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芳遼寧職業學院
遼寧省葡萄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孫芳
遼寧職業學院
葡萄為世界四大果樹之一,其產品美味可口且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抗癌、軟化血管、美容等作用,深受人們的喜愛。
近20余年來葡萄發展很快的中國已進入世界前列,2005年中國按葡萄面積和產量列世界第5位。在鮮食葡萄生產方面中國居世界首位。根據農業部統計資料,2005年全國葡萄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453.2千公頃和569.8萬噸。分別是1980年面積(31.7千公頃)和產量(11.0萬噸)的14.3倍和61.8倍。而中國的葡萄出口量為111,368噸,占第14位;葡萄的進口量為240,282噸,占第9位。
葡萄產業的發展既要考慮到世界葡萄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要考慮到當地的特點,應具有當地的特色。
立足于遼寧省葡萄產業化發展的現狀,就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力圖提出合理的、適合遼寧省葡萄發展的相關對策。將對促進遼寧省葡萄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將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加速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全省14個市均有葡萄栽培。主要分布在錦州、營口、沈陽、葫蘆島、遼陽、大連和鐵嶺7個市,其產量合計為74萬噸,占全省葡萄總產量的81.6%。大連、營口形成了遼南葡萄帶,錦州、葫蘆島形成了遼西葡萄帶,沈陽、鐵嶺、遼陽形成了中北部葡萄帶,葡萄區域布局已經形成。
先前葡萄主栽品種為巨峰,名特優新稀品種比例偏小,早、中、晚熟品種比例不合理,成熟期過于集中,季節性供應大于市場需求,出現季節性相對過剩。一些中早熟品種,如京秀、粉紅亞都蜜、高妻、無核白雞心等品種雖有所發展,但面積不大。
葡萄適應性強,各地均可以栽培;又因其早結果、早豐產的特點,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占有較大的份額。近年發展的葡萄,新區較多,農民的技術水平較低,政府在技術部門人員與資金配備上有較大的缺口,不少地區果樹技術宣傳推廣體系不健全或處于癱瘓狀態,對新品種、新技術的宣傳推廣有一定的影響。
新品種推廣較慢,生產管理技術落后,基本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科技投入嚴重不足,流通不暢,產業化水平低,品牌不亮,商品化處理差。
在葡萄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以適當控制葡萄的產量,保證營養的供應,加快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加大科技投入,發揮科技優勢,從而來加速葡萄產業化進程,提高果農技術水平,增加產業科技含量。還可以大力發展葡萄貯藏加工業,完善市場營銷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質量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