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A物業公司受B小區開發商委托,于2014年3月10日開始對該小區進行物業服務管理。2014年3月26日,A物業公司與小區業主王某簽訂了物業管理合約并簽署了《住戶手冊》,明確約定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隨后王某發現所購房屋的墻壁出現了裂縫和起皮現象,屋頂、陽臺也出現了滲漏等質量問題。王某多次向A物業公司反映,但A物業公司以不在其職責范圍等理由推脫,于是王某便拒繳物業費,A物業公司與王某溝通無果便將王某訴至法院,要求王某繳清所有物業費,并加償延期繳納物業管理費的滯納金。
法院判決及理由
法院在審理后認為,原告A物業公司與被告王某之間的物業管理合約,是雙方真實意思的體現,合法有效,且原告按照約定,完全履行了向被告提供物業服務的義務,被告亦應依照約定完整履行向原告支付物業費的義務,其拒絕支付物業費對原告構成違約,應承擔向原告支付物業費的民事責任。故判決王某依約支付拖欠的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的物業費。
而對于滯納金,由于物業費的交納時間原被告雙方未明確約定,且原告也未提供其向被告催收物業費的證據,因此法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物業費滯納金的請求不予支持。另外,被告提出的所購房屋存在墻壁裂縫、起皮,屋頂、陽臺漏水等質量問題與本案不屬同一個法律關系,被告可另行提起訴訟,本案對此不予審理。故法院判決王某違約,應繳納物業費。
律師提醒
《物業管理條例》第31條規定,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圍,承擔保修責任。根據該條規定,在建設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內,建設單位對房屋存在的墻壁裂縫、起皮,屋頂、陽臺漏水等質量問題承擔保修責任。當業主遭遇到住所出現質量問題時,應視房屋是否在保修期內與建設單位聯系維修,而拒繳物業費不利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維權時,業主應首先明確住宅是否超過了最低保修期限,并確認維修責任人,搜集證據,通過協商、走司法途徑、曝光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拒繳物業費不僅不能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反而會影響解決房屋質量問題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