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霞朔州職業技術學院
新常態下山西鄉村旅游發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法
韓云霞
朔州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省是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但其鄉村旅游起步較晚,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文章采用 SWOT分析法對山西省鄉村旅游發展優劣勢進行分析,對山西省鄉村旅游的后續發展提供決策性參考。
鄉村旅游發展SWOT分析
鄉村旅游是以農村、農業為載體,以農民為主體,以周邊城鎮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具有田園觀光、農事體驗、城鄉交流和休閑度假功能的新型旅游活動。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鄉村旅游,以期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消費、緩解就業壓力和促進農民增收。
山西省是發展鄉村旅游較晚的省份之一。2013年,山西省旅游局才將鄉村旅游發展納入全省旅游業工作的重點,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而使鄉村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經過幾年的發展,山西鄉村旅游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山西旅游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問題,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對其優劣勢進行分析,以期為山西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決策性參考。
1.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山西省是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光輝燦爛的歷史與風光優美的自然環境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目前,山西省涌現出一批鄉村旅游發展的先進典型,積累了許多先進經驗。據資料統計,到2014年年底,山西省共有65家“山西最美旅游村”,22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80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04個農業旅游示范點,6596家休閑農業園、農家樂、農家賓館和鄉村旅游客棧。2015年底,在國家農業部認定的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名單中,山西省有6地榜上有名。右玉殺虎口村、和順許村、清徐葡峰山莊、昔陽大寨村、榆次后溝村、皇城村、太行山民居、晉商村落、賈家莊村和錫崖溝村……這些村落發展鄉村旅游已初具規模并逐步進入城鎮居民的視野。
2.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5年底,山西省為了扎實推進本省鄉村旅游扶貧工作,制定了《山西省開展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實施方案》。山西省從2015年起,每年計劃扶持約50個貧困村,到2020年將扶持的約300個貧困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脫貧致富。同年,山西省旅游局發放鄉村旅游補助資金2000萬元,對有明顯資源優勢、開發性強、預期效益可觀的鄉村給予130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2015年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旅游局確定的全國鄉村旅游扶貧試點村重點扶持,每村大約22萬元,總資金達700萬元。政府的大力支持,進一步推動了山西鄉村旅游的發展。
3.便捷的交通
山西省目前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并達到了“村村通油路”。快速便利的交通網,既打通了與外界的聯系,也密切了內部交通,為山西鄉村旅游的高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
4.廣闊的客源市場
山西近1400萬的城市人口,以及周邊京津冀、河南、陜西等地的旅游者都是山西鄉村旅游的潛在游客。
1.產業規模不大
山西省鄉村旅游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產業規模還沒有形成,很多鄉村旅游屬于自然、無序開發和發展狀態,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和管理;產品同質化嚴重,特色不明顯,一說起鄉村旅游,都是“吃農家飯、干農家活、睡農家炕”這老一套,并且各自為營,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屬于粗放式經營。
2.“鄉村文化”在旅游規劃中表達不全面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鄉村文化”是鄉村淳樸自然和悠久歷史的沉淀,鄉村旅游在開發過程中應深入發掘鄉村文化的底蘊。然而,山西省的鄉村旅游大多以自然觀光、游覽為主,典型的“農家樂”模式。采摘、拍照、住農家屋……主要滿足了游客的物質欲望,文化含量非常低;有些鄉村旅游景點沒有深入挖掘其“鄉村性”,旅游產品檔次低、無特色、品牌意識薄弱;景區缺乏對游客精神需求的關注,鄉村文化城市化、鄉土特色流失,導致鄉村景區缺乏精品,游客重游率低。
3.基礎設施不完善
