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資訊
SANNONGZIXUN
2016·24

12月12日,省農委在長春舉辦了全省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培訓班。省農委副主任張永林出席了開班儀式并致辭。
張永林指出,轉基因技術是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核心。經過多年的研發與推廣,全球轉基因產業蓬勃發展,2015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達27億畝,全世界1800萬農民受益。舉辦此次培訓班目的是通過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的學習,更好地貫徹落實《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配套辦法,進一步推動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監管,有效促進我省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與產業健康發展。
張永林強調,各地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要認清形勢,充分認識轉基因作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加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對本地區的轉基因作物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口等活動要進行監督檢查,嚴格執法,認真做好轉基因作物安全監管工作。一要明確職責,履行各方責任。落實研發者的主體責任、農業行政部門的屬地管理責任及種子生產經營者責任;二要突出重點,強化工作落實。各地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要依采取有效監管措施,堅持抓主抓重、嚴控源頭,加強對重點區域、重點單位和重點環節的執法監管,切實將轉基因作物監管措施落到實處,促進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三要加大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此次培訓班邀請了吉林農業大學王丕武教授和農業部轉基因檢測中心(長春)主任、吉林省農業科學院質標所副所長李飛武副研究員為培訓人員進行授課。兩位專家對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規、國內外研發進展、農業轉基因生物評價與檢測,以及轉基因生物科普知識等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解讀和生動講解,使學員們對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深刻了解。
各市(州)、縣(市)農業局科教處(科)長,種子管理站站長,農業執法隊隊長,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科研處(科)長,省內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及種子企業的相關人員200余人參加培訓。

我省今年糧食產量突破歷史最高水平,達到743.44億斤,比上年增加14.04億斤,增長1.92%,總產量繼續位居全國第四位;全省糧食平均單產986.99斤/畝,比上年增加29.38斤/畝,增長3%,繼續位居全國第一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60.04斤/畝。我省糧食產量已連續4年突破700億斤。
我省糧食生產連續取得豐收,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的結果。春播期間,氣象條件總體較好,各地備春耕物資準備充分,注重發揮農業機械效率高、質量好的優勢,搶時間和進度,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大田播種和水稻育秧插秧,實現了一次播種拿全苗,為全年農業豐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種植業結構調整落得實。2016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8698萬畝左右,糧食播種面積7658.57萬畝,比去年減少162.43萬畝。其中,籽粒玉米面積5567.42萬畝,比去年減少332.58萬畝,超額完成了農業部下達的調減籽粒玉米300萬畝的任務;水稻1215.34萬畝,比去年增加33.34萬畝;大豆323.2萬畝,比去年增加71.15萬畝;雜糧雜豆396.69萬畝,比去年增加58.69萬畝;落實“米改豆”調整試點100萬畝。
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推廣應用效果好。完成測土配方施肥測土面積2600萬畝,實現糧食主產區全覆蓋,手機測土施肥實現全省全覆蓋。開展生物防治玉米螟3530萬畝,實施農田統一滅鼠1927萬畝,可降解地膜示范14.45萬畝。水稻病蟲害航化作業面積首次突破200萬畝。首次在6個水稻生產縣安排8萬畝生物防治二化螟試點。新引進墨西哥鮮食玉米、飼草玉米和蔬菜新品種試種。建立6個水稻控藥控水和6個玉米控肥試驗區,集成試驗示范綠色植保和節肥節水技術措施。新建智能水稻浸種催芽育苗車間27棟。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綠色植保等應用面積不斷擴大。
防災減災措施得到強化。增打抗旱井1847眼,玉米抗旱坐水種1660萬畝,人工增雨作業增加降水13.7億立方米。及時開展“獅子山”臺風災害抗災自救,減少災害損失。加強病蟲害防控,重點監控土蝗、玉米螟等動態,提早做好防治預案和防治藥劑、藥械等物資準備,遏制了大面積為害的發生。

日前,國家商務部公布了2016年各省(區)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和龍市榜上有名。
和龍市把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和全力開展電商典型示范創建作為電商工作重點任務之一,主管領導三赴杭州參加學習,實地考察,并通過舉辦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會、電商助推農村扶貧培訓會等多項活動,提升全市電商發展的氛圍;積極推動大米、木耳、蜂蜜、明太魚等優勢產品參加圖洽會、中國(長春)電子商務博覽會、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農產品對接采購大會等各類展會,拓寬產品銷售渠道,促進電商發展。
據了解,國家將對入圍“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的和龍市撥款1500萬元,用于扶持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這將有力地促進和龍市綠色轉型發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四平市經濟貿易學校受四平市農委的委托,承辦了2016年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的培訓工作。學校高度重視,由校長劉占發親自組織、調配優秀教師,并通過市農委及其他部門聯系、聘請省內包括12316農業熱線在內的多名農業專家組成講師團。
這次培訓的學員是由石嶺鎮、葉赫鎮委托各村選派的種植大戶或合作社的骨干以及模范帶頭作用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從理論課程到實踐參觀,從國家政策的解析到果樹的剪枝技術,從大到小,使學員們全面了解了國家政策,掌握了種植結構調整的方向與技術知識。
為提高實踐課的份量,11月29日至12月2日,學員們實地參觀了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及周邊農戶。深入了解了遼寧省設施果樹發展的現狀,參觀了設施桃和設施葡萄的產業園區,以及最新的栽培技術。市農委、市經貿學校服務“三農”,扶植農戶盡快調整種植結構,盡早致富的目標,一直在路上!
為做好2017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前期工作,近日,蛟河市財政局立足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作實際,嚴把四關落實前期工作,為項目順利實施做足功課。
嚴把宣傳動員關。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項目相關鄉(鎮)宣傳動員,組織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向群眾宣傳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政策,宣講其重大意義和重要目的,調動農民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
嚴把調查勘測關。把自然、社會、經濟及農村生產生活等因素全部列入調查范圍,逐村走訪農戶,排查所有數據。詳細掌握項目區群眾的想法和意見。
嚴把項目設計關。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化、人性化原則,準確把握國家政策、項目建設標準,既立足當前,又預見未來,結合實際、科學合理地布局農田的基礎設施,統一布置,形成治理的整體性、系統性和連續性。
嚴把項目論證關。通過走訪群眾、察看現場、查閱資料等形式全面了解項目設計情況,結合項目區水資源、新農村建設、鄉村規劃、農田基礎建設等情況進行調查,在充分了解情況的前提下,反復論證其科學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