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節 單元組成
草原鴨父母代種鴨每個飼養單元一日齡種雛由140只(母鴨110只;公鴨25~30只)組成。這樣,在種鴨開始產蛋時可以留出至少105只母鴨和21只公鴨用來組成產蛋群。
第二節 生產關鍵點
要取得最好的生產性能,需要采用高標準的管理和飼養,使得鴨群處在最佳的生產狀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維持準確的體重,控制光照時間和維持公母鴨的比例,這是實現目標性能的核心關鍵點。
第三節 場地、人員和現場要求
1 場地選擇
種鴨場地(圖1)應盡可能地與附近其他生產區域分開,以盡量減小疾病傳染的可能性。最短的間隔距離應該≥3公里。
在一個多齡鴨場內,種鴨舍也可以按用途劃分為一系列不同的場地,如育雛鴨舍、育成鴨舍和產蛋鴨舍。每一階段生產安排在不同的鴨舍里進行。鴨子也可以在同一鴨舍里,從一日齡飼養至生產結束。
2 鴨舍的適用性
種鴨最好還是地面養殖,所使用的鴨舍必須能為鴨子提供舒適的環境,保護鴨子不被其他動物咬傷,不受惡劣氣候的影響,并避免與潛在的致病菌接觸(圖2)。
鴨舍必須根據所飼養鴨子的數量,提供足夠的飼養面積和通風,并且能夠通過可調節的計時器控制光照時間。
鴨場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封閉養殖或半開放養殖。當然,基礎設施和裝備保證對封閉養殖的要求是很高的。用于鴨舍的建筑材料和表面材料需要便于定期清洗和有效消毒,這對生產效率的發揮將有很大的幫助。
3 舒適的環境
理想狀況下,鴨子最好生長在與不同生長階段相適應的相對舒適溫度的環境中。這樣,日常管理就尤為重要,最大程度地處理好溫度、濕度、通風三者關系,是日常基礎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環境溫度較高或較低的情況下,應需要通過加熱和降溫等特殊的鴨舍和管理方法予以保證,所以鴨舍基本的基礎設施和裝備是必不可少的。
4 供水保障和地面條件
鴨子屬水禽,喜水。然而用水管理不當,會造成很潮濕的環境。為了維持較好的地面狀況,在育雛期結束后,鴨舍內飲水槽應放在條板或網狀板的飲水區域,通常稱為飲水島。這樣能便于讓所有的廢水流走,而不會長時間在鴨子周圍形成水灘。通往飲水島的通道應是有斜坡的網狀板斜面。最好把飲水島用一較低而牢固的欄板(磚墻)圍起來,以防止水從飲水槽中飛濺或減少鴨子行走帶到墊料上。同時,所有鴨舍內的設備都必須經常檢查和維修,保證其正常使用。圖3為鴨舍內的飲水設施。
5 飼養人員
高質量的種鴨生產,需要鴨場全體職工和管理人員都具有關愛之心和認真負責的態度。所有人員都必須重視飼養管理中的每一細節,鴨場要建立一系列生產標準、業務流程及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機制予以保證日常經營。管理人員必須定期檢查鴨子、鴨舍和飼養程序的有效執行情況,并科學認真記錄,每一群鴨都必須有具體的飼養人員專門負責且保持穩定。
6 一般管理(圖4)
6.1 保持鴨舍及鴨舍周圍區域干凈、清潔、無雜草。
6.2 維持有效的日常害蟲控制措施。
6.3 防止野生禽鳥進入鴨舍。
6.4 使用高質量的飼料和清潔墊料養殖。
6.5 種鴨場入口處設車輛消毒通道和人員消毒通道。車輛消毒通道設車輪清洗消毒池和噴淋消毒設施,以保障對過往車輛的全面清洗消毒;人員消毒通道設鞋靴消毒池和噴淋消毒設施,以保障對過往人員的全面消毒;入口處還要設更衣室,進入場區人員要按程序更換服裝和鞋帽,之后方可經過消毒通道進入場區。消毒劑和噴淋、清洗設備要以保證正常運行為準,以此來保證衛生和防疫計劃的有效實施。
6.6 豎立警示標牌,使全體人員充分意識到潛在疾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