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偉朝陽市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站
水稻覆草旱種干物質積累的研究
李鴻偉
朝陽市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站
水稻覆草旱種技術因其節水、減少秸稈焚燒污染和增產穩產等優勢被廣泛研究,本實驗通過覆草旱種,探討對水稻進行覆草旱種后的干物質積累規律以及干物質積累分配和產量關系,并對水稻覆蓋旱種提出建議。
水稻覆草旱種干物質積累
水稻覆草旱種技術是利用秸稈 (稻秸稈或麥秸稈)覆蓋,進行旱種旱管,以雨澆灌為主,輔以必要人工灌溉的一種節水栽培技術。它的增產機制主要在于改善了土壤水、熱狀況[1-2]和作物根際的微生態環境,具有明顯的增產和穩產效果。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土壤中有效氮素形態會因外界條件不同而改變。水稻覆草旱種技術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究其原因一是水稻旱種,它解決了水稻常規栽培的費水問題,在缺水稻區或灌溉條件較差的旱地、丘陵山區及高砂土區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二是解決了覆膜旱種存在的地膜殘留污染環境和地膜覆蓋后土壤溫度過高,傷害水稻根系的問題;三是解決了農民將秸稈焚燒,導致浪費了資源、污染了環境、對土壤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利的影響等問題。水稻覆草旱種因其特有的優勢,近年來得到更多專家學者的青睞。
有研究表明在保證抽穗前具有適宜的干物質積累條件下,抽穗后干物質積累對增加水稻產量貢獻更大[3]。旱作處理干物質轉移量和干物質轉移效率均高于水作處理,說明水稻旱作可以促進開花前同化物向籽粒中轉移,研究從干物質轉移來解釋水稻高產機制,發現水稻開花前干物質累積量以及干物質的轉移量,直接影響著水稻的產量。旱作覆蓋秸稈不僅干物質累積量及干物質轉移量最高,而且氮素累積量和氮素轉移量也較其他處理高,覆蓋秸稈旱作水稻能促進同化物往籽粒中轉移[4]。前人研究認為,穗分化始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LAI和干物質生產量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5]。旱種水稻的干物重動態表現為,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明顯低于水種,拔節期則高于水種,抽穗期的干重與水種相差甚小。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質積累及成熟期的干物質重旱種顯著低于水種,同時旱種稻結實期莖鞘物質的運轉率、抽穗前莖鞘儲存物質對籽粒的貢獻率、以及物質運轉率和收獲指數均顯著或極顯著地高于水種稻,表明水稻旱種有促進物質運轉的作用[6]。
目前,水稻覆草旱種的研究很多,但干物質積累規律還有待于明確,水稻覆草旱種的產量和干物質積累之間的關系有待于發掘。水稻覆草旱種在今后的水稻生產中、特別是缺水嚴重的地區潛力很大。
[1]L i Feng-M in,A n-Hong Dou,and Hong Wei.Effects of clear plastic film mulch on yield of sp ring wheat[J].F ield Crops Res.,1999,63:79~86.
[2]UngerPW.Roleofmulchesindryland agriculture.In:Gupta,U.S.ed.,et al.Oxford and IBH,New Delh i,1975.237~26.
[3]彭顯龍,劉元英,羅盛國等.實地氮肥管理對寒地水稻干物質積累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06,39 (11):2286-2293.
[4]薛琳,李勇,周毅等.旱作條件下不同覆蓋方式對水稻氮素和干物質轉移利用的影響 [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9,32(2):70-75.
[5]蔣彭炎.水稻比葉重與栽培因素關系的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1987,(1):1-7.
[6]楊建昌,王志琴,劉立軍等.旱種水稻生育特性與產量形成的研究[J].作物學報,2002,28(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