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晶
(長江大學 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100)
英語專業精讀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馬曉晶
(長江大學 文理學院,湖北 荊州 434100)
精讀課是英語專業的核心課程,精讀課教學除了要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主要論述了精讀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及其內容,以此強調文化知識的重要性。
精讀教學;文化導入;跨文化交際
精讀課是英語專業的基礎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識,等等。長期以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多側重于對學生聽、說、讀、寫、譯幾項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忽視了跨文化知識的輸入。學生文化意識的缺乏儼然成為阻礙語言交際的因素之一。因此,筆者認為,英語專業精讀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要使其不斷獲取及吸收文化知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不僅符合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也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語言學習與文化學習的相互交織性
語言與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影響著語言的發展。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外語學習除了提高語言技能,最終目的在于了解語言背后的社會文化。因此,在英語專業的各門課程中都應注重文化因素的滲透,重視人文關懷和人文素養,使學生學習到外國優秀的文化傳統,成為中西文化的橋梁。
(二)英語專業精讀教學改革的需要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版)》的要求, 英語專業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而且要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擴大他們的知識面, 增強他們的文化敏感性?!睂嶋H上,很多高校教師為了使學生順利通過專四、專八測試,授課重點還停留在詞匯、語法等基本語言知識和應試技巧的講解上,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大綱的要求。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不到提高,就導致了全球化背景下英語人才的匱乏。
筆者以楊立民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為例介紹文化導入的內容,認為在英語專業精讀課中滲透文化知識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詞匯的文化內涵介紹;地理知識介紹;哲學歷史知識的介紹;節日風俗知識介紹;政治文化知識介紹,等等。
(一)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
H · Douglas Brown在《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一書中提到“每一種第二語言的使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文化,外語教學應該力圖解決語言的文化內涵?!痹~匯是語言構成的基本單位,詞匯可以體現出文化差異。例如《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第三課 《A Dill Pickle》一文中出現了“daffodils”一詞,不同文化中daffodils的象征意義也不同,在中國,它象征純潔的愛、純潔的生活;在西方,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然而它在古希臘傳說中寓意著自戀、自負的人。教師在授課時挖掘該詞的文化內涵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男主人公的人物特征。
(二)地理知識的滲透
通過熟悉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有利于學生了解該國的歷史、文化發展歷程?!冬F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十課 《Pompeii》一文描述了火山爆發及龐貝末日時的景象。這就要求學生了解龐貝古城所在位置及周邊的地理環境。因此,在背景知識導入時,可以請學生在黑板上畫一幅地圖,通過地圖直觀地看到龐貝古城距離羅馬約240千米,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在維蘇威火山腳下10千米處。這就自然聯想到了古羅馬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有利于了解龐貝古城的歷史和文化。
(三)哲學歷史知識的滲透
哲學是研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學生對哲學思想的認識,有利于他們更加了解世界,了解中西方社會文化的異同,從而奠定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礎。《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三冊第四課 《Diogenes and Alexander》中描述了古希臘兩位著名人物——無所顧忌、無所畏懼的犬儒主義哲學家和位居萬人之上的君主亞歷山大。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兩位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生信條,以及人物之間的異同,就必須滲透文化背景知識,例如在介紹犬儒主義時可以擴充講解1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并且與同時期中國哲學家相比較;介紹亞歷山大大帝時,可以聯想到古希臘文化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等。
(四)節日習俗方面的滲透
了解不同國家的禮節和習俗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見識,培養學生與其他國家、地區、民族人民平等交往的意識,也可以避免出現跨文化交際失誤。因此,為了使學生和外國人能夠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在授課時就要多滲透這方面的內容。比如在《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第十三課 《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 一文中
就提到了西方傳統節日圣誕節。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現今很多中國人也流行過圣誕節。但事實上,他們對圣誕節的起源、發展、習俗、地區特色及其對社會影響了解很欠缺。所以在授課時,教師可以把圣誕節和中國的春節進行比較,使學生了解中西方節日習俗的差異。
(五)政治文化方面的滲透
了解政治有利于學生了解整個社會和社會文化,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第二課 《Say Yes》 一文中,從表面上看男女主人公是因為家庭瑣事爭吵,實際上是由白人是否愿意和黑人通婚的話題產生了爭執。所以在授課時要貫穿種族歧視問題的探討,讓學生了解種族歧視的來源、經過、形式等,使他們正確認識種族歧視,并引導他們在與外國人交流時樹立正確的態度。
總體來說,語言教學就是文化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首先教師要加強自己的文化修養,通過閱讀文學作品、觀看外國影片、與外國人交流,了解外國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而向學生滲透文化知識;其次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分組找出每篇精讀課文中的文化點,查閱資料補充背景信息。
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在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劇的今天,要想和外國人無障礙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僅僅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了解他國的文化,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競爭力。
[1] Douglas. B. H. 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Inc. 1980.
[2]陳申.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學[M].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9.
[3]何兆熊.我們的一些教學理念在《綜合教程》中的體現[J].外語界, 2005(3).
[4]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孫宇,王天昊.談英語專業精讀課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教育探索, 2010(7).
[6]楊利民.現代大學英語:精讀(1-3)[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8.
G642
A
1007-0125(2016)12-0214-02
馬曉晶(1983-),女,新疆烏魯木齊人,漢族,碩士,長江大學文理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