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利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3)
?
淺談高校圖書館館舍再造與服務
余利紅(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3)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高校圖書館建筑和服務理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圖書館館舍再造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規劃設計要有超前思想,并要充分考慮學校教學科研和建設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館舍再造;服務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28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圖書館館舍建設迎來了黃金時代,各地高校圖書館紛紛實現館舍再造,一批新校區、新圖書館拔地而起,給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推動了圖書館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圖書館建筑是時代的產物,館舍再造與同時代圖書館服務職能是密切相關的。我們要以服務學校本科建設發展為根本目標,切實做好圖書館館舍再造的工作。
1.利用自然采光,營造高質量的視覺環境
頂部采光因其透光量大、照明分布均勻、沒有采光口朝向、平面布置還可充分利用側墻面而更加靈活等優勢,在現代圖書館建筑中十分盛行。由于自然直射日光的瞬息萬變,室內采光效果的變化幅度也相當大,會產生眩目、照明過度或照明不足,對讀者閱覽條件造成不利,所以要用遮陽板、織物窗簾、特種玻璃材料以及設計時注意選擇各種合適的采光口等各種漫反射面,將直射光變成柔和、穩定的間接光,充分利用光能,增加采光效果,提高并改善視覺環境質量。
2.選擇家具要多樣化
圖書館家具的選擇不單要經濟、結實、耐用,而且家具的設計是整個圖書館建筑設計的一部分,家具的造型和顏色必須與建筑本身的風格相吻合。恰到好處地運用家具材料的色調,并在建筑內部栽種些綠色植物,可以進一步美化室內環境,起到減輕讀者視力疲勞的功效。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藏書設計不同的家具。比如在英國拉夫勃洛技術大學圖書館,不同類型的圖書資料各就其位,井然有序:開架書都放在7層的鐵質書架上;工具書放在6層的架子上;超大型書和非書資料放在特制的架子上;現刊放在斜面似的架上;一些不便處理的資料一般放在特制的盒子里;不常用的資料用密集書架儲存起來,這樣可以有效節省空間。也可以針對不同讀者設計不同家具。本科生、研究生、博士、教工、訪問學者等不同讀者他們的學習目的各有不同,對圖書館家具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像研究手稿、地圖等桌面就要大些。圖書館可以設置單人桌椅、雙人桌椅、四人桌椅,部分桌子間還可以用擋板隔開,甚至可以設立一些研究座位和消遣性的座位,這樣的家具設施可以充分體現出靈活性,也便于讀者根據自身的需求和愛好,自由挑選他們最中意的座位。擺放幾組家庭樣式的圓桌椅、和簡易沙發,備點茶、咖啡等飲料,可以給讀者消除學習和工作帶來的倦意,給圖書館本身增加美學色彩,還可以為圖書館增添生機和贏得較好聲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采用大空間格局
傳統圖書館設計一般都是按“三大空間”——閱覽區、書庫區、行政業務辦公區布局的,現代高校圖書館在面積上明顯擴大很多再采用“三大空間”布局,就會因距離太遠,聯系不便造成人為的隔絕局面,與圖書館設計應以讀者為中心相背離,為實行藏、閱、查、借一體化管理和借書、閱覽、自習三合一,必須構建綜合性多功能空間即大空間格局。減少固定隔墻,減少水平樓道,將各項活動置于一個寬闊的空間,盡量把空間留給讀者,根據讀者的不同需求和對文獻利用程度,靈活地調整文獻布局使與空間形成互動,提高館舍的使用程度。這樣可提高建筑面積的使用效率,布局適當,既美觀也便于管理。業務用房采用大空間,工作人員在一起,彼此監督,誰干好干壞,遲來晚來,一目了然。閱覽室、書庫實行大空間開架閱覽,大家都在認真看書,自然會形成一種自我約束力,保持室內安靜,這樣人在書中、書在人旁,消除書與讀者之間一切人為障礙,最大限度地方便讀者利用文獻信息資源,在讀者、知識、館員之間,創造出和諧的交流環境。
