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
大學英語翻譯類公選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思考
李鐵(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公選課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也提上日程。大學英語翻譯類公選課,作為人文社會學科的課程,積極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可以為非英語專業學生增強全面綜合素質提供有益的輔助,并為拓展學生的就業能力提供優質的砝碼。
關鍵詞:翻譯類公選課;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改革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81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各種網絡媒體和資源充斥社會的各個角落。學生獲取信息和新知的來源也隨之拓展。傳統的“一支粉筆、照本宣科”早已不適應新媒體的常態變化,包括公選課在內的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大學英語翻譯類公選課課程是針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人文類課程,集理論和實踐內容于一體,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本科教育階段學習年限短、學習任務重,再加上學校對各個專業公選課選修學分的限制,導致大多數學生重本專業職業能力和素養的培養,而忽視必要的第二語言技能的加分含金量。英語翻譯類課程往往只能被當做是全校公選課進行選修,且常常受到學生的忽視。在公選課堂上,老師時常會尷尬地獲知:學生是因為無熱門課可選,才迫淪落到翻譯課堂中。而學生也習以為常地認為翻譯就是一門嚴肅的課程,枯燥乏味是課堂教學的特點。
事實上,隨著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越來越廣泛融入國際社會和合作中,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往活動日益頻繁,與英語相關的行業如經貿、外交、文化交流、旅游等涉外工作崗位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擁有英漢雙語的翻譯技能可以大大增強非英語類學生的個人入職能力,并受到更多優質企業的青睞。在經歷數論高校教學質量改革年后,翻譯類課程已經由“重理論,輕實踐”逐漸貼近學生需求,貼近社會以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更多的設計“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課堂教學改革早已悄然進行。
1.課堂教學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翻譯類公選課程的主導思想應是把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入到實踐技能當中,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任何拋棄理論構建,單純學習翻譯實踐的觀點都是不長遠的,是違背學習規律和創新規律的;但任何把理論放到制高點,淡化翻譯的口譯和筆譯技能的提法也是不可取的。理論唯有在實踐中反復運用并指導翻譯實踐,才能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效果,才能把碎片化、零亂化的技能串聯起來,靈活拓展,得以充分地和本專業知識相結合。具體來說,多元化的理論是為多層次的翻譯實踐所服務的。理論層面可以涉及字、詞、句、篇章方面的翻譯理論、語用學方面的翻譯理論、文化方面的翻譯理論;相應的實用翻譯可以包括金融翻譯、法律翻譯和旅游翻譯以及其他實用翻譯類型。
2.充分利用多種現代化媒體,構建立體式課堂教學手段
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英語翻譯公選課課堂教學改革增添了活力。多媒體課件注重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可以把復雜的理論呈現為具體的實例,化靜態語言表述為動感現場口筆譯演示。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呈現手段,多媒體教學課件已經顯現出其特有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其教學效果毋庸置疑。現在的大學生都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習慣于多種社交網絡和媒體以及手機終端的視覺文化和娛樂文化,公選課的學生都是非英語專業的背景,比起英語專業的學生缺乏對英語翻譯學習的由衷熱情和專業動力。適時的運用網絡、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提供的即時信息有利于優化學生知識結構,使學生在課堂中獲取更多最新的翻譯常識和翻譯新思路。這些信息具有簡短、高效、容量大的特點,并與社會的政治、經濟以及民生息息相關,運用有聲有畫面的展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并使原本有些枯燥的知識灌輸變得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
3.知識性與娛樂性為主的教學內容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曾指出,由于印刷術時代的衰落和電視時代的蒸蒸日上,整個美國已經步入這樣一種境地—“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盵1]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不再認為教育應該建立在緩慢發展的鉛字上,一種建立在快速變化的電子圖像之上的新型教育已經出現在我們面前”[1]教師不光要盡可能利用圖像時代可資利用的一切資源,而且要變傳統的“寓教于樂”為“寓樂于樂”,把教室“改造成一個教和學都以娛樂為目的的地方?!盵1]暫且不提這種說法是否有些偏激,但卻確實指出了當代課堂教學氛圍與傳統課堂氣氛的不同。適度的娛樂性是課堂中知識向正轉化的“催化劑”,它構成整個嚴謹課堂中的有節奏的韻律,銜接起課堂教學的轉呈起接。如在學習中國飲食翻譯的單元中,就可設計小組趣味活動:每組為圣誕節和中國的春節設計兩桌佳肴,要求符合中西方文化,并用英語給每道菜品命名。實踐證明,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想法新穎、搭配合理、語言運用恰當、翻譯到位。所以兼顧娛樂性的課堂活動設計務必要與所學相關,不但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深刻掌握各種不同的翻譯技巧和策略,培養他們對文化和翻譯的正確認識,間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并同時使學生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訓練機會。[2]
把握娛樂的度是順利開展翻譯課堂教學的關鍵。中國著名英語文體學研究專家、英語教育家秦秀白先生,曾撰文指出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生動”和“活躍”,將娛樂行業(show business)的某些元素帶入課堂,大搞娛樂游戲和表演,甚至提出Teaching is an art of acting的說法。[3]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熱烈,,實際上規范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得以輸入和有效輸出。無論什么時候都需謹記:高校不是娛樂場所,而是傳承知識、創造知識、崇尚科學和追求學術卓越的象牙塔。
大學英語翻譯類公選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應基于學生需求、社會需求、職業需求和學科需求的維度上,從課堂教學教學宗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式等方面逐步推進和深化改革。不可否認,隨著我國經濟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掌握系統的翻譯策略和技能對非英語類學生來說是不無裨益的,勢必將成為他們擇業時的能力砝碼。
參考文獻:
[1]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陶祝婉.高職歷史文化類公選課娛樂化教學改革[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3]秦秀白.警惕課堂教學娛樂化[J].當代外語研究,2012(7).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安文理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664.
作者簡介:
李鐵(1977-)女,內蒙古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