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論文摘要:當自主德育之花在校園的四角天空生根發芽時,我們期待著教育由充滿希望的春天,走進充滿希望的秋天,等待學生收獲成功的收獲之秋。
關鍵詞:教育、西方教育、自主德育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綴“e”有“出”的意思,意為“引出”或“導出”,意思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某種本來潛在于身體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從詞源上說,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強調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自內而外引發出來,以成為現實的發展狀態。
引用網絡上比較流行的一段關于成長的話:“在批評挑剔中成長,學會吹毛求疵;在恐懼中成長,學會憂慮害怕;在恥辱中成長,學會自覺有罪;在寬容的環境下成長,學會耐心;在鼓勵中成長,學會自信;在贊美中成長,學會賞識他人;在認同中成長,學會愛惜自己;在肯定中成長,學會立定志向。”讀過,會讓我們的心理有許多的感慨,當自主德育之花在校園的四角天空生根發芽時,我們期待著教育由充滿希望的春天,走進充滿希望的秋天,等待學生的收獲之秋。
一、“內發”一詞——讓德育更注重學生為本
西方“教育”一詞是內發之意。自主德育主題的引領下,我們把情感的種子播種在教育的沃土,把知識的種子播在學生的心田,讓學生能夠開心成長,快樂成才,演繹著“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的教育追求和向往。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探究走在思考、探索和實踐的智慧里。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活里,把你和你的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德育看德育,我們的課題便有了生命、便有了靈魂和思想。
“自主德育”,是德育工作的一種更高的境界。“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更將德育工作精細化、品味化,將家庭,學校、社會更緊密地結合。很多課題只是就單一的一個點來研究,沒有構成系統和體系。目前關于“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探究課題的研究幾乎為零。而“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更符合現代社會的德育培養模式,更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心靈內部的東西引發出來——讓德育工作更注重學生內心世界的成長
課題“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探究”的指引下,教師的發展找到了方向,我們暫且給這樣的引領成為教師的思想坐標。自主生態、融合發展的德育模式,詮釋著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引領和感情,他向著教育智慧的深處,更向著深處的教育智慧。指引著學生成長的方向,引導著孩子成長的步伐。
關于“自主”的剖析、關于“生態”的剖析、關于“融合”的剖析、關于“模式”一詞的剖析、“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的內涵,讓學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引領,讓每位老師主動成為探索型、學習型、思考型的學術型教師,在智慧教育的引領下感受著做教師的幸福。
學校德育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中,以“發展教育”思想為主導,統籌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在自主發展的基礎上融合于學校、家庭、社區、社會,進而融合于世界。
“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強調在自主中謀求融合,在融合中凸顯自主,使學校的教育資源得到最佳配置,讓學生在自主與和諧的教育氛圍中完善個性、發展其社會性。在校園文化的深厚底蘊基礎之上,創設學生喜歡的自主德育的主題德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德育的需要,進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德育的更高層次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與家校、與社會緊密結合開展德育工作,力求高效、實效。
三、順其自然的活動——自主德育關注教育智慧來激發學生的潛能
在自主生態——融合發展德育創新培養模式課題教育效果的直接影響下使德育工作放眼未來的教育管理,而這種管理又涉及到人才的成長。學校、家庭、社會,學生、家長、老師之間的關系微妙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總有一天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其實這些都是互通的、都是一體的,都是共融的,在學校管理的合理化探究下,引領著教師智慧的教育人生,開啟著學生的智慧成長之路。
做智慧教師,用智慧開啟智慧,已經成為全社會全體教師的價值觀念和追求目標,更應該成為學校管理的核心價值取向。做智慧的教師,培養出智慧的學生。我們在課題中思考、在課題中感悟,更在課題中踐行。
(1)引領教師——思“智慧教師”的內涵
教師智慧是有形的,卻又是無形的。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育智慧主要表現為教師對于教育教學工作規律性的把握、創造性駕馭和深刻洞悉、敏銳反應以及靈活應對的綜合能力。學校管理中要形成氛圍,教師學習的氛圍。
“智慧”的教師注重的是學生“成長與成功”,學校教育管理更應是以真摯的目光、滿腔的熱情、不懈的努力期待著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2)提升教師——悟“智慧教師之行”
就針對目前中國學校教育的局限性而言,教育就是生長,其本質是人的發展,也就是說,教育的過程就是發掘人的天性、潛能以及潛在價值的過程。教育管理中,要提升教師的實踐之道。教會孩子做人,培養“人”比培養“才”更加重要。教育管理必須立足于培養一個具備健康人格的現代人,所以,教育決不僅僅是某一種技術,而應當是一種素養,是一種大智慧。教育管理絕對不是機械化實行的一個過程,而是有著生命溫度的一個探究過程。
(3)帶動教師——走智慧教師之路
泰戈爾說過,“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教育正是水的載歌載舞,而這“水”就是教師對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學校管理中有義務帶動全體教師走智慧之路,師愛當頭。這是教育工作對每一位教師提出的特殊要求,帶著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走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一定可以看到大樹后面是一望無際的深林,星星的背后是浩如煙海的星空。
學校管理是承載育人功效的核心,而引領全體教師成為一個有智慧的教師,施行智慧的教學行為來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是種執著,更是一種堅持不懈的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