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軍 雷 帥盤山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刺參吊籠養殖技術
李成軍雷帥
盤山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刺參不僅是珍貴的海洋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一直倍受人們的喜愛,但是近幾年隨著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野生刺參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人工養殖成為必然趨勢。人工養殖的方式有很多,下面介紹一種綜合效益最好,管理問題最少的方式。
吊籠是在刺參適宜的海域搭建筏架,把養殖籠拴在筏架上養殖。采用吊籠養刺參的優點是擴大了刺參的養殖區域,為較好的利用海域資源開辟了途徑。
1.有利于健康養殖
用來養殖刺參的籠子大多為滲透式多層結構,每一只籠子都構成刺參生長的小生態環境,通過籠子內外海水交換,能夠保持水質清新,有效預防病害的發生,采用吊籠養刺參整個過程中均不采用藥物,保證了刺參的質量,增產效果明顯。
用來養殖刺參的籠子分為4~6層,把它們吊掛在筏架上,就形成了立體養殖模式,與以往的養殖刺參模式相比,養殖的數量明顯增多,養殖出的刺參出皮率高,品質好,增產效果明顯。
2.管理方便
吊籠不需要換水,不需要增氧,方便管理,刺參都生長在吊籠里,只要把吊籠提上來便可直觀的觀察刺參生長情況,便于日常管理和收獲。
1.海域選擇
風浪小,流速慢,水質肥沃,海水溫度在8~30℃之間最適宜,鹽度在26‰~34‰,水中的pH值7.8~8.4之間,溶解氧大于等于15毫升/升。
2.養殖模式
目前我國用于吊籠養刺參的地區主要有遼寧、山東、福建、廣東和廣西等地,由于刺參生長適宜溫度在8~20℃,遼寧春、夏、秋三季都適宜吊籠養殖。
吊籠一般采用硬塑料,圓形或方形,直徑40厘米,吊籠4~6層,每層高度13厘米,每層都有獨立開口,透水孔直徑0.8厘米,保證水體交換。剛剛放苗的時候吊籠上套一個聚乙烯網罩,防止幼苗從水孔逃出。
一般選用3~5厘米幼苗進行養殖,要求健康強壯,無病的苗種作為養殖品種。每年北方地區4月放苗,每個吊籠放40~50頭。前期餌料可用干海帶浸泡2天后投入養殖籠中,7~15天投喂一次,投喂量5%~10%。吊籠深度與水面保持1米左右。
3.養殖密度
一般經過30多天的養成就可以進行一次分苗稀養了。調整后的養殖密度為每籠20~25頭,再經過60天的生長再分苗,養殖密度減少到每籠8~10頭。
要經常檢測水質指標,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防止油污或化學物質污染水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刺參體重150~300克,自然伸展體長15~20厘米,達到上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