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安妮
(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 天津 300000)
兒童戲劇對少兒發展影響研究
于安妮
(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 天津 300000)
本次研究以兒童戲劇作為主題,重點研究兒童戲劇對少兒發展影響方面的問題。首先結合我國少兒教育事業的基本發展情況對兒童戲劇進行了簡要概述;主要從歷史的角度,按照發展的理念對中國兒童戲劇發展現狀進行了一般性說明;并以此作為基礎與立足點,進一步從感性的體驗方面、個性與創造力保護方面、文學修養初步培養方面對兒童戲劇在少兒發展中的教育意義進行了闡釋與解析。
兒童戲劇;少兒;發展;影響
現階段,我國在教育方面推動了極大的改革,尤其是在少兒教育方面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開始注重從兒童創造能力的保護、激發等層面教育教學;而且,提出了對少兒天性維護、個性發展、開放式培養的一些新型教育觀念,確立了“以人為本”的基本教育原則,注重從人的角度、從兒童作為主體的角度實施新型教育。以下就從這個大的教育背景對主題展開論述。
戲劇屬于綜合性最強的文學藝術種類,因而對于人多個方面的能力培養、訓練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戲劇故事可以激起人們的想象,使人在夢一般的形式場景中獲得新的體驗,受到它的凈化與提升。比如,歌德曾經在《詩與真》這部自傳中,就提到了在他6歲左右受到法國人所上演的戲劇,及自己與小伙伴所喜愛的木偶劇的影響,對其自身的發展有極大作用。
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二十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兒童戲劇獲得了初步發展,出現了《去見毛主席》、《報童》等單一性主題與簡單情節的兒童戲劇,不僅讓兒童上演,而且透過這種方式開始注重對兒童的教育及影響。
改革開放后獨幕兒童劇、五幕劇開始登上戲劇舞臺,如《鐵鐵》(劉明厚)、《奇怪的101》(羅英等),尤其是少年宮這種類似教育機構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拓寬了兒童戲劇的題材與范圍,少兒自主性地開始參與到兒童戲劇的創作過程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諸如《寒丹鳥的秘密》、《考拉和熊的故事》,以及以我國古代寓言為基礎改編的《寒號鳥》等,也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再進一步發展,就是民間文學被拉入到兒童文學之中,兒童戲劇的主題,有了更廣泛的來源,因而也獲得了較大發展;另一方面,兒童戲劇的創作者開始注重對于外國經典作品,如童話故事、民間傳說等方面的改編,從而帶動了我國兒童戲劇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具有活力的發展時期。
進入21世紀,隨著各種影視劇、舞臺劇的影響,兒童戲劇中也有了更多的元素體現,如歌舞在其中的運用就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并在《快樂小鎮》、《想變蜜蜂的孩子》中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深受兒童的喜愛。隨著兒童戲劇的發展,也進入到了一個屬于兒童世界的戲劇創作階段,尤其是在當前時期,“成人中心”被成功去除,出現的新型兒童戲劇更加符合我國少兒生理、心理的發展特征,并且形成了以想象力、游戲、趣味性為主的創造能力保護與訓練培養的新思路。
兒童戲劇在少兒發展中的教育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以下從感性的體驗、個性與創造力保護、文學修養初步培養三個方面進行具體說明。
首先,在兒童期,少兒對于世界的認知主要來自感官,所以,需要注重感性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從觀察能力、體驗認知、基本的善惡觀念來進行教育,兒童戲劇因其人物、場景、故事、動作、舞蹈等,既能引起兒童的興趣,也能夠滿足這些基本的感性教育要求,所以,在少兒發展中具有顯著的教育意義。
其次,在現代少兒教育理念中,以創造能力的保護、培養為基礎,注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這個方面要求符合兒童的游戲心態、好動心理、天真好奇等,兒童戲劇不僅具備這些功能,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兒童的模仿力、在故事情節中理解善惡,分辨好人與壞人,重要的是能夠通過現代化的兒童戲劇藝術訓練兒童對各種藝術門類的認識與熟悉,從而埋下創造的種子。
第三,兒童戲劇中的服裝、道具、舞臺設置、藝術表達手段(文字、語言、動作)等,均能夠給兒童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從兒童戲劇中少兒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戲劇藝術的審美趣味,加強少兒對于事物的藝術性感知,最終在熏陶中達到提升其文學藝術修養的目的。
總之,現代化的兒童教育理念以保護、訓練、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為主,重點在于對兒童各項潛在能量的激發、引導,其基點建立在“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之上,所以,一方面需要正視兒童戲劇對于兒童的影響是多面的,同時,也應該理解兒童戲劇中多種元素對于兒童教育的意義;另一方面,需要將兒童戲劇與少兒教育的關系進行進一步解析,在二者之間建立起一個聯動的互相促進的形式,從而更好地通過兒童戲劇促進少兒發展及教育。
[1]鄧琪瑛.兒童戲劇表演藝術教育新范型的探索——以臺灣“校園兒童影戲”與浙江“婺劇進課堂”為比較研究[J].教育學報,2015(4).
[2]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第四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開幕式劇目大型兒童劇《寶船》[J].藝術評論,2014(8).
I207.33
A
1007-0125(2016)12-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