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穎 郭迎春.科爾沁區余糧堡鎮農業服務中心;.科爾沁區林業工作站豐田分站
科爾沁區玉米螟綜合防控技術
郭春穎1郭迎春2
1.科爾沁區余糧堡鎮農業服務中心;2.科爾沁區林業工作站豐田分站
文章通過玉米螟危害損失率及發生時期,提出了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及注意事項。
玉米螟田間調查防控目標防控措施
科爾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生產大縣,玉米是科爾沁區主栽糧食作物之一,播種面積占到糧食作物總播面積的90%以上,產量占到糧食總產量的95%以上。玉米螟是科爾沁區危害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蟲之一,其危害程度和造成的損失均居各種病蟲害之首,造成玉米減產、品質下降。
1.危害損失率
一般發生年份,玉米螟田間危害率在30%左右,糧食損失率為8%~10%;中等發生年份田間危害率達50%以上,糧食損失率為10%~15%;若按一般發生年份(發生面積約150萬畝)計算,每年每畝至少損失糧食100千克計算,科爾沁區由此造成糧食減產約0.5億千克。同時因蟲害造成部分籽粒干癟和變質,還會降低糧食質量。
2.發生時期
玉米螟在科爾沁區每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玉米秸稈、穗軸和根茬中越冬。越冬代幼蟲5月下旬開始化蛹,6月中旬為化蛹盛期和第一代成蟲出現初期,成蟲盛期在6月下旬。第一代卵盛期為6月末到7月初;卵期4~5天。7月初為卵孵化盛期。第二代成蟲7月下旬開始出現,8月上旬開始危害玉米。
1.田間調查
依據《玉米螟預測預報技術規范》,加強越冬基數調查、各代玉米螟幼蟲化蛹羽化進度調查、田間卵量及孵化進度調查,確定采取各項防控技術和具體防控適期。在此基礎上,選擇當地主推玉米品種,依據不同栽培條件,不同玉米長勢、播期等代表性田塊,開展田間普查,確定防控范圍和防控田塊。
2.防控適期
根據田間調查統計,確定一代幼蟲防治最佳時期為每年7月3日~7月10日。
通過采取無害化綜合防控,將玉米螟危害損失率控制在3%~5%,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范圍之內。
根據多年來的防治實踐,在科爾沁區開展玉米螟綜合防控應采取以 “農業防控和生態控制為基礎,以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為重點,結合精準藥械推廣、選用高效低毒化學農藥開展防控。”
1.農業技術措施
(1)主要處理越冬寄主,壓低蟲源基數。即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時間大約在5月25日)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稈殘茬處理完畢。如秸稈還田、用作飼料和制酒原料、燃料等,可消滅蟲源,減輕一代螟蟲為害。
(2)推廣高產、優質的抗螟蟲玉米品種。如京科658、農華101、華龍887等。
(3)精細整地。實行秋翻、春耙或精細旋耕,破壞越冬代玉米螟生存環境,降低蟲源基數。
2.物理技術措施
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玉米螟成蟲:在村屯四周間隔100米安燈一盞,從玉米螟羽化始期開始,科爾沁地區一般在6月5日開燈到7月5日結束,可根據本地區玉米螟化蛹羽化進度確定開燈時間,開燈一個月。具體開燈時間每晚8點半開燈到次日4點閉燈。
3.生物技術措施
(1)白僵菌封垛。根據玉米螟越冬后,化蛹時爬出洞外補充水分的特性,將白僵菌施入秸稈垛內,封垛時間在科爾沁區一般為5月5日~5月15日。
封垛方法有兩種。一是噴液法,即:每立方米玉米秸稈用含量為300億孢子/克白僵菌7克,對水0.5千克,每立方米一個噴液點;二是噴粉法,即:每立方米玉米秸稈用含量為300億孢子/克白僵菌7克,對滑石粉0.5千克均勻混合后,視形狀大小在玉米秸稈(或茬)垛的茬口側面用木棍向垛內搗洞0.5~1米,將機動噴粉機的噴管插入洞中加大油門進行噴粉,直至垛頂冒出白煙為止。每立方米一個噴粉點。
(2)田間釋放赤眼蜂。根據赤眼蜂寄生于玉米螟卵的特性,田間釋放赤眼蜂,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危害。畝放蜂量1.5萬頭,分2次釋放,每次0.75萬頭,每畝均勻釋放2點。
釋放方法:將撕好的蜂卡用針線縫在玉米背光的葉片中部背面,距基部1/3處。
釋放時間:當越冬帶玉米螟化蛹率達20%時,后推10天,當地時間大約在6月22日~26日,為第一次放蜂適期,間隔5~7天后釋放第二次。
(3)生物藥劑灌心葉。白僵菌顆粒劑:畝用每克含500億孢子的白僵菌粉20克,用適量水稀釋后與1.5~2千克細河沙混拌均勻,晾干后灌心葉。顆粒劑隨拌隨用,在玉米大喇叭口初期撒入玉米芯葉內。
4.化學防控措施
(1)毒死蜱·氯菊顆粒劑。毒死蜱·氯菊顆粒劑:畝用量350~500克,具體用量根據畝株數而定;自制毒死蜱·氯菊顆粒劑:畝用48%毒死蜱·氯菊乳油350克,與1.5~2千克細河沙混拌均勻,晾干后灌心葉。
(2)藥液灌穗的方法防控。玉米抽雄時,為防止幼蟲危害雄穗,可采取5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每株10毫升灌注雄穗,或滴幾滴在雌穗頂端的花絲基部,使藥液滲入花絲,熏殺在雌穗頂危害的幼蟲。
(3)綜合防控。有條件的村屯如能將白僵菌封垛、頻振式殺蟲燈、田間釋放赤眼蜂和顆粒劑灌心葉結合起來,進行綜合防控,防控效果會大大提高。
1.秸稈垛保持一定濕度
白僵菌封垛是利用玉米螟幼蟲化蛹前須爬出秸稈外補充水分和白僵菌孢子萌發需要一定適度的特性,使白僵菌與玉米螟幼蟲體表接觸,從而達到寄生的目的。因此要求秸稈垛應保持一定濕度,否則會降低計生率。
2.人身安全措施
頻振式殺蟲燈接通電源后應避免人畜接觸高壓電網;雷雨天氣應關閉電源;要及時清理接蟲袋。
3.釋放赤眼蜂應注意天氣條件
如遇連日大風或雷雨天氣,會降低防效,要考慮采用顆粒劑灌心葉等補救措施;釋放赤眼蜂應用針線縫,切忌使用金屬絲或直別針等,以免牲畜食用秸稈后造成傷害。
4.使用化學藥劑避開中午和高溫悶熱天氣
玉米屬高稈作物,通風較差,使用化學藥劑防控時,要做好自我防護,并避開中午和高溫悶熱天氣,注意自身安全。
“十三五”期間,種植業生產以“調結構”為主線,提升玉米品質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方向,做好玉米螟綜合防控,對保證科爾沁區糧食安全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增產增效意義重大,通過節本減耗實現“十三五”期末化肥與農藥零增長或負增長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