20世紀90年代,信息共享空間在美國高校圖書館興起,這種空間形式被認為是圖書館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高度融合的空間改革試驗田,如今已在國內外眾多圖書館推廣為現實。“虛實交融”已經從一種先鋒理念升級為現代圖書館空間建構的首要策略。2003年,我國學者根據當前存儲信息資源的方式首次提出了圖書館“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的概念。所謂實體空間是指:包括紙質、聲像、電子出版物等物質化的一切信息資源的單位面積存儲空間;虛擬空間是指:數字化的信息資源在網的無限存儲空間環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字圖書館”或“電子資源”。現代圖書館館藏、閱覽、交流的空間比例正發生著逆轉。紙質書刊大量進入密集書庫或遠程存儲,讀者使用空間大幅提升并走向多元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持續發揮滲透力和擴散力,令高校圖書館虛擬空間建設催生出各種創新思維,圖書館虛擬空間已不再是“數字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別稱,而是呈現泛在信息服務化即:用戶在哪里,服務就在哪里,用戶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獲得圖書館的服務。這無疑拓展了高校圖書館全新的服務內容,從而使實體空間不再是服務實施的背景,而是起核心作用的要素。在電子商務中,O2O是應用線上虛擬的購買或營銷活動帶動實體店面的業績,我們也可以依此效仿,把高校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看作商品,利用虛擬空間的使用和營銷來提升實體空間的利用率,讀者通過電腦或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訪問圖書館的網上借閱平臺(虛擬空間),提出借閱請求,圖書館工作人員找到圖書后,通過物流系統配送到讀者指定的地點(實體空間),同時短信通知讀者,讀者憑證刷卡取書。所謂“服務O2O”,比如現在出現的“真人圖書館”:是一種將有豐富閱歷、具備專業特長的人,作為“活體圖書”在網站上提供預約、借閱,然后讓讀者與真人書在實體空間通過真實對話交流,實現知識與經驗分享的獨特服務形式。它不但突破了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基于文獻的服務內容,而且可以現場感受到真人書的人格魅力、治學精神,達到精神層面的深層次“閱讀體驗”,這是虛擬空間交流所無法實現的,顯示出實體空間為思考、創新和交流提供支持的場所核心價值。高校圖書館應該有這樣的超前思想,帶頭走在時代的前列。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高校信息資源實現共建共享成為可能,21世紀的圖書館將由傳統的、實體圖書館,逐步轉向實體和虛擬相結合的圖書館,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讀者可以不受區域、期限的限制,任意搜索,查閱資料。比如,我國國家科學圖書館實施的“資源到所、服務到人”、“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戰略,將資源開通到了科研人員的桌面上,向讀者提供到所、到組、到人的服務。向院內、外人員提供網上參考咨詢服務,將讀者所需要的各種信息資源與文獻管理和情報分析工具有機集成,為讀者構建 Escience綜合知識環境。新型高校圖書館應該是一座智能化建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節點,在館舍再造時,要把電子計算機系統、聲像系統、通訊系統、消防安全系統等綜合起來,充分考慮聲、光、電等技術需要與圖書館建筑的有機結合,統一完成布線,一次性完成館內外所有系統設備功能。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館舍再造,一定要根據學校建設發展的需要,在不影響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前提下,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館舍再造,將實用和美觀結合起來,要充分體現人性化需要,充分考慮到未來圖書館發展的趨勢,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學生第二課堂”、學校的“心臟”,成為高校廣大師生學習、研究、思考的殿堂,成為一所完備的、新型的、現代化的建筑。
參考文獻:
[1]陳界.現代圖書館建筑的特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1991(4)50~53。
[2]王世偉.論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六大重建[J].圖書館,2000,(4)。
[3]黃俊貴,林漢城.公共圖書館轉型與定位的探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5)。
作者簡介:
余利紅(1968-)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