻燈片展示樂理知識,加以動態的效果,這樣學生能夠擁有直觀的感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在聽音樂、思考、說音樂的各種環節中細細體會樂感,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音樂,感受到樂理也有其有意思的一面。通過一系列學習,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不再恐懼反復練習的枯燥感,加深記憶力,也能在技術技巧的訓練中把樂理理論熟練運用。這樣,在鋼琴演奏技巧練習中穿插樂理知識,使學習者理論與實踐綜合運用。
(三)樂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樂理理論教授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中心,而學生只是接收知識的“容器”。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學生具有一定的主動性。老師在組織活動中也要以朋友的身份積極參與進來,教師與學生是親密友好的伙伴關系。例如,在演奏需要雙手相互配合的作品時,首先要帶領學生彈奏,讓學生體會音節與音節之間的聯系,理解其關系后再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對樂理理論的學習,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具有主觀能動性。另外,老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使學生能夠欣賞老師的示范,學會畫折線圖,也就是讓學生在一張用硬紙殼做成的空白五線譜上,把剛剛聽到的音用筆在其相應的線、間位置上畫成一副線條走向的折線圖,這些都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性,能集中初學者的注意力,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再如,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流行作品讓其傾聽,啟發他們在演奏中剖析樂理。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案,將有關聯的樂理理論和音樂作品聯系起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了打破樂理理論學習的乏味性,教師可以采取合作與競爭的手段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和知識聯系起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還可以在鋼琴教學中采取問答、搶答的教學方法,闡述答案、解釋答案的根據,依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率決出第一名,在班級予以激勵表揚。經過一系列比賽游戲的方法使學生投身于鋼琴學習中,師生有效互動,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能動性,實現樂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四)用感悟促進技巧的掌握
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深入理解后,就會產生真正的依賴與熱愛,這可以使學生擁有更加迫切的想要了解音樂的動機。擁有尋求知識的欲望與持續的動機后,接下來培養學生情感的感召力與感知能力,主要是指感,基本樂理的理會、領會和獨自處置音樂作品的能力。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這與生活經驗、音樂感悟力息息相關。鋼琴基礎技術技巧的練習是為了深入表達作品的內容與感情。從學習音樂開始就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每部作品的感知能力。比如練習拜耳等作品時,就要求學生依據譜子上的表情記號進行演奏,并且注意手臂、手腕、手指的密切合作,將強與弱的力度細致地表達出來。在反復練習時,要認真聽、品、說,認真彈奏好所有的小節亦或是音符。由此對作品的掌控力就水到渠成,隨意的變換節奏、強弱,達到天人合一,融于音樂殿堂之中。
(五)樂理知識學習必須堅持長效性
音樂理論因為表象性不強,本質比較晦澀,所以多數學生短時間內不能學會,并且遺忘速度非常快。在教學中,教師教授的知識是有限的,并不能把全部技術講授出來,這就需要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琴習慣,把音樂理論與實際演奏相結合。例如,旋律與和聲、三和弦等可以分配到練習作品中,每天堅持練習,漸進學習。而且,在訓練過程中不僅是單純的手指運動,還要形成帶著問題彈奏的習慣,要善于發現問題,才能不斷進步。鋼琴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應該活學活用,只有能夠熟練運用了,才能輔助鋼琴演奏,例如,在能夠熟練演奏一首作品后,要做到能夠依據自身的知識,自然改變旋律、節奏,學生可以增加一些輔助音來充實作品的韻律。經過一系列風格的彈奏,使學生能夠自己創造曲目,把鋼琴演奏加上個人色彩和個性特征。
上述提到,大多數鋼琴初學者都是幼兒與青年,他們擁有一顆單純、善良的心,他們的內心希望得到夸贊與鼓勵。如果教師能關注他們的內心,對待他們渴望的目光,積極予以贊揚鼓勵,使他們感受到尊重與關注,那么學習鋼琴理論知識的效果就會提高,更有甚者對音樂理論知識產生極度偏愛,為未來鋼琴學習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與之相反,如果教師采取強制管理、粗暴語言的評價方式,有可能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學生對樂理知識產生消極的心理,甚至對其成長與未來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當學生能夠熟練彈奏后,老師應該有目的、有層次地提出一些問題,不過要掌控好問題的范圍與難度,不要超過學生的認知維度。比如“你彈奏得非常好,那你能給老師講一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什么節奏嗎?”,用求知的語氣與巧妙的方式提問,會增強學隆的自信心,他們會認真思考,組織語言來為你解疑。
(六)在樂理掌握中加深感悟
兒童天生就會對一切美好的事物感興趣,他們對音樂理論的掌控是發現音樂美的根源。兒童對音樂作品的內容與情感更敏感、執著,他們會在享受聽覺盛宴與自身演奏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情緒。這些情感的領會,會使兒童與音樂之間的情感能夠密切聯系,建立豐厚的實質感情。
綜上所述,在我國實際教學中,鋼琴教學一直注重彈奏技術技巧的練習,而忽略了與之密切聯系的基本音樂理論知識,這直接影響到中國鋼琴教學健康發展。實現鋼琴初級教育中的樂理普及是一項系統且耗時的課題,它不僅要求理論充足完善,還要求具體實踐的檢驗。音樂教師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系統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
[1]石琳.鋼琴教學中樂理視唱練耳的重要性[J].科學中國人,2016(23).
[2]樸虹燁.鋼琴演奏樂理系統的構成要素[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G623.71
A
1007-0125(2016)12-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