突出表現在如廁和住宿方面。大部分村里廁所不達標,有的還是旱廁,讓城里人望而卻步。住宿設施也非常簡陋,要么不干凈不衛生,要么洗漱如廁都困難,尤其是在旅游旺季這些問題更突出。水、電、交通、通訊、旅游標識、景點講解……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基礎設施的落后與風景優美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勢在必行。
4.鄉村從業人員素質偏低
鄉村旅游點一般離市中心比較遠,條件艱苦,薪酬也低,對年輕人來說還有成家等現實問題需要面對,所以目前山西大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管理員都是本村村民,他們沒有接受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市場意識和環保意識淡薄、服務能力差、文化素質偏低、知識面窄、信息不通暢,這些成為山西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桎梏。
1.良好的國家政策環境
2005年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指出:“旅游業發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業與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積極開發農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國家旅游局把2006年、2007年的旅游主題分別確定為“中國鄉村游”、“和諧城鄉游”;山西省政府和省旅游局抓住契機在最近幾年面向省內、國內市場策劃推出多條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路線,比如,2015年左權縣推出 “迎金秋·慶雙節”主題采摘月,榆次老城推出“北田金秋水果采摘節”,晉祠舉辦了第十二屆“太原晉祠菊花文化節”,一萬平方米的各色菊花,爭奇斗艷,競相迎客……
2.旅游需求的轉變
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使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希望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繁華,回歸大自然,回歸悠然的田園生活。鄉村旅游的發展切中人心,為城里人逃離日常枯燥的生活提供了放松的機會。鄉村游現已成為山西省全省各地市旅游的新“賣點”。
3.節假日的調整
自2008年開始,國家重新調整了法定節假日,元旦1天,春節3天,清明1天,“五一”1天,端午1天,中秋1天,國慶3天,這是全體公民都能享受到的假日。通過和周末公休上移下錯,形成了或三天或七天的小長假。這些假期為人們進行短途旅游提供了時間保證。城鎮居民可以利用這些小長假去周邊鄉村體驗農村生活,這也為山西省發展鄉村旅游帶來新的機遇。
4.注重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
2015年11月,山西省旅游局在全省范圍內選取了18家相對成熟的鄉村旅游景點,首次設立了3個培訓基地、15個實習基地,以期借鑒這些景點所積累的成功經驗,重點培養一批急需的鄉村旅游人才。山西省旅游局局長如是說,“必須立足現有條件自力更生,推廣已經成熟、科學的經驗,并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加強管理和從業人員的培養,盡快提高我省鄉村旅游的軟實力”。
2016年4月,山西省旅游局和省扶貧辦在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舉辦了山西省鄉村旅游扶貧專題研修班,就浙江鄉村旅游建設經驗進行了交流和學習。山西省各市分管旅游扶貧工作的旅游局長、扶貧辦主任、重點旅游扶貧縣的分管領導、鄉村旅游典型單位及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村的負責人參加了此次研修班。
1.鄉村“城市化”嚴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原始古村落正在慢慢的失去鄉村的本來面貌而被逐步 “城市化”,“鄉村性”在一味追求經濟利益、片面滿足游客獵奇心理的情況下逐漸消失。所以,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要防止“鄉村性”的流失以及非鄉村文化的滲透,為旅游者提供一個原始的、淳樸的、自然的鄉村體驗環境。
2.周邊省份的競爭
全國的鄉村旅游都在大規模進行著,山西周邊的北京、陜西、河北、河南等地區的鄉村旅游起步早,景區運作相對成熟。如河北省秦皇島北戴河生態農業觀光園是我國首家綜合性農業觀光AAAA級景區;北京郊區鄉村旅游發展的更是完善,鄉村旅游景點多且發展成熟。這些省份的氣候和環境與山西相似,客源市場相近,旅游服務設施與交通運輸條件也相對優于山西,并且產生了鄉村旅游品牌效應,所以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周邊地區給山西帶來的壓力不可小覷。
[1]山西省旅游局.導游基礎知識[M].山西,山西出版集團,2009.
[2]張善峰.鄉村文化在鄉村旅游規劃中的表達[J].上海農業學報,2008,24(2):127-130.
[3]焦凱夫.淺析山西鄉村旅游的發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05,42-43.
[4]王慶慧,王恒.山西省鄉村游發展狀況及對策研究[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研究生論文專刊,2010,06,49-51.
[5]李亞楠.山西休閑農業發展研究—基于SWOT分析法[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0,06,21-24.
[6]林芳蘭.發展鄉村旅游的幾點思考[J].求是,2014(1).
[7]秦丹.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及趨勢淺見[J].經濟探索,2015,59-60.