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良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00)
創造力培養:京劇教學的生命與核心
沈志良
(沈陽師范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00)
創新是京劇藝術的生命與靈魂,為京劇藝術培養新人的京劇教學,也必須以創造力培養為生命與核心。本文從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意義、主要內容、必要舉措三大理論層面,對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這一重要命題,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與論述。
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意義;內容;舉措
創新是京劇藝術的生命與靈魂,為京劇藝術培養新人的京劇教學,也必須以創造力培養為生命與核心。然而,創造力培養本身,又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復雜系統工程與藝術創造工程。為此,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京劇教學的實踐經驗與理性思考,對這一重要命題發表幾點拙見,以作引玉之磚。
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的第一個層面,是它的重要意義。這是一個理性認知的“軟系統”,也是一個智力支撐系統與動力之源系統。因為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創造力培養的重要意義,才能把思想化為行動,具體落實到京劇教學的實踐之中。
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是當今世界各國家、各領域的一個大主題、大戰略。我國早把創新作為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之一,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樹立創新自信,要求我們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1]當下,全國已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新形勢下,我們要重點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2]
由此可見,創新具有整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意義。
其次,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是一切藝術的生命與靈魂。“精神生產比物質生產需要更多的創造性。尤其是藝術生產比起其他精神生產來,更需要藝術家將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個性‘物化’在自己的藝術作品或藝術形象之中。……藝術的生命就在于創造和創新,沒有創造,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3]
最后,必須充分認識到創新是京劇教學的生命與核心。京劇教學是為培養京劇新人服務的,京劇表演作為一項藝術創造活動,以創造力為動力與支撐,而不是機械模仿,是培養真正的演員而不是“大學員”。所以,京劇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為生命與核心、目標與宗旨。
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的第二個層面,是它的主要內容,這是一個“硬系統”與“實體系統”,因為內容是一切事物內部諸要素的總和。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必須以其具體內容為依托和憑借。具體來說,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創造力的基礎與前提,而創造性思維乃是“產生新思想的思維活動。它能突破常規和傳統,不拘于既有的結論,以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開拓性、靈活性、獨特性、有效性和非常規性等基本特點。”[4]創造性思維又包括靈感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性思維、跳躍式思維等。
(二)綜合創造力。綜合創造力包括培養學生的各種心理能力(如感知力、聯想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力等)與各種表演能力(如人物塑造力、風格表現力、技巧體現力等)。要求做到心理能力與表演能力的有機統一。
(三)功法創造力。功法創造力是指“四功五法”(唱、做、念、打與手、眼、身、法、步)的創造力,尤其是在創造新的表演程式方面,要下大功夫。
京劇教學創造力培養的第三個層面,是它的必要舉措,這是一個“保證系統”。具體而言,應采取以下幾項必要舉措。
(一)創新教學劇目。要打破墨守成規、因循守舊、“老戲老教、老教老戲”的格局,努力選擇、編創新型教學劇目。一方面,要及時選擇新創作的劇目,作為教學劇目;另一方面,要努力創編本校自編的新劇目。教學劇目的創新度,決定了學生的創造力。在這方面,舊科班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借鑒。例如京劇女科班崇雅社,1916年就首演該社的創編劇目《斬黃袍》《鬧松林》《碰碑》《賈家樓》等。又如京劇科班小榮椿社,也首演該班的創編劇目《陳塘關》《雙心斗》《三俠五義》等。再如三樂社,是梆子、京劇“兩下鍋”的戲曲科班。1912年4月,由該科班尚小云、荀慧生(白牡丹)兩位京劇學生分別首演了創編劇目《蘆花河》和《闖山》等新劇目。
(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行之有效的舉措。在這方面,舊科班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教學經驗。例如三樂班的尚小云,先學武生,后改老生,再改青衣;又如中華戲曲學校的王金璐,原學老生,后改“楊派”武生。
(三)籌集創新基金。要千方百計籌集創新基金,作為創編新型教學劇目,獎勵學生創造力與教師創新力的財力保證。
[1]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3.
[2]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重要論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6.
[3]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50.
[4]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221.
G42
A
1007-0125(2016)12